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趣事

挖塘泥

作者:张国营   发表于:
浏览:12次    字数:1594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29篇, 月稿:29

  上世纪70年代初,还是大集体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所说的队就是生产队,它是农村生产活动的基本实施和核算单位。

  记得1972年夏季,我们生产队预算分红每人平均分得小麦47斤,在当时是出了名的贫困落后。为了扭转我队的落后局面,第二年开春,大队委派副大队长张大保同志到我队蹲点,加强领导力量。大保哥是多年的老干部,又是种庄稼的好把式,很受我队群众的欢迎。

  大保哥到任以后,狠抓出勤,狠抓管理,除此以外还狠抓积肥,常言道“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而当时化肥还是新生事物,只是按计划售给很有限的尿素,没有碳铵和磷肥,况且生产队也无钱购买。当时的当家肥料是农家肥,而每家每户积攒的农家肥就那么多,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面对如此情况,大保哥真是突发奇想——挖塘泥。认为塘中的污泥沉积多年,一定很有肥力,挖出来晒干,施到地里,一定能够增加产量。同时还为坑塘清了淤,塘中的鱼还可以分给社员改善生活,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大保哥真是大保哥,亏你想出如此高招儿。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最大的阻力就是惰性,如果没有这件事,放了工聊聊天打打牌早就习惯了,非要改变这样的习惯真是不习惯,况且下到塘里摔污泥那是要出大力气的。为了统一认识,大保哥先召开队委班子会,讲利害,讲决心,讲前景,大家没有任何理由反对,就共同商议了计酬方式及数额。然后召开群众大会,动员造势,把大家的劲头儿鼓起来,又宣布了按土方计酬的方式,每个土方20分。势在必行,那就付诸实施。

  第一步先抽水,在坑塘的东南角架上水泵,用队里的红八匹柴油机带动,机器手轮流值班昼夜不停。

  第二天半上午水就抽干了,只见泥污中的大小鱼类有的乱窜乱跳,有的裹着满身的泥浆使劲儿地扭,比现在公园里跳广场舞的大妈扭动的幅度大多了,直到捕食者的大手一个个把它们捕捉上来按人口均分,各家各户的灶屋里就冒出来滋滋的香气。大快朵颐以后劲头也憋得足足的。那时已是暮春,水已不是很凉,各家各户的壮劳力挽起裤腿儿,掂着铁锹,好像出征的战士一样,真有点儿雄赳赳气昂昂的味道。他们接二连三跳进坑底,各人选择一个有利地形就甩开膀子干起来。有利地形的标准就是污泥深厚,离岸较近,坑坡相对平坦,便于堆积。

  大战已拉开序幕,都是庄稼人男子汉,有的是力气,有的是劲头,你比我有劲儿,我比你还有劲儿,看谁挖得多看谁摔得远,再加上俏皮话,坑塘里顿时热闹起来,生龙活虎,热火朝天。不到十分钟,不管是胖的瘦的、黑的白的全都统一了服装——皮草,地地道道的真皮。摔出的泥块儿像小燕子一样在空中翻飞,然后一头扎进它的新窝。特别是加申哥,年轻力壮,如蛟龙入海,大显身手,挖起满满一大锹带水的污泥,一转身摔出去,那污泥先是画着弧线腾空,然后稳稳当当地降落到它应该待着的地方。刚刚那块儿喘息甫定,又飞来一块儿和它相拥,一块儿接一块儿很快就欢聚一堂了。加申哥好像是按着节拍操作,弯腰——铲泥——转身——摔出。那样的流畅,那样的有节奏,动作那样的娴熟。不一会儿,他的目标地儿先是一片,后是一滩,再后成了小丘了。加申哥呀,你真是好样的。

  你追我赶,没有谁装孬。有的小伙子平时看着吊儿郎当的,此时此景也被同化了,也成了顶天立地的好汉,

  坑塘里热火朝天,岸上的女人们有了看头儿,有了谈资,指指点点,嘻嘻哈哈,说谁是麻虾腰,谁是布袋肚儿,谁成了大花脸。说谁的男人有力气,然后又把“有力气”的外延扩展,个个笑得前仰后合。一个比一个的话奇特,一个比一个的话酸,全然不顾撅住树根吸旱烟的白胡子老汉。人家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一群女人,就是戏剧大会演啊。不过她们的手也没有闲着,还纳着鞋底儿呢。附近的人以及过路的人也陪着看热闹,这里真成了一个大戏场了。

  大保哥看着四周的坑坡上一个挨一个隆起的污泥堆,想着凝固以后翻上岸,晒干打碎施进庄稼地,把高粱、玉米、大豆等作物喂饱,不怕它长不出好庄稼。

【审核人:凌木千雪】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69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趣事

查看更多生活趣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