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阳光如同细腻的绸缎,碎金般洒向罗坑镇高华村的每一个角落。仙娘谷静卧于群峰之间,山水相衔处薄雾轻笼,恍若仙人遗落的一卷水墨丹青。怀着对自然的向往和对文学的敬意,我们踏入了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
午后,一场简短而庄重的挂牌仪式在景区门口举行。作家代表与旅游协会领导共同为仙娘谷景区挂上了“文学创作基地” 的牌子。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揭牌,更是自然与文学的一次深情握手。从此,这片山水之间多了一份文人的气息,为作家们营造了一个亲近自然、感悟生活、激发灵感的绝佳空间。
初入谷中,先闻泉声。喊泉如一位顽童,应着人声忽高忽低。随着我们的呼喊声,泉水如银蛇般腾空而起,又如珠帘般缓缓落下。那清脆的水声,像是在回应我们内心的喜悦,让整个山谷都充满了灵动的生机。
转过山径,一座木亭悄然入目。这座小巧而精致的相爱亭,飞檐挑着几缕流云,静静伫立在山水之间,像一段凝固的音乐,无声地诉说着温暖与爱意,每一个音符仿佛都有股特别的魔力,让人不自觉地放慢脚步,沉浸在这片刻的静谧与美好之中。
金山池碧波如玉,倒映着追逐嬉闹的孩童。沿生态步道溯溪而上,山泉叮咚,溪流潺潺,都市喧嚣在此烟消云散。池畔一块巨石上,朱漆“让”字遒劲如刀刻。电白区志办吴主任指着山道:“当年修路,此石挡道。村民本欲爆破,翌日却见石自中裂,豁然通路。”传说随树影摇晃,石缝间的野蕨微微颔首,似在应和谦让之美。
不一会,便来到了聚宝盘。这块巨大的石头如圆盘般,稳稳地躺在山谷的怀抱。传说在这里许愿非常灵验,游客将心愿写在红绸带上。红绸系满枝头,山风掠过,绸带翻飞如蝶,将凡尘心愿捎向云端。我们被这种美好的氛围感染,不经意融入大自然的美妙意境中。
随后,我们来到了象征浪漫爱情的圣地——鸳鸯池。水至清处,方见情深。鸳鸯池底卵石斑斓,锦鲤曳尾而过,搅碎一池云影。池边的柔荑轻抚着水面,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为这欢乐的场景伴奏。我缓缓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那清新的空气,瞬间驱散了我心中的疲惫与尘世的喧嚣。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涤。忽闻笑语盈盈,原是一对恋人涉水而立。女子裙裾轻漾,男子以叶为舟,载着野花缓缓推来。此情此景,恰应了岩壁镌刻的旧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沿着山间小道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充满童趣的秋千区。我迫不及待地走到秋千前,轻轻握住绳索,坐了上去。随着身体的后仰,秋千缓缓荡起,微风拂过脸颊,带来阵阵清凉,耳边只有风的呼啸声和自己的欢笑声。在这一刻,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只剩下纯粹的快乐和自由。
旁边深蓝色的吊篮里,莫梅流脸上漾起孩童般的笑容,长发在风中扬起几缕银光,宛如岁月沉淀后的明丽风景。李文怡笑着助推“两腿交叉,右脚前伸,左脚曲后,给你拍个2米大长腿”,吊篮随着她们的晃动轻轻摇摆,宛如一叶小舟在波浪中起伏。她们摇一叶轻舟而来,怎么我的心也跟着泛起了涟漪?快门按下时,两位退休多年的同伴也凑近镜头,眼角皱纹里绽开的笑,竟比身后杜鹃更明艳。
再行百步,忽见双泉并涌,形若心印。青苔覆盖的巨石上,足印深深,连趾节纹路都清晰可辨。吴主任低语:“这是仙娘留给乡亲的活命泉。”说完捧起泉水咕咚咕咚大喝,连连称赞泉水不仅甘甜可口,更蕴含着大自然的灵秀之气。
在仙娘谷等着你的,还有浪漫之“心”花下的诗意方桌靠椅。我和梅流、文怡两位美女作家各种“装嫩”摆拍,嘻嘻哈哈的爽朗笑声,仿佛是山谷间最动听的音乐。这快乐的氛围吸引了张小明和卢一鹏两位退休干部,他们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一起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岁月带走了青春的容颜,却赋予了我们更加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这一刻,在这山水之间,我们是快乐的,更是年轻的。
不远处,二仙石静静矗立,宛如一对跨越时空的恋人,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这些石人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也是仙娘谷历史和文化的见证者。它们见证了无数的岁月变迁,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诉说着永恒的爱情故事。
沿途拾级而上,山石姿态万千,植被郁郁葱葱,溪水清澈见底。在观月池畔,踏着光滑的鹅卵石,我们驻足欣赏着那宁静的水面,水中倒映着天空的云卷云舒,仿佛是一个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山谷的每一处景致都透着一股仙娘的温柔。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我们不仅欣赏到了自然的风光,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作为作协会员,我们受到了最高的礼遇。景区不仅给我们免门票,还为我们准备了丰富的水果、点心和茶水,让我们尽情享用。这份尊重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用文字记录美好、传承文化、书写茂名故事的决心。
离谷时,热情好客的温老板又是递哈密瓜又是塞花生:“作家常来,故事才活得久。”归途回望,玻璃桥凌空飞渡,晚霞泼染峰峦,恍若天地共披金甲。
车行渐远,仙娘谷隐入暮霭,而泉声仍在耳畔萦绕。文字与山水,本是同根生的藤蔓——前者以墨写心,后者以形载道。他日若得三五知己,携卷牍、温浊酒,坐听仙娘泉夜话,或许真能遇见那位裙裾缀星的仙女,从传说中踏月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