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走进定远

作者:清泉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4494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0

  五月的天空,一碧如洗,宛如一幅缱绻旖旎的画卷,那无垠的蓝犹如是打翻的蓝墨水轻抹细涂而成,纯净得不留一丝杂质,令人目怡心愉。五月的风景,别有一番万种风情,搔首弄姿、媚态频生,撩人心脾,似乎每一寸土地都彰显着诱人的秀色可餐。每一片绿叶在阳光下都闪耀着生命的光泽、颤动着生命的活力,每一朵花枝都袅娜娉婷、顾盼可怜,每一棵草木都苍翠挺拔、傲对苍穹。绿叶、花枝和草木,共同演绎出一曲生命的狂欢和奔放。侧漏外泄——毋庸置疑成了五月的领衔主演。

  可是,五月的春风却似乎有点不尽人意,它不够轻柔也不够和畅,拂过脸颊时带来阵阵寒意,让人感觉略显不适。聊以欣慰的是,五月的气温弥补了这一缺陷,它既无盛夏的炽热,也无早春的料峭,而是恰到好处地温润宜人,让人气爽神清。

  应同学熊传武的热情邀请,我踏上了前往滁州定远的行程。

  5月3日早晨8点12分,当高铁106次列车缓缓启动,带着轰鸣声划破清晨宁静的天际,而我则携着对同学久别重逢的渴望,心早已飞出了窗外,飞向了那个期待成切之地。因为那里有我领略的异域风,有我向往的风土味,有我久违的同学情。

  我之所以没有把同学,称之为“老同学”,是因为在坚定不移中,“同学”不会老,同学情不会老,同学们的音容笑貌也永远不会老。

  抵达定远火车站时,迎接我的是另一位同学杨明义。岁月这把无情的雕刻刀,在他的脸上留下了许多再也无法掩饰、无法抹去的痕迹。可是,尽管时光如流,但他那熟悉的声音却依旧保持着师范生时代的那份永恒和温和,从未被岁月的洪流冲刷改变。

  时间是位公平公正的裁判员,让我们这些曾经青春正当时、年轻刚气盛的人,慢慢地、一步步地走向了成熟和衰老。但无论岁月如何春隐夏至、斗转星移,那份同窗三载结下的深厚友情,却始终如一,永不褪色。

  走进滁州,走进定远,走进经典嘉华酒店,走进电梯,走进嘉禧大厅的那一刻,几张再也熟悉不过的面孔映入眼帘。虽然岁月改变了他们的容颜,但我仍然不觉有丝毫的陌生,且能够十分准确地呼喊出他们的名字,没有暂时的遗忘,没有片刻的犹豫。

  彼时,我的心情瞬间变得激动而活跃,我的脚步也变得轻快而急促,好像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我,驱赶着我。我疾步上前,与每一位同学亲切握手。

  此时,几位正在打掼蛋的同学因为我的到来而暂时放下了手中的牌。随之而来的是如潮水般涌来的话题,且各种各样的话题都有:谈生活、谈家庭,谈工作、谈就业,谈为人、谈立身,谈朋友圈、谈社交场,谈处事之道、谈社会现状,谈衣食住行、谈人情世故,谈人生百态、谈格局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虽然无法详尽地描述每一个细节,但每一句话都是真挚情感的流露,不委蛇虚与。

  当黄锦树、怀玉高、杨钦江等同学称赞我为班上最值得骄傲的“作家”时,我只是浅浅一笑,不予苟同,心中却涌动起复杂纠结的情感。我深知,自己不过是一个对文字怀有一腔热恋、习惯于用笔墨记录生活点滴的平庸人罢了,与那些才华横溢、驰名中外的真正作家相比,还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这种差距,或许是我穷尽一生之力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志趣不减,向梦而歌;以笔为舟,用墨作帆。我常想:人的手脚不是用来束缚的,人的思想不是用来禁锢的,人的心灵不是用来闭塞的,人的欲望也不是用来碌碌无为的。因此,我始终怀揣着对文学的敬畏之心,望着那些名噪文坛的作家项背,将他们视为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的航标灯。我不断拼命地追赶,追赶,再追赶,每一步都力求锐意进取、行稳致远,只为能够努力缩小自己与他们之间的差距。在这条漫长而艰辛的文学之路上,我坚信,只要锲而不舍,总有一天,能够让自己的文字绽放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

  暮春时节,那明媚的阳光穿透轻纱似的薄云,温柔地洒落在定远这片洋溢着安居乐业气息的土地上,为一场期盼已久的久别重逢悄然拉开了生动的序幕,铺陈开一幅梦幻般的金色华章。美好的时光总能让人忘却时间的存在。因此,时光似乎刻意放慢了匆忙的脚步,让每个人的心灵都不由自主地沉醉下来。不久,我们便迎来了此次相聚的高潮——一场座无虚席、欢天喜地的婚宴,它宛如一座情感的桥梁,连接着彼此的心,成为了我们交流情感、共话往昔的舞台。在这里,岁月不居、友情不老的火花在欢声笑语中不断碰撞、闪耀,最终定格成一幕永恒的光彩,成为宴会厅内一抹永不消逝的亮丽。

  宴席上,一道道丰盛佳肴错落有致地摆放着,每一道菜都凝聚着厨师们的精心烹饪。同学们分两桌落座,尽管空间上有所分隔,但心与心之间却是相连的,没有丝毫的疏离感。敬酒声、欢笑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美妙的轻音,不时地在筵席厅内回荡、飘扬。我们举杯相敬,你来我往,敬了回、回了敬,一轮又一轮。

  同学戴钧不失时机地举起手机,用镜头捕捉每一个稍纵即逝的精彩刹那。无论是同学们打牌时欢笑的脸庞,眼神中闪烁的光芒,还是谈笑自若时的欢欣,都被他一一定格,并及时分享到了滁州师范三(5)班的同学群里。这让那些未能到场的同学也能感受到这份来自心底的同学情。这些珍贵的照片,将美好的一刻永远凝固,成为日后回忆中最为宝贵的片段,让我们在岁月的消逝中永远铭记这份来自于同窗三载的情谊。

  酒过三巡,菜至五味,宴会的气氛愈发变得浓烈。同学们不再拘泥于自己所在的桌席,纷纷起身离座,相互交换位置,往来于两桌之间,彼此敬酒,每一杯酒中都满载着深厚而真挚的情感。此时,总是善于调动气氛的同学刘中元,更是显得兴致盎然,让两桌的同学打破界限,围坐到一个桌子上。

  于是,我们围成了一个更为庞大的同心圆。这个同心圆不仅拉近了我们彼此间的距离,还凝聚成一个团结和谐的特殊符号。

  时光总是如同白驹过隙。午餐之后,周启龙、岑桂岗与宋风三位同学因事务繁忙,不得不在这友好的氛围中提前作别。

  余下的我们,十几个心中满载着珍惜的心灵者,决定继续踏上这段尚未完结的行程。三辆小车,仿佛三艘装载着欢声笑语的帆船,在缓缓驶离定远县城的同时,也正式开启了本次的捕幽猎胜之旅——前往金山滴水寺。

  定远金山滴水寺,一个远离尘世纷扰、隐匿于山水之间的净土。据传,在东汉时期,刘秀在一次战役中败北并在此地遇难,幸运的是,他被金山寺的两位和尚所救。刘秀在登基为帝之后,为了表达对金山寺两位和尚的救命之恩,特地回到此地,亲手种下了一棵银杏树。

  此外,刘秀还在滴水洞前建造了一座寺庙,命名为“滴水寺”,又称“感恩寺”,以此作为对金山寺及两位和尚的永久纪念。滴水寺的得名还源于其旁的一块巨石翘崖,这块崖石终年滴水不竭,清澈甘冽的泉水不仅为僧人提供了日常饮用水,也为过往的行人旅客带来了便利。

  可是,世事无常,人生如戏。当我们抵达滴水寺时,却意外地遭遇了人影交错、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分列在景区附近道路两旁泊停的车辆,宛如长龙般蜿蜒延伸,而每一寸空地,也早已被前来此地寻觅心灵慰藉的游人打卡占据。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人荒”,我们心中虽有几分未能如愿的失落,但更多的是一种释然。或许,真正的风景,并不在于目的地的盛况如何,而在于来时路上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哪怕是一次擦肩而过,或是一次机缘邂逅,或是一次久别重逢的相聚。

  金山滴水寺不成,同学刘中元建议,到另外一个地点悦目赏心一下。于是,他迅速拨通了一个友人的电话。这个友人是他在一次酒局中认识的,仅有一面之缘。人生有多少次机缘巧遇,就有多少个确凿不移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正在由一个电话开始了。从电话内容得知:同学联系的是一个知名女士,姓陈,名澜,是一家产业园的总经理。

  随着车轮的滚动,葱郁的田野风光也不时地时隐时现,偶尔掠过的几声鸟鸣,似乎在欢迎着我们这群来自于不同地区的不速之客。

  不久,一座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永清·梦幻桃花谷”惊艳在眼前,它静若处子般亭亭玉立在那里,似乎在等待着每一位心怀好奇的灵魂。

  永清·梦幻桃花谷,坐落于定远永康镇友爱村,此地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地形错综复杂,景色瑰丽奇异,其美妙之处难以仅凭言语精准勾勒,仅能尝试以浅白的笔触略作铺陈。昔日,这里曾是乱石嶙峋、沟渠交错之地,杂草与荆棘交织丛生,地势起伏跌宕,毫无章法可循,呈现出一派萧瑟而凄凉的原始风貌,充满了未经雕琢的野性顽劣之美。

  可是,在这看似凌乱不堪的自然环境中,却蕴藏着蓬勃生机。花谷之内,油桃挂挂,桑葚垂垂,桂花馨馨,还有千奇百怪、形态各异的树木点缀其间,林间鸟鸣声声,曲调丰富多变,宛如天籁。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一条蜿蜒曲折、不足三米宽的柏油路蜿蜒曲折于花谷之中,色彩斑斓,宛若彩虹落地,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彩虹路”。

  而今,这片曾经的穷乡僻壤,在陈女士的殚精竭虑下,竟奇迹般地蜕变为如今的“永清· 梦幻桃花谷”。这一转变,犹如梦幻般不可思议,将昔日的荒凉之地赋予了全新的斑斓色彩。桃花谷的今生,是一个关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故事,它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着每一位慕名而来的访客,成为一处令人流连忘返的打卡地。

  七拐八弯,来到景区门口,一股莫名的期待感顿时涌上心头。得益于刘中元事先联系,我们有幸得到了景区一个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

  彩虹路,那条蜿蜒曲折、色彩斑斓的柏油小道,成了我们涉足梦幻桃花谷的起点。车行其间,每一步都好像踏在了彩虹之上,心情也随之飞扬。

  步入梦幻桃花谷深处,我们各自怀着欲望和贪念之心,四处寻觅桑葚。起初,它们似乎不愿现身,只是偶尔露出一株,并不如陈女士描述的那样繁多。正当我心中略感遗憾时,转机悄然来临。一位工作人员骑着电动车,带着方便塑料袋,出现在我们的身旁。

  随着工作人员的指引,我们来到了一片开阔地带,眼前赫然出现了一处建筑风格简朴却别具韵味的小瓦房。这些小瓦房是用以观光的游人留宿的。放眼望去,这里才是桑葚的乐园。一串串圆滚滚、紫莹莹、红彤彤的桑葚,如串串珍珠,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我没有想过,桑葚的品种也会如此丰富,真是孤陋寡闻了。我们伸手采摘,并愉快地品尝,那味道还真是醇美得很。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同学们采摘桑葚的画面,被同学刘中元抓拍了个正着,这神来之笔必定成为终生难忘的生动注脚。

  我起初因担心弄脏衣物而犹豫,但在同学刘中元的热情招呼下,终于放下顾虑,小心翼翼地加入到采摘的行列。指尖触碰桑葚的那一刻,那份惊喜,直抵人心。不久,我的塑料袋中也陆陆续续地装进了徒手劳动的果实,且愈来愈多。

  在梦幻花谷工作人员快速摁下手机快键的那一刻,我们五位同学又在此处进行了一次难忘的须臾定格。

  正当我们沉浸在采摘的乐趣中时,陈女士驱车而至。老同学刘中元把我们几位同学逐一介绍,轮到我时,他的介绍尤为细致,不仅提及我来自江苏常州,还特别强调了我的作家身份。之后,他又吩咐陈女士加了我微信,说让她提供一些桃花谷的素材,让我撰写一篇文章进行宣传推广一下。我欣然同意并接受。

  此次愉悦的定远之行,不但让我领略了永清·梦幻桃花谷的自然之美,而且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人情之美、友情之美。桑葚虽小,却串联起了一段镂骨铭心的记忆,让这次行程成为我心中一抹永恒的色彩……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39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