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扬美食,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文化丰富,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油而不腻,老少皆宜,是具有鲜明特色的菜系之一,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肯定和欣赏,并受到其普遍好评。遥想当年,“开国第一宴”就是选用的传统风味的特色淮扬菜,且取得了圆满成功,由此可见,不同凡响的淮扬菜确实不同凡响,引人注目,耐人寻味,值得受到尊崇或关注。
说起别具特色的淮扬菜,大家的想象或联想一定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各有侧重或有所不同的,在此过程中,那些含“油”字的特色品种或传统菜肴,就有些不同寻常了,尽管他们不一定是名菜、名点,但口味有别,烹饪方法不同,风格不一,特色鲜明,是不可或缺的传统品种或者是代表性品种,每每品尝之,总令人难以忘怀,有所铭记,感到感觉并非随时可得,其就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淮扬大地,流传于市场之上,传承于创新之际,因而引起众多关注并喜爱品尝的人士的青睐,也具有明显的消费特点,这已经得到了业内人士和消费者的肯定。比如,传统名菜油淋仔鸡、油焖大虾以及特色菜油焖茄子等,他们各具风味特点,但名称呈现出共同的特点,都是“油”字开头,其实这些菜,名气还是比较大的,比如油淋仔鸡,是一道具有淮扬传统特色的美食,以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风味而闻名。其主要特色是:主要使用山地散养童子鸡,这种鸡以青草、蔬菜、虫子为食,肉质富有弹性和筋道,口感滑嫩。
烹饪技巧:腌制:使用花椒、盐、料酒、酱油等调料腌制鸡肉约2小时,增强风味。
油淋:通过热油不断地淋烫仔鸡,达到外酥里嫩的效果。这一步骤是油淋仔鸡最考验功夫的地方,确保鸡肉均匀受热且不过熟。
调味与装盘:调味汁:调制成略带酸甜的调味汁,包括酱油、白糖、香醋等,增加菜品的层次感。
装盘:出锅后的油淋仔鸡色泽金黄,表面被刷上了热香油,增加了香味四溢的特色。
而另一种菜油焖茄子,则是将新鲜、成熟的茄子,经过洗净、切片(丝)等初加工后,加入适量的食用盐、青椒丝等调味品,放入盘中或碗中,在炉上锅内隔水蒸约十五至二十分钟,再淋上麻油、胡椒粉,这样一盘油焖茄子就基本成功了。这样出来的茄子味道鲜美,油而不腻,脆爽可口。
此外,扬州人的俗语当中就有“油多不坏菜,礼多人不怪”等。可见他们平时对“油”字有别样的理解或感受,有些人喜欢使用,感觉良好。而那些扬州的传统小吃大油火烧、油糕、油端子、油饼、油条等,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特色鲜明,甜而不腻,脆爽可口,是广大市民普遍喜爱的传统特色小吃品种,也是淮扬美食的有机组成部分,普遍受到市民的喜爱,尤其是千层油糕,风味独特,甜而不腻,软嫩爽口,老少咸宜,其与双麻酥饼并称为“扬州双绝”,可见其不同一般。遥想当年,我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曾见到某业内人士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糕体呈(半)透明状,菱形块,六十四层,层层糖油相间,筷夹中间,两头下垂。如此这般描写,生动具体,形象逼真,令人对千层油糕有更直观的感受和更多的认识、理解,难怪这一传统特色品种一直传承至今,保持着独特的风味,畅销市场,颇受许多顾客和市民的好评,成为行业内不可或缺的品种之一。
不仅如此,古往今来,曾有许多文人墨客,面对淮扬菜、点,同样予以肯定或赞赏,于是他们纷纷泼墨挥毫,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包括一些带“油”或含有其意的诗句,每每读起来,感觉是那么的舒爽,心情也随之舒畅和惬意,这些诗词不仅提升了淮扬菜肴的知名度,而且给后人留下了文化遗产,如:西汉·枚乘“熊蹯之膈,芍药之酱。薄耆之炙,鲜鲤之脍。秋黄之苏,白露之茹。兰英之酒,酌以涤口。”
唐·李白的《淮阴书怀寄王宗成》:“暝投淮阴宿,欣得漂母迎。斗酒烹黄鸡,一餐感素诚。”
宋·杨万里的《初食淮白》:“淮白须将淮水煮,江南水煮正相违。霜吹柳叶落都尽,鱼吃雪花方解肥。醉卧糟丘名不恶,下来盐豉味全非。饔人且莫供羊酪,更买银刀三尺围。”
通过上述文字的描述,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已经对淮扬菜、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也许有人因此而产生了一定的淮扬菜情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饮食文化的不断弘扬和特色菜肴的传承、创新,还有更多的饮食品种进入大众的视野中,这是意料之中的,也符合客观规律,未来可期。
2025年0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