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的读书日,我的家乡进化镇岳联村的村民们围坐在一处,翻开我编写的《进化乡土故事》书籍,开启了一场探寻家乡文化根脉的奇妙旅程。翻开那些记录着进化镇岁月变迁、人文风貌的篇章,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跃然纸上,村民们沉浸其中,时而为故事里的曲折情结感叹,时而为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自豪。每一次分享都是一次心灵的交流,村民们在阅读中增进了对家乡的认知与热爱,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浓厚的书香在村文化礼堂中弥漫开来,也为乡村文化建设添砖加瓦。这是岳联村村民阅读《进化乡土故事》的一个场景,《进化镇志》编辑部同事王国海在微信群告诉我这一消息,进化镇党委宣传委员陈敏霞告诉我说:“老田,你编写的《进化乡土故事》一书发放到各村后,读书日活动,全镇各村在文化礼堂都在读《进化乡土故事》一书。”听到陈部长这话,我心里十分高兴,也很激动,感谢镇党委,感谢我曾经工作多年的老部门文化站对我的认可和支持。我想,我编写的《进化乡土故事》一书值得,我的辛勤付出值得……
说起《进化乡土故事》一书的编写,我有自己的想法,我思考着,乡土是旧的,也是热的;乡村是老的,也是美的。我的家乡进化无疑是这样一方热土,她如一部历史人文的经典藏书,底蕴让人迷恋,乡土故事让人动听;她如一幅山清水秀的乡村画卷,美丽让人惊叹,乡土文化让人推崇……
我40多年的工作经历,我也有责任感,我想,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土文化振兴不仅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和价值追求,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路径和关键抓手。近年来,我的家乡进化镇持续深入文化建设,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坚持以文化塑形、以文化铸魂,全力推进以文化人、以文润城建设,打造进化文化高地,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赋能高质量发展。2025年,我的家乡进化镇又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文化赋能攻坚行动,围绕“历史文化名镇·休闲旅游新城”的目标定位,按照“文润进化,赋能未来”总牵引,来进一步弘扬乡土文化,讲好进化乡土故事,探索文化赋能新路径,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有想法,就会有行动。2025年3月,我将退休,在退休之际,能否再做点事,于是,我向镇党委、镇政府提出编印一本《进化乡土故事》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了镇党委、镇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有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才有了这本小书的诞生,《进化乡土故事》正是由此应运而生。
其实,早在3年前,我就着手收集整理进化的历史故事、民间故事、传说故事等资料,2022年开始,我利用编纂《进化镇志》的机遇,收集了更多的历史资料,丰富了进化乡土故事的内容,同时对《进化民间故事》进行了重新整理。
《进化乡土故事》一书分“历史故事、传说故事、民间故事、地名故事、新编故事”五个专辑,《大禹娶妻》《西施吃鸡》《抗金名将》《云飞认亲》等历史故事反映了家乡进化深厚的人文历史,《大岩寺传》《曹山传说》《青梅来历》《杨梅传说》等传说故事反映了进化的地域文化,《父传黄金》《培红腌菜》《疯癫阿逸》《老虎外婆》等民间故事百听不厌,《欢潭由来》《天乐来历》《泗化由来》《小满地名》等地名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地名的来历,《梅园情歌》《大头天话》《乱话三千》《阿大骂狗》等新编故事,给读者带来了笑声和乐趣。
《进化乡土故事》一书我在编写中,故事以短小精悍为主,共收录了249篇文章,计25万字,既有历史人物故事,民间传说故事,也有风物民俗地名故事,故事口口相传,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一定的趣味性,是典型的乡土故事,它具有代代相传的乡村价值观、道德观等内容。我《进化镇志》编辑部的同事王国海专门为我写了一篇文章《采得乡花酿佳蜜》,在2025年3月28日我退休这天,发表在《萧山日报》第7版,赞我乡土故事娓娓道来,幽默风趣,令人忍俊不禁,为进化历史文化名镇锦上添花,写出来的书籍是“如歌的进化”,善莫大焉!
我编写的《进化乡土故事》一书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我萧山广播电视台的老领导得知后,专门赶来找到我,要了几本乡土故事书;三浦村邵家塔自然村姓邵的朋友,这几天上海的亲戚要来进化,他专门向我要了几本《进化乡土故事》书作为礼物送给亲戚。我把此书敬赠给父母,以书为孝,感恩父母;我把此书敬赠给爱妻,愿此书带给爱妻快乐;我把此书敬赠给贤妹,愿此书能化作故土深情,乡愁记忆;我还把这本书送给远在河南创业的表弟,表弟爱不释手,看到家乡的书就像回到了家乡;我把这本书送给我的亲戚朋友和同学,他们为我热爱家乡这片土地、热心进化宣传文化工作、热忱进化乡土文化挖掘、编撰进化乡土文化书籍的执着和精神所感动,为我讲好进化故事、宣传进化、挖掘进化乡土文化的责任和担当点赞,实为敬佩。
《进化乡土故事》这本书,已被杭州市图书馆、萧山图书馆、萧山区档案馆收藏。我在杭州图书馆2本惠赠书上写到:“讲不完的乡土故事,忘不掉的乡愁记忆”,“挖掘乡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乡土文化是指乡村地域范围内,由农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文化,乡土故事讲的是乡村生活、乡村风土人情的故事。传承文化基因,保护的是文化遗存,弘扬的是人文精神,赋能的是乡村振兴。我把捕捉到的古老记忆记录下来,编成故事,串联起点滴乡愁思绪,绘制出一幅乡愁地图,寻找心灵归宿,寻根问脉,故土情深,很有意义。而且在我退休之际编写此书,完成此书,作为我退休时的作品,作为退休礼物送给家乡人民和读者,我想,这样更有意义!
在家乡进化,有讲不完的乡土故事,让我们在山水人文相辉映中的进化,谋划开启全镇乡土文化激活乡村振兴的创新与实践,开启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我将继续讲好家乡的乡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