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散文

青云河畔

作者:张杰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2476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26

  在时光的长河里,有多少平凡家族的记忆,如缥缈的云烟,在岁月的风中渐渐消散。那些未曾被文字与书本记载的过往,究竟还能在口口相传中延续多久呢?就像我家,如果假定父亲是家族记忆传承的起点。他最初承接的家族记忆,是他爷爷口中祖辈的光辉岁月和我的老爷爷的生平事迹。然而,他能传给小孙儿的记忆,已到了传承的尽头。

  家族记忆,在口口相传中,最多不过四代的时光。那短暂的传承链条,脆弱得如同蛛丝。倘若家族里有两代人短寿离世,那记忆的长河便会断流至少五十年。要是再遭遇战乱的狂风骤雨,传承下来的记忆就如风中残烛,微弱而飘摇。一位老人的离去,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夜空,带走了一个小村庄里一个家族几代人的记忆光芒。爷爷走了,而传承到我身上的家族记忆,成了我心中沉甸甸的责任。我决定从青云河开始,用文字为这记忆筑起一座永恒的城堡。

  我生长的高桥村,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白云湖北岸的堤坝之下、青云河畔。据《县志》记载,高桥村之名源于青云河上那座桥面颇高的桥,俗称高桥。明洪武二年,张姓家族从河北枣强迁徙至此,在桥头生根发芽,从此有了高桥村。

  关于高桥村名,还有两个温暖的小故事。那是童年夏夜,我躺在苇席上,爷爷的声音如潺潺流水,在我耳边讲述。虽然没有史书可以佐证,但那是祖辈们代代相传的珍宝。一个故事里,桥台的燕子窝被疾风侵袭,燕蛋坠落,雏燕却在坠落中破壳高飞,仿佛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希望。另一个故事中,赶考人掉落的干粮,在他归来时才看到落入水中,那漫长的等待,似乎也蕴含着时光的悠长与人生的起伏。

  绣江河与巴漏河,如同两条灵动的丝带,贯穿章丘南北,汇聚了百脉泉群千年的灵韵。它们向北流淌,暂歇于白云湖,而后通过高桥村的青云河、李码村四支干,融入小清河的怀抱。夏天,湖水满盈,莲叶田田,白云的影子在湖面上轻轻摇曳。满溢的湖水带着生命的力量,翻滚着流过村西头的青云河,最终奔向远方。解放前的高桥村,土坯房密密麻麻,青砖在岁月的侵蚀下破败不堪,表面的碱渣如同岁月的皱纹,簌簌剥落。青云河环绕着村庄,仿佛母亲的手臂,给予着温暖与庇护。村里筑有两米高土质围墙,设有北门、西门和东门,夏天河水顺畅时,村民们只能从村西的单孔拱桥经过,那是他们与外界相连的纽带。

  旧时的青云河河道是京杭大运河的分支,沿岸的村庄名字大多带着姓氏和码头的印记。水运曾经让这里繁华一时,然而,泥沙的淤积让河道改道,曾经的热闹渐渐远去。我出生时,村北废弃的河道已变成了一片宁静的田地。童年的我,就像一个小小的探险家,常常缠着小伙伴去沙土地里翻找白色贝壳。那些贝壳,是历史时光留下的密码,记录着曾经青云河上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故事里的老桥早已破败不堪,如今横跨青云河的桥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那时,雨季的水患如同恶魔,肆虐着这片土地。1958年,白云湖决定围湖筑堤,退耕扩容。可湖堤内土方缺乏,1962年,上级领导决定拓宽、联通旧的泄水渠,加强水利建设。于是,青云河改造工程的号角吹响了。

  在这场热火朝天的工程中,老爷爷张冠书就像一颗耀眼的星辰。他是高桥村的第一任村长,石匠出身的他,有着一双灵巧的手和一颗善于组织的心。然而,命运却如此残酷,我五岁刚记事时,他就因肺气肿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身影,却像一幅永远不会褪色的画,深深印在我的记忆深处。他瘦高的身材,松弛的脸皮,深陷的眼窝中那炯炯有神的双目,仿佛藏着无数的故事。家境贫寒,没能留下他的影像,但他在家族中的地位,却如同一座巍峨的高山,岁月的风雨无法将其撼动。

  在这个世代贫农的家庭里,老爷爷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尽管他的形象在家族成员的记忆中已经有些模糊,但只要他的两个孙儿一提到他,就像打开了话匣子,有说不完的话题。老爷爷解放前就入了党,他的一生,是奉献与担当的一生。作为村长,后来又成为高桥乡第一任乡长,他的足迹踏遍了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青云河改造、老村双孔石拱桥扩建、村西红星牌坊的建设等工程,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战士,为了村庄的繁荣,为了家族的未来,默默奋斗着。

  青云河,是家族记忆的载体,是岁月的见证者。父亲的回忆,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那段尘封的岁月。他见过青云河改造的手绘图纸,那图纸上河道起始桩号位于白云湖北大堤与滨湖路东侧泄洪闸之处。在那个艰苦的年代,石料紧缺得如同沙漠中的水源。人们不得不拆几座庙门来获取材料。河水向北流去,土方往南运送,河道的土方开挖全靠人力。人们用扁担挑、独轮车推,那满是人头攒动的河道开挖场景,就像一幅壮丽的画卷。那一声声劳动的号子,仿佛是生命的呐喊,在河道上空久久回荡。

  老爷爷负责的工段在众人的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工程的推进并不顺利,村西单孔桥的行洪能力不足问题像一块巨石,横亘在前进的道路上。在县里技术员的协助下,老爷爷凭借自己精湛的石匠技能,将单孔桥扩建成如今高桥老村西的桥。修筑过程中,他收集散落在田野的墓碑,拆除村里的南庙和东庙,采用土牛填土技术,让桥的拱度提高,跨度和过水面积增加。那每一块石头,都凝聚着他的心血;那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他的汗水。

  后来因为修葺河道,老爷爷还与下游南孟村的一个师傅拜了把子。小时候,逢年过节我会坐着爷爷的脚蹬三轮车去南孟走亲戚。那一路的风景,那亲戚间的欢声笑语,都与青云河的水一起,流淌在我的记忆里。青云河,不仅提高了村庄的防洪能力,还为村民带来了便利的灌溉用水,让粮食产量节节攀升。它就像一位慷慨的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张姓氏族世世代代依青云河而生,家族的历史与青云河、白云湖紧紧相连。对于我们这个大家族的旁支而言,已被青云河水滋养了二十三代。那潺潺的河水,流淌的不仅仅是水,更是家族的血脉,是先辈们的精神。家族的故事,就像这河水一样,源远流长。而我,愿做那勇敢的溯流者,去探寻这数百年来家族风雨兼程的历程,去寻找那些像老爷爷一样为家族、为这片土地默默奉献的先辈们的足迹。让家族的记忆,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鲜活,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88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田园散文

查看更多田园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