生活趣事

从BMI说起

作者:马艳云   发表于:
浏览:16次    字数:1718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34篇, 月稿:34

  今年全国两会上,卫健委发声呼吁国民减肥。这则消息轰动全网。作为衡量身体肥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BMI(体重指数)成为被关注的一个话题。BMI的正常与否取决于个人的体重。

  说起体重,这是令许多人心生烦恼或不愿提起的事。

  于我而言,体重不单单是个数字,也是衡量自己是否合理饮食的一项参照。许多人羡慕我吃不胖。确切地讲,我食量一般,不节食,也不贪吃;不挑剔,但也考究;不轻易吃外卖,更不会在外乱吃。曾有同事预言,说人到中年,发福在所难免,你也不会例外。岁月悠悠,时光如同指尖流过的细沙,悄无声息间,我已从青年步入到中年。与岁月同行,接受自我;与年龄同步,自然而然。那些脸上的斑纹,陡增的白发,是岁月的馈赠,也是该有的模样。至于我的体形,并没有受到岁月的催促,体重一直维持在91斤左右。当别人问其秘诀时,我愿分享一二,但不是秘诀。这些年,不管身处何地,抑或欢度佳节,对于吃,我一直保持原有的饮食习惯,保养身体从保养肠胃开始,与之和谐共处,维护长治久安。我认为,这是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快乐生活的保障;正如诗人所说:你若安好,我便晴天。

  作为个体,可能没有人会不知道自己的体重,但说起BMI,未必人人都清楚。BMI通常会出现在体检报告单上,通过这项数值,我们便能知晓自己的体重属于哪个梯队。记得多年前,一位资深的老年科主任医师说过,作为一个正常进食的机体,对所摄入的营养应该具备一定的储存能力,微胖就是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有点肉肉,但又不是太多,给人看起来感觉很结实。她说她本人就是微胖体形。主任说这话时,自带喜感,脸上洋溢着爽朗自信的笑容,有点像当红明星辣目洋子。

  然而,当下有些爱美达人,为迎合潮流,拥有瘦人身材,盲目节食或不吃主食。其实,往往有这种做法的人未必真胖,只是不能合理看待自己的体重,在减肥的道路上步入了思想的误区,长此以往,甚至会发展到厌食的地步。在我看来,这种“苦心志,饿体肤”的意志陷入了一种偏失,致使躯体失去了该有的活力。对于现代女性,如拥有弱柳扶风,楚楚动人的气质不失为一种古典美;如发展成弱不禁风,瘦骨嶙峋的模样,那就违背减肥的初衷,也颠覆了对美的认知。经常在网络上看到这种瘦身报道,所见所闻,着实让人瞠目结舌。一切以健康为代价的付出,都是对身体莫大的伤害和透支。

  当然,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美食加持,超重的人也越来越多。有数据显示,我国当前肥胖人数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6%,而超重和肥胖合计占比达到50.7%。因超重、肥胖引起三高,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在少数。这让我想起去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件事。

  我的叔叔是位60后,今年64岁。叔叔个子不高,但刚健有力。年轻时,忙于生计,一直在外奔波。工作原因,他经常在外应酬。人到中年后,发福迹象在他身上暴露无遗,即便腹部脂肪堆积如山,叔叔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依然饮酒,吃肉,不运动。短短几年,他的体重飙升到150斤,这对一米六二的身高来说,叔叔俨然是一位妥妥的胖子。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代谢减慢,慢性病三件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一个不落,轻车熟路地找到了他。面对家人亲友的劝告,叔叔一笑置之。对于一位荤食爱好者,纵情饮食的生活习惯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然,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每天都在变化。当我接到母亲的电话告知叔叔住院消息时,还是有些猝不及防,虽然有过这样不好的预估,但还是免不了担忧。一个星期内,叔叔的症状由最初的头昏、一侧肢体乏力发展成一侧肢体偏瘫,无法站立。后经CT检查发现,出现大面积脑梗。病来如山倒,这突如其来的变化给叔叔的身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几日不见,他突然老了很多。为能得到更好的医治,家人把他转到了三甲专科医院。经过三个星期的有效医治,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已接近尾声,接下来准备做康复训练。与此同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原有的计划,经心内科医生会诊,叔叔的心血管同样不容乐观,随时有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事不宜迟,考虑到隐患的危害性,后又辗转到上海长海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

  莫言说:“能说服一个人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南墙;能点醒一个人的,从来不是说教,而是磨难。”叔叔的患病经历,改变了他的认知,也让他重拾生活信心,同时也给身边的我们敲响了警钟。

【审核人:凌木千雪】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97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趣事

查看更多生活趣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