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晚霞报》的不解之缘,还得从1987年说起。那年我时任四川省军区教导大队二中队教导员。同年5月,我的搭档朱绍腾队长的岳父杨举廷来部队探亲,在一次闲聊时得知他是黔江县税务局的局长,因练气功治愈了他的心肌梗塞、十二指溃疡、胃炎等三种疾病,并成为义务气功教练,我怀着极大的兴趣深入采访了他。第二天,我就写了一篇《由重病号到气功教练》的稿子,装进信封贴上8分钱的邮票,寄往《晚霞报》社。没想到1987年6月11日的《晚霞报》就登了出来,没过几天,报社还给我寄来了样报和稿费。从此,我便与《晚霞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那时起,我就喜爱上了《晚霞报》,虽然它是一张小报,又是周三刊,但内容丰富,栏目众多,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都很强,适合不同人群阅读。我当时虽然在部队服役,也坚持自费订了一份《晚霞报》,从中受益匪浅,每年都坚持给《晚霞报》投稿。1996年,我从部队转业后,被安排在温江党政机关任职,每年在报刊征订时,都没有忘记订一份《晚霞报》。2013年,我从温江区政协机关退休后,机关离退休党支部给每位退休同志都订一份《晚霞报》。从1987年至今,我与《晚霞报》的情缘已延续了38年。
如今的《晚霞报》已改为周四刊,还增加了版面,内容更加丰富,深受读者喜爱。《晚霞报》与我成为天天见面的好朋友。特别是我加入温江区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以后,经常写一些温江区“五老”志愿者发挥余热的新闻稿件,被《晚霞报》采用。比如温江王漪南、李财、彭泽民、李元富、贾汝功、陈甫新等10多位“五老”志愿者的事迹,被二版编辑慧眼看中修改后发表,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了广大“五老”同志从事关心下一代事业的积极性。近年来,我还坚持从事文学创作,写一些散文和诗歌,在副刊编辑的指导下,也偶尔有一些文学作品在副刊上发表。38年来,我一直是《晚霞报》的忠实读者和热心投稿者,可以说,《晚霞报》是我的良师益友,是它指引我走上了业余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