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初夏的石竹

作者:陈庆跃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4648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0

  这片绿是“心绿”,鄂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市优抚医院,用心组织、用情温暖、用爱呵护,为全市部分退役军人志愿者种下了“心绿”。

  这片绿是“新绿”,充满热情与活力的退役军人志愿活动在鄂州城乡火热开展。这些退役军人,如黄朝耀、万涛等,虽然已经脱下了军装,但那颗为人民服务的炽热之心一点都没降温,就像一把隐藏锋芒的宝剑,一旦出鞘,依然锐不可当;那身“志愿绿”是人群中一抹温暖的亮色,是奉献与责任的延续,是爱国情怀,在新时代中生动诠释;

  这片绿在湖北省鄂州市蒲团乡石竹村颐养苑的“绿园”中显得格外夺目。身体体检、文化娱乐、健康知识讲座、吃饺子……每一个举动仿佛一个个音符都敲在心上,成为退役军人志愿者深深的印记。

  初夏的阳光,从石竹颐养苑密密匝匝的树叶间透射下来,地面上印满了铜钱般大小的斑斓,微风轻拂,光影有些 弥漫着花的幽香,又随风飘向远处的田野、农舍。

  “退役军人的军旅情怀,深植于每个退役军人志愿者的心中。身着绿色军装的岁月,是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退役后的生活,芳华或许易逝,但军魂长存!”宣传视频里传出铿锵有力的声音。

  退役军人志愿者们身着印有“荣军学习培训纪念”字样,闪烁着“军徽”光芒的绿色衬衫,心中不由想起:当你已经卸下战甲,可曾细细品味过,这身绿色军装相伴着光阴沉淀的味道?军装有新衣的味道,那是梦想之舟扬帆远航;军装有汗水的味道,那是千雕万琢玉成器的时光;军装有泪水的味道,那是青春无悔卫国家。如今,这股当兵的味道,如同珍贵的乐意,在退役军人志愿者脑海中久久回荡。

  “凝聚奋进力量,把握使命担当,锤炼服务能力……”局领导的开班讲话,字字句句情真意切,嘱咐重托。

  “全市417支服务队,5426名注册志愿者参加长江大保护成绩斐然。‘长江卫士’志愿项目参加省市服务大赛,戍马志愿服务队获银奖,黄朝辉、钟国庆等获全国优秀退役军人称号……”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工作报告列数据、说事例、讲典型,图文并茂,生动展现,打造出鄂州退役军人“样板”。以张荣、廖和平为骨干的凤凰街道菜园头社区高性宽老兵志愿服务队入选全国1000支“退役军人守护家园志愿服务队”之一。“我原来一直居住在外地,近几年前才迁回鄂州,刚迁回就赶上疫情,社区成立志愿服务队,自己是一名党员、退役军人就主动加入了志愿服务队,一直干到现在,有时虽然辛苦,但想到能为大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心里感到很高兴。特别是学习抗战老兵高性宽的事迹,我做社区志愿者的劲头更足了。”今年72岁的廖和平对笔者说。老廖有时还一边讲述一边做动作,把他当工程兵打隧道、打坦克、学习布地雷和排地雷等“兵味”技术讲得绘声绘色。

  赓续红色血脉,点亮奉献之光。29名老兵红色宣讲员接过大红聘书,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退役军人志愿者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很感人。我们荣幸能够成为一名志愿者,在退役之后仍然有机会为社会作贡献,让崇军成风尚、让青少年有信仰、让社会有力量,即使吃苦受累也在所不辞。”一等功臣、志愿者代表黄朝耀发出肺腑之言。

  退役军人,无论他们身处何方,那段身披军装、守护祖国的绿色岁月,都将深深镌刻在记忆中。即便脱下了军装,然而,军人的热血与信念,依旧在体内汹涌澎湃。你听,“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永葆军人本色,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参加疗养的退役军人志愿者手握拳头,举起右手,誓词从口中迸发出军人的气魄,绿色的服装成了亮丽的风景。退役军人志愿者的激情在每一个日出日落中得到了升华,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夏建国以《听党话、跟党走,贺龙“鄂城抉择”对建军的历史贡献》为主题,深情地讲述了党史、军队发展史,回望历史烟云,巧妙设置授课场景,每个故事都震撼人心,让我们更加珍惜今朝盛世。

  每一次聆听都是灵魂的洗礼,每一场宣讲都是心底的触动。高跃华、贺新坤、栾艺、程晓红等老战友男女组合的诗朗诵《高性宽的“三枚”军功章》。“这三枚‘军功章’是用滚烫的热泪和悲壮的热血汇成的;这三枚‘军功章’是枪林弹雨凝固成的灵魂丰碑;这三枚‘军功章’是鲜血染红的鲜花……”在这个静谧而庄严的时刻,我们聆听4位老战友饱满情感的朗诵,每一句都仿佛是从抗战老兵沧桑的眼眸中流淌而出,带着历史的沉重与荣耀的光芒。诗歌语言优美流畅,句式多变,既有激昂的呼唤,也有深沉的沉思,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高性宽耳熟能详的战斗故事,在朗诵者的演绎下变得生动鲜活,让我们仿佛亲眼见证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紧接着,8名选手轮番登台参加鄂州先烈故事选拔赛,她们以激情为舟,以史实为桨,将革命先烈的热血与信仰化作跳动的音符,在观众心间激荡起层层涟漪;她们用真挚的情感、鲜活的细节,让尘封的历史跃然在眼前。

  5月15日,细雨蒙蒙,梁子湖畔,倚车窗眺望湖面,湖水波光粼粼,宛如一面镜子,映射出一层淡淡的墨色,湖边的树木和花草显得更加娇艳欲滴。走进生态文明展示馆,长长的通道摆满了绿色植物。展馆中间有一个用玻璃制成的房间,里面放着几个仪器和一个巨大的显示屏。沙盘的模型上画着一幅美丽的生态蓝图。梁子岛边的湖中有几条鱼,好像在水里游泳似的。

  退役军人志愿者们冒雨穿过蜿蜒的乡村路来到斗山寺纪念馆,讲解员动情地讲着,带领我们观摩一张又一张仿佛穿越时空的图片,让我们得以身临其境地感受英雄们的豪情壮志。一个个战例反映着重要历史瞬间,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雨,还在下,我们又在风雨中拾级而上登上斗山寺革命烈士园,庄严鞠躬,并绕烈士碑一周瞻仰,随后举行重温入党誓词仪式。

  16日早上7点多钟,石竹颐养苑鸟语花香,我们乘车前往云梦县参观。一路上,男女老兵歌声传满车厢。“歌手”高跃华带头来了一首《当过兵的人》,他那高亢嘹亮的嗓音唱出了军人豪迈之情;曾先后参加援老、平叛、1979年2月自卫还击和老山轮战的78岁老兵余厚胜用深厚的音调唱响着《东方红》,志愿者廖广州的《啊朋友》,女战友栾艺用浑厚的女中音演唱草原歌曲《美丽草原我的家》……一首首歌曲和优美旋律飘荡在“老兵观光车”里,顷刻间,歌声、掌声、笑声和主持人高跃华幽默的主持声此起彼伏,车厢里成了欢乐的海洋。

  走进云梦县博物馆,看到那古朴庄重、气势雄伟的仿唐代宫殿的建筑,以及外墙四幅生动展现云梦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大型铜板浮雕壁画。云梦睡虎地秦简,作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最完备的法典,共计1155枚,近4万字,涵盖了秦代法律制度和行政文书的诸多方面,填补了秦代法律研究的空白。在这里,可以近距离观赏到珍贵的简牍文书,感受古代文字的韵律与智慧,或是漫步于精美的漆器展厅,领略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与无限创意,每一幅展品,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

  初夏正好,我们跟随游客的脚步,踏入了云梦云湾这片充满生机勃勃的土地。清新的自然气息扑面而来,混合着泥土的芬芳与花草的甜香。在堤曲阳河畔,200多套古民店错落分布,重现昔日风华。沿着石板路和古城墙漫步,小桥流水与传统建筑相映成趣,白墙黑瓦、飞檐斗拱,处处散发着悠悠古韵。

  在这次“鄂州市重点优抚对象短期疗养团”中,有的志愿者多次参加作战,有的能歌善舞,有的居功不傲,有的默默地坚守着军人情结。援越抗美老兵周秀中于2022年8月1日创办鄂州援越抗美红色记忆馆,收藏红色物件200多类,免费为社会开放,到目前为止,已接待参观学习5000多人次。年逾7旬的他多年来执着于红色教育,每年拿出工资的60%用于馆藏,成为全市退役军人红色教育的品牌。

  正是因为周秀中老战友的红色记忆馆,让千里之外的陕西省洛川市一位94岁高龄的援越抗美老战士邓树竹(空军高炮)圆了58年的珍贵“照片梦”,并传颂着两箱苹果的故事。

  2024年3月,周秀中通过鄂州市鄂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贺新坤,转来陕西省西安市邓志群微信名“终南山人”的“救助信”。信中写道“我的父亲叫邓树竹,今年94岁,是一位援越抗美老战士,现在某军休所养老。1966年回国参加英模表彰大会,不知什么时候丢失了《一九六六周总理和中央军委首长接见援越抗美部队代表合影》的珍贵照片。我在媒体上看到湖北省鄂州市的周秀中老兵创办‘援越抗美红色记忆馆’,请求予以帮助”,信中还说:“我找了好多地方,如中央档案馆、大北照相馆、解放军档案馆,还有新华社等单位,都无功而返,请您费心找找,圆我父亲一个58年的“照片梦”。

  周秀中看到“救助信”甚是感动,晚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94岁高龄的援越抗美英雄有这个心愿,我竭尽所能要帮这位老战友圆梦。于是,他连夜在收藏的几百件红色教育图片、物件中仔细查找,深夜11点多钟,老周在一大准备清理的照片中找到了一张援越抗美英模合影的复印件。忙了大半个通宵,周秀中喜出望外,一次又一次拿着老照片看着,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第二天一大早,他就通过微信与贺新坤联系:请你迅速联系邓志群的微信,我找到了老照片的复印件。当邓志群与贺新坤、周秀中加上“急寻老照片”的微信后,看到这张尽管是复印件的老照片百感交集,在照片中用“红圈”指明邓树竹参加荣模大会合影的座位。

  老照片虽然找到了,但复印件的效果明显差了许多,周秀中急老战友所急,又通过“援越抗美战友群”寻找原件。那几天,周秀中吃不香,睡不好觉,心里一直挂念着老照片的事,有空就在群里发消息,引导群员扩大寻找范围。2023年9月中旬的一天,周秀中收到群里一位战友的回复:我找到了原件。当时,年逾7旬的周秀中高兴得情不自禁地鼓掌。然后,他把原件加上镜框又寄到了陕西省西安市邓志群手中。几天后,周秀中收到了“终南山人”(邓志群)的微信:“周班长,加上相框的老照片收到了,真是太感谢你了。我父亲拿到这张老照片后,像个小孩似的,连连拍着巴掌,我父亲每天都要摸摸周班长寄过来的老照片,一再叮嘱我,等到霜降后给你寄点陕西特产(苹果),祝福周老兵及战友们平平安安。”后来,周秀中收到了两箱大红色快递件“洛川苹果”。一张老照片,连着一位又一位老战友的心,也饱含着援越抗美老战友周秀中深深的情。他在红色教育宣讲中,时常用“两箱苹果”的故事去感染听众。

  五月的石竹村,把初夏“画”得醉人。荷田里一片生机盎然,荷叶疏疏地展开,宛如一柄柄碧绿的伞,轻轻摇曳在微风中。阳光斜洒而下,透过那薄薄的雾气,悄悄地洒在荷叶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边,闪烁着柔和的光泽。

  摄影师“江上风”满脸黝黑,他在战友们中间成为焦点,只见他手拿相机定焦、转动、按下快门,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专注与灵感的碰撞,无论是培训会场、演讲现场,还是雨中观摩,他手指舞动,如同指挥手挥动指挥棒,引领着画面的节奏。每天晚上的9点多钟,当战友们有的在打乒乓球,有的在下棋,有的在聊天时,镜头中的一个个唯美的瞬间通过微信群映入眼帘。

  老战友金年生推出的自卫还击的一张张泛黄老照片和身着战服,他们的眼神中写出了不灭的坚毅与荣耀;如今老兵的面容经岁月雕琢显得沧桑,但照片中当年的勇士依然英勇与无畏;那一面面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猎猎战旗,让参战老兵们承载了一段沉甸甸的历史记忆。定格在战地上的每一个瞬间,是对参战老兵们的最高礼赞。

  在初夏的热烈怀抱中,石榴花宛如烈焰般绽放。石竹颐养苑里那一片片花瓣簇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燃烧的火炬,在翠绿的枝叶间格外夺目,在这群退役军人志愿者的绿色中充满灵动和惊喜。

  轻柔的晚风,宛如一位优雅的信使,轻轻地翻阅着老兵们退役后写就的诗笺,我们仿佛看到,在初夏石竹的时光里,这些故事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91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