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州市同庆镇辖下农村,一条乡间小路的拓宽工程正悄然改变着村民们的生活面貌。
原本仅容一辆汽车通行的狭窄乡道,现正经历着“单改双”的华丽蜕变,这不仅是一条道路的拓宽,更是乡村发展思路的拓展,是农民幸福生活的拓宽。
这一变化,正是化州市“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改造工程的缩影,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也映照着新时代农村发展的轨迹。
旧时的这条路,曾是村民心头的一块“心病”。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两车相遇时必有一方要倒车让行,有时甚至要退到百米开外才能找到错车的地方。
村中老人回忆:“以前去镇上卖菜,最怕遇到对面来车,一让就是半个钟头,菜都蔫了价钱跌到底了。”
狭窄的道路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更埋下了安全隐患。救护车、消防车等应急车辆难以顺畅通行,农产品运输效率低下,年轻人返乡创业望路兴叹。后来道路硬底化,尘土飞扬的场面不复再见,但道路窄仍是一大头痛之事,每到年例期,前头车辆进去吃完年例,后头车辆仍堵在原地。
转机来自于化州市“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改造工程的实施。这一覆盖全市19个镇街惠民工程,大片村所在的同庆镇,正是这一工程的受益者之一。
根据规划,乡道“单改双”工程在原有路基基础上进行改造,设计时速15公里/小时,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6米,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这样的标准既考虑了农村实际需求,又保证了工程的经济性与实用性。
化州的农村路改造注重“实用、耐用、好用”,这正是“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精髓所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没有大包大揽,而是充分听取村民意见,从路线规划到施工时序,从路面材料选择到后期维护方案,村民代表全程参与讨论,体现了上下联动的治理智慧。
道路拓宽后,变化是立竿见影的。村头小卖部的老板首先会发现,往来的车辆不再因为路窄而堵在店门口;种植大户的果蔬肯定能够更快捷地运往市场;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乡探亲时,会惊讶地发现家门口也能顺畅会车了。
路宽了,邻里间因让车产生的摩擦少了;村道平坦了,老人孩子出门更安全了;交通便利了,外出务工的子女回乡更频繁了。
乡村振兴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体现了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的执政理念。路的问题解决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振兴才有了基础。
从大片村的经验看,道路改造的成功不仅在于政府投入,更在于村民参与。后续的管护、使用、受益环节,同样需要村民的共同维护。只有形成“人人爱护、人人受益”的良性循环,乡村振兴的成果才能持久保鲜。
乡村的道路变迁,是当代中国乡村发展的一个生动注析。从狭窄的单行道,到宽阔平坦的双车道,变化的不仅是路面宽度,更是农村的发展视野和农民的生活品质。
这条路,联通了村庄与城镇,联通了传统与现代,更联通了农民的现实与梦想。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每一寸道路的延伸都承载着希望,每一次路面的拓宽都预示着机遇。
目前道路正在修整,相信不久,我们会看到村民在新路上从容行走、安心驾车,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村庄的变化,更是中国农村迈向现代化的坚定步伐。
这条路,必将越走越宽广;这份幸福,也必将越来越丰盈。
写于2025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