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出 行

作者:贺万顺   发表于:
浏览:16次    字数:989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34篇, 月稿:34

  每个人的正常生活必定要出行,但出行的方式有步行或代步各得其所,况且出行的交通工具日新月异。

  家乡位于耒河口与湘江交汇处。儿时,我们常结伴划着小木船去对岸大利化工厂(现天雁机械厂)买鞭炮、画片、零食等。农闲时,大人渡江后徒步去司前街北区市场看花鼓戏。我所居住地上游有一祖上筑成的摆渡码头,船只靠摇橹驱动,发出吱吱水波声犹如催眠曲。两江岸相距较远,尤以涨洪水时渡江费时又不安全,家人很是担忧。

  上世纪八十年代,村民有了机帆船渡江及载运货物了,既减轻了舵工劳动强度,又提高了时效,从而传统木船被废弃。

  合江套早年修筑了简易沙质公路,与之衡长路(衡阳至长沙唯一通道)相连接。并只有一条公交线路往返市里,公交车燃料是汽油,行驶时散发汽油味,且冒着串串黑烟。当年由人工前后挨着乘客售票,乘客拥挤时售票员忙得不可开交。沿途按路段有五分、壹角等计费,谁个没买票,售票员一眼就能识别。

  小时候,粤汉铁路奔驰的绿皮客车从我家乡通过,我奢望着能坐上火车欣赏外面世界。“文化大革命”时,我虽然第一次乘坐火车去了杭州、上海、北京等地串联,为村上坐火车第一人。后来,我学会了骑自行车。1972年我参加了工作,不久凭票买了一部飞鸽牌自行车赶往上班,较乘坐公交车方便多了。

  自从农村有了拖拉机,乡下人就搭乘拖拉机赶集或出远门了。坐拖拉机颠簸容易发生事故,乘坐的人却全然不顾,只待到达目的地。那年头,开车是职业,司机十分吃香。汽车开到乡间,村里人赶来看热闹,羡慕极了。

  那年代,去周边县区和市外探亲湘运班车一票难求,路况也差。我一亲戚在娄底,我去他家清早坐湘运班车,下午到达双峰汽车站还要排长队购车票。抵达他家时已是傍晚了,灰头灰脸疲惫不堪。

  曾几何时,中巴车问世,招手便停,公交也得到缓解。摩托车、电动车便于出行、停车,受到大家青睐。如今我市公交线路、车辆增多,甚至延伸至乡村。加之出租车、滴滴车参运,市民外出愈加快捷了。且看小车已进入寻常人家,乘高铁也不是稀罕事情了。

  女儿于新加坡定居后,我跟妻子竟然几次坐飞机去新加坡探亲。从窗外窥看白云翻滚,地面各城市高楼大厦,夜间灯火阑珊令我大开眼界。探亲期间,我们又乘坐邮轮沿岸欣赏异国风景多惬意。邮轮高10多层,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置身邮轮中,恰似陆地般乐园。

  人们乘坐交通工具的变更,彰显着社会在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审核人:凌木千雪】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25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