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日记

回忆我的母校

作者:何海生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2733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秀才   总稿:21篇, 月稿:0

  郎官山下

  前不久,上初中的语文老师,韩和胜老师发来信息,说今年是黄屯中学建校六十周年,让我写一点黄屯中学的文字。这让我再一次想起母校黄屯中学,拽回到初中三年的读书时光。

  我上初中的时候,黄屯中学基本建成,校园内盖了好几排砖瓦起脊平房,通往食堂的路面是学校的主干道,上面撒了一层伙房烧结的煤渣,黑的白的,把个道路搞得灰头土脸,估计是为了雨天防滑。学校操场的黄土刚整平,学生们跑起操来尘土飞扬。靠近北侧有一排教室,窗明几净,前几年刚盖的,是高年级学生上课的地方,到那栋教室上课,意味着快要毕业了。学校围墙和大门比较简单,黄赫色块石浆砌,因雨水侵蚀,靠近大门外侧有处围墙,块石裹挟者黄土摊在沟壑里,上面长满杂草,说明有段时间未处理了。

  黄屯中学座落在原黄屯乡境内的郎官山东南麓。学校面积不大,环绕学校四周低山起伏,黄屯河出西南的绵延群山,贴着学校不远的山脚,流向北面的滩涂圩地,通过西河流入黄陂湖。学校的正南有一片畈田,应该是黄屯河长年累月携带泥沙形成的冲击平地。每次路过黄屯中学,到学校门口附近,鸟瞰平地眺望老家的远山,起伏的山峦,满眼的翠绿,儿时上学的记忆立时浮现。

  我上学的时候,黄屯中学门前已有一条简易公路,顺着郎官山南侧的山脚一路蜿蜒,砂石路面,起伏高低,是当地通往外边的重要通道。黄屯中学大门的不远处,砂石公路的坡顶边,有一棵很高很大的枫树,枝繁叶茂,当地流传的故事很多,成为黄屯中学的一个记忆符号,讲到大枫树,能说出一个又一个的过往与故事。通过这棵大枫树,一路拐弯下坎,穿过原安徽省三二七地质队的黄屯驻地,跨过解放前就搭建在黄屯河上的麻条状石桥,当地人叫它“山溪桥”,再沿着黄屯河趟过溪流,就到了黄屯老街的上街头。

  黄屯老街不长也不宽,顺着黄屯河南北走向,最窄处只有六尺,街道房子的外墙是“粉墙黛瓦”,典型的皖南徽派。房屋基本是前店后厂中间住房,门店摆放的商品琳琅满目,是黄屯及周边地区人们,进行当地物品交易和采购外面商品的重要场所,也是黄屯中学老师采购日用品的地方。对于我来说,黄屯老街就是外面的世界。

  初中时光

  记得上黄屯中学的第一天,我背着母亲缝制的土帆布书包,临出门的时候,母亲还塞了两个刚起锅的山芋。早晨的天还没有大亮,母亲反复叮嘱我不要走丢了,不能上学迟到。我家到黄屯中学有一段距离,沿着门前的砂石公路,要走上半小时才能到学校,如果不走早点,就赶不上班级的早读。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一边走一边啃着母亲给的山芋,青灰的天空慢慢泛起鱼肚白,路上不时遇见挑竹子上黄屯街的大人,扁担一头两根,竹子拖在地上哗哗的响,有认识的叫一声大爹或小叔。这个时候,山芋已经吃完,我进了教室,早晨的天还没有大亮。

  初中三年读书的时间,每天来回四趟路程,刮风下雨马路泥泞,已淹没在脑海,有印象的还是放学回家,肚子咕咕叫,书包还没有放下,就一个箭步冲到厨房找吃的,这样的记忆还是比较深刻。上初一的班主任是刘光亚老师,抗美援朝复员黄屯中学,教什么不很清楚,但他的音容相貌还是记得,开起班会来声音洪亮,一副严肃的样子,我还是有点怕他的。

  初中二年级,教数学的许广德老师带我们的班主任,一直带到初三毕业,后来好像调到矾山某中学去了。我们班有同学近五十人,其中不少是小岭硫铁矿的,三二七地质队和黄屯街道的也有。那个时候电影《少林寺》和电视剧《霍元甲》风靡一时,同学们除了上课之外,嘴里都哼哼着“少林、少林……”“万里长城永不倒……”之类的主题歌曲,在校园里你追我赶,比划着拳脚,课余时间甚至跑到黄屯中学外边的杉树林里,对着杉树一顿拳脚,杉树遭了殃,齐腰深的树皮打掉不少,男同学个个都似英雄好汉。

  我在班级的表现和成绩一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平淡中度过初中的读书时光。记得应该是初二下学期,我不小心考试总分进了班级前十,与好几个平时成绩好的同学并列,当时班主任许广德老师估计没想到,过后把我叫到他办公室,狠狠地鼓励了一把。到了初三,语文老师韩和胜出过一个作文题,写“假如我是……”同学们大都写未来当教师、医生、军人和飞行员等什么的,只有我写了“假如我是黄屯乡乡长”,老师还在班上读了。当时写什么已不记得,只记得同学们笑声一片,搞得私下喊我乡长,成为班级一个笑话。

  黄屯中学

  黄屯中学所处的位置,应该是原黄屯乡的中心区域。原黄屯乡境内,除靠近西河的一点圩田平地外,基本是丘陵山地,西南绵延群山物产丰富,寨基山更是大别山东部余脉,庐纵山脉的主峰之一。黄屯中学所在的郎官山,海拔不高,却是此段最高峰,看上去比较伟岸,它的高度在当地志书和百度中没有找到,我也没有细查,沿着西河和黄屯河,人们只能看到郎官山和周边的低山余脉。翻过郎官山,向西向南,一山高过一山,当地人认为此山关住了群山,又称郎官山为“拦关山”。

  原黄屯乡是典型的山区乡,山路崎岖没有挡,农家人送孩子上学的心情。我上学的时候,黄屯中学在校学生有六七百人,部分同学家住得偏远,来回学校的路况复杂,不得不选择住校。我很幸运,家就在裴桂公路的附近,距离学校不是太远,没有必要住校,偶尔中午放学,不想多跑一次,就在学校食堂打饭吃,因吃的次数太少,对在食堂吃饭情景印象不深。

  裴桂公路顺着郎官山的山势贯穿黄屯乡,干净的砂石路面,整齐的行道树,公交车或拖拉机偶从公路通过,成了黄屯山区一道风景线。钟子山靠近永安的山脚下,有座小岭硫铁矿,当时经济效益很好,离黄屯中学有一点距离,矿山为照顾职工子女上学,特地安排一辆公交车早送晚接。每次在黄屯中学大门口,看到小岭硫铁矿同学们嬉笑着从公交车上出来时,还是很羡慕的。

  初二时候,父亲给家里买了一辆载重自行车,据说凭什么票买的,在当时算是一件大事。自行车刚到家那段时间,成为村里的稀罕物,左邻右舍有意无意过来看看,给足了面子。我是家里的男孩子,捷足先登,很快学会骑自行车,开始试着骑到黄屯中学。自行车骑在砂石公路上,两侧风声呼呼的响,全身那个风光劲只有自己知道。第一次骑到学校,会骑的男同学骑了个遍,自行车在操场上不停地兜圈,虚荣心大大爆棚了一次,一时间成为班级焦点。

  郎官山传说是南唐伍乔在此结庐读书,后来考上状元。他是庐江地区唯一的科举状元。黄屯中学选址郎官山下,估计受伍乔故事的影响,意在激励黄屯中学的学子们好好学习。六十年一个甲子,黄屯中学苦难辉煌。现如今,原黄屯乡区域路网通畅,偏远的村庄都有了柏油路,境内不再沟壑纵横,道路泥泞,孩子们大都住在街道或离学校不远的地方,夜晚路灯为学子们出入学校点亮。黄屯竹海掩映下的“庐南川藏线”是周边地区的热门风景线,推动着当地经济特别是旅游经济的发展。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67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成长日记

查看更多成长日记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