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早餐里的光阴故事

作者:张放蓓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2256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秀才   总稿:5篇, 月稿:10

  靠墙的桌子边玻璃花瓶中,雀梅开得正旺。几个装着食物的瓷盘,把小小餐桌挤得满满当当。

  我文绉绉地坐在桌边,先啃掉洗净削皮的苹果,再慢慢嚼完零脂肪、烫熟的小青菜。用电饼铛摊的小米饼很薄,碗口大一张。我把它撕成小片,咬碎咽下。最后,细细品尝煮到八分熟的鸡蛋,再喝一瓶温热的牛奶。

  吃完所有食物,我不太优雅地打了一个饱嗝。蛋白质、维生素、低脂碳水化合物,现代人讲究营养科学搭配,这就是我今天的早餐。

  坚持这么讲究的早餐,是最近几年才有的事。回忆我的早餐史,最早的记忆,简直就是一个梦魇。

  读小学时,国家还很贫穷,又遇上三年自然灾害。粮食紧张,只能定量供应,凭票购买,人们常常吃不饱饭。

  有一段时间,粮店供应红薯,一斤定量粮可以换五斤。为了填饱肚子,家里换了很多红薯。从此,我每天的早餐就是一个蒸红薯。

  刚开始我还挺得意,捧着红薯去上学,边走边吃,吃得很招摇。

  家里红薯换得多,容易坏,又不肯浪费,就既当菜又当饭。天天吃、顿顿吃,蒸着吃、炒着吃、煮着吃。到后来,红薯坏了吃出了樟木味,还舍不得扔掉,削削再吃。吃着吃着,胃里就开始翻江倒海,酸水窜到嗓子眼。

  离我家不远有一家米粉店,每天路过都能闻到飘来的米粉香味。米粉是家乡的特色食品,家乡人拿它当早餐。他们不说“吃米粉”而叫“唆米粉”,用这个“唆”字,大约是想表达吃米粉时特有的韵味吧。

  米粉很贵,不放任何浇头的“光头粉”,也要二两粮票八分钱,我吃不起。但闻闻那热腾腾的香味满足一下嗅觉,还是可以的。

  于是,个儿跟柜台一样高的我,常常肩上挎着书包,痴痴地站在米粉店前,目不转睛地往里看,用心观察米粉的制作过程。

  店老板把搅拌好的米糊,舀一勺,倒进一个很浅的铁皮盘,然后拿起盘子绕圈晃动,米糊就均匀地摊成圆圆薄薄的一片,再把盘子放到蒸笼里,开大火蒸。

  蒸熟后取出,搭在竹竿上晾凉,晾凉后叠起来码在灶台边,然后根据顾客需要,拿一块放到砧板上切成宽窄不同的条状盛到碗里,再放上浇头,淋上高汤。肉丝的、三鲜的、卤汁的、酸辣的……浇头通常有七八种不同口味。

  米粉盛好后,诱人的香味随风飘荡,惹得站在柜台前啃着红薯的我,垂涎欲滴,有一种想把手里红薯扔得远远的冲动。

  上中学时,国家经济有了好转,战胜了自然灾害,食物慢慢丰富起来,粮食定量增加了,家里也不再用红薯代粮了。我在学校吃食堂,食堂的早餐很简单,基本都是蒸馒头,外加一勺稀饭、几粒咸菜。

  偶尔大人会让我去米粉店奢侈一回,唆一碗。我最喜欢卤汁的,还要放很多辣椒。总觉得家乡的辣椒不辣,是鲜。

  米粉唆完,汤我都会喝光。那种细腻柔润的口感、销魂的鲜香刺激着我的味蕾,令我回味无穷。以至于我到大漠后,对家乡的米粉魂牵梦绕了很多年。

  在大漠的日子,早餐几乎天天有馕。馕是当地人的主食,好吃也好存放。

  自己不会打馕,也没有馕坑,想吃就得请人帮忙。盛一盆面粉,送到有馕坑的维族朋友家,她家打馕时顺带帮我们打一些。

  打馕是一个技术活。先要发面,发面用的老酵是上一次打馕留下的。发面的时间和温度要掌握好,时间长了会酸,温度高了也会酸。

  面发好后还要揉面,这又是个一力气活。然后醒面,做成大小一致的馕饼。再把泡好的皮牙子、盐水抹在馕的表面,撒上一些芝麻。

  馕坑里的柴火让烟跑光,只剩燃烧的木炭。打馕的人戴一只厚厚的棉手套,冒着炙热的烈焰,把馕一个个地贴进馕坑。

  火候全凭打馕人的经验。大了,容易焦;小了,又不熟。只有火候掌握好,打出的馕才好吃。

  馕熟了,离馕坑很远都能闻到诱人的香味。趁热咬一口,松软酥脆,口齿留香,好吃得简直停不下嘴。

  馕好存放,几天都不坏。早上不做饭,掰一块,配上酸奶,或者切一个瓜,就是极美味的早餐。

  吃馕的时候,我仍然会想念家乡的米粉。那时,大漠物资匮乏,食物单调,人们有半年的时间是吃土豆、萝卜、大白菜。大漠没有米粉,令我魂牵梦绕的米粉,也只能在心里想想而已。

  退休后,随先生到上海定居。入乡随俗,开始吃泡饭。泡饭是上海平常人家最常见的早餐,极简。

  早上起来,把头一天剩下的米饭用开水煮煮,再去弄堂小店配上一根油条,或者一块烧饼,热热昨天的剩菜,有时是几样常备的咸菜,就是一顿既节俭又实惠的早餐。

  后来,国家发展得好了,物资更加丰富,早餐也跟着丰富起来。孩子们都工作了,退休金也涨了,就不再吃泡饭了。买上几个大肉包,有时是一碗馄饨,再配一笼汤包;或者吃一碗色味俱佳、筋道滑爽的面;偶尔因为恋旧,也会买上油条烧饼裹着一起吃。

  近几年,国家经济迅猛发展,各种高科技广泛普及,惠及到人民群众。老百姓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对生活质量也有了不同认知,开始关注保健、关注养生、关注生命科学。早餐,不再仅仅满足口腹之欲,还要求营养均衡、有益于身体健康。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饮食习惯有了改变,没有了从前的浓油赤酱。尤其早餐,一定要丰富,还要保证高蛋白、低脂、低糖、低碳和充足的维生素。牛奶鸡蛋成了标配,水果蔬菜按季节挑选最好的,各种米面轮换着吃,怎么营养怎么来。

  虽然还会想念家乡的米粉,却再也不用魂牵梦绕,如今随处都可以买到。吃它,只是偶尔解解馋、慰藉一下乡思,是一种情结,一种怀念。

  细细想来,我今天餐桌上丰盛又营养的早餐,是随着我们国家发展不断变化的结果。由此悟出一个道理:国家兴衰,与老百姓息息相关。国强;民才能富;国泰,民才能安。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48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