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军队的辉煌史册中,百将团“红三连”犹如一面永不褪色的战旗。从红军时期被誉为“草地上的党支部”到抗战时期荣获八路军总部授予“模范党支部”称号,这支英雄连队的精神血脉在新时代焕发新生。2023年度宣城市“最美退役军人”、宣城市“爱国拥军模范个人”,宣州区寒亭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副站长赵军,正是从这支铁血连队淬炼出的新时代“服务标兵”。
解甲归乡的赵军,拥军情怀愈发炽热。2006年深秋,他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原南京军区授予“党支部建设模范红三连”命名大会,受到时任南京军区参谋长赵克石中将接见。2015年,他将珍藏三十余载的10余件战地文物捐赠连队荣誉室。锈迹斑斑的军用砍刀与泛黄战地家书,让新时代官兵触摸到历史的温度。这份传承不止于仪式——连续三年组织参战老兵与“兵妈妈”开展“八一”军营慰问,筹措40余万元修缮白马山烈士公墓,更以红三连精神为内核,主导设计寒亭镇“军人驿站”。
2020年,赵军转战寒亭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硝烟散尽的他把新阵地设在服务大厅,办公桌上182份重点优抚对象档案,记录着四年间走村入户的足迹。“赵站长,医疗补助能代办吗?”“有没有适合照顾老人的岗位?”面对老兵诉求,他总是以战友之情倾力相助。问及为何坚持入户走访,他凝视墙上“模范党支部”红三连照片答道:“当年指导员手把手教写战地家书,如今我要把组织的温暖送进老兵心窝。”
其创新打造的寒亭镇“军人驿站”颇具特色:选定星级酒店作为拥军基地,专设两间固定客房供现役军人和参战老兵免费入住,其他房间对退役军人实行八折优惠。驿站大堂高悬“老兵优先”承诺牌,客房内备有《退役军人优待政策指南》。无锡参战老兵胡国良感叹:“这里既有星级服务,更有家的温情。”
2025年5月8日,细雨如诉,安徽宣城马山烈士陵园迎来穿越四十年的特殊祭扫。经百将团“最美老山兵”胡国良倡议,红四连战时副指导员王旭东、红一营战时教导员王成松等发起,苏皖五市30余位参战老兵、烈属及各界代表齐聚王铁雄烈士墓前。
九只素白花篮环碑肃立,“百将团部分参战官兵”“红四连全体参战指战员”等金色缎带在雨中闪光。赵军主持仪式中,老兵们将取自老山战场的赭红泥土轻撒碑座。整瓶“老山魂”白酒敬洒长空,浓烈酒香裹挟着记忆中的猫耳洞气息弥漫开来。王旭东展开泛黄战地日记,诵读声穿透雨幕:“这捧红土里,凝固着十八岁的呐喊与十九岁的凝望......”
同班战友程彬轻抚碑文哽咽:“记得吗?分食压缩饼干时,你说要回乡盖三间大瓦房......”烈士胞兄王铁英低语:“二弟,你守的八里河界碑,如今是钢铸的!”三十余双布满老年斑的手掌齐行军礼,沈根林的义肢与丁成福的残臂在雨中折射出凛冽寒光。
当“邱少云式一等功臣”丁成福点燃“大重九”香烟,青色烟霭中浮现四十年前的青春面容。百将团老兵方阵誓言铿锵:“山河作证,军人本色永不褪!你们的脊梁已铸界碑,鲜血浇灌的老山兰,岁岁为祖国绽放!”
从“模范党支部”战旗到“服务标兵”绶带,赵军用39年完成壮丽的精神接力。在宣州这片热土上,优秀退役军人正成为新时代生力军:乡村振兴田垄间有他们的足迹,基层治理网格中有老兵调解队的身影,抗洪堤坝上迷彩与救援橙交相辉映。正如赵军退休前党课所言:“红三连教导我们,党支部要建在阵地、筑在人心。服务优抚对象的阵地,就是新的'上甘岭'。”
当寒亭镇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获评省级示范基地,当服务站入选全省百家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当“军人驿站”累计接待军旅人员近300人次,这位退休老兵依然保持冲锋姿态。他用半生践行诠释:英雄连队的精神火种永不会熄,为民服务的阵地永远要坚守。这或许就是“模范党支部”给予新时代最珍贵的传承——无论烽火前线还是和平“战场”,退役军人的初心始终炽热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