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改变我人生的轨迹,我从陕北农村参军入伍。怀着对军旅生活的憧憬与忐忑,我踏上了部队的漫长旅程,开始了我的军旅岁月。
我们入伍的新兵在接兵干部带领下,从县城乘坐汽车到达延安,随后登上那列充满年代感的绿皮火车经过西安、郑州,向哈尔滨出发。两天两夜的行程,火车“哐当哐当”的声响。终于,在半夜两点多到达了哈尔滨火车站。夜色深沉,寒气袭人,每个新兵都背着背包,手里提着行李,跟着接兵干部下了火车。就在这时,我一眼看见了邻村的老乡王鲁他是志愿兵也在接站队伍中。那一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在哈尔滨的大城市,见到熟悉的老乡,还没等我和老班长多说几句,接兵干部刘业岩喊道:“快走,一个跟紧一个,不要把东西丢了!”跟紧队伍。
出了哈尔滨火车站,我们坐上部队军车,经过一个多小时,来到了武警黄金第六支队新兵团。这个营区远离城市的喧嚣,显得格外僻远。初入营区,四周的路灯照亮整个营区,靠右上方是一栋机关办公楼,训练场下面是几栋部队家属楼,连队办公室和和宿舍大多是瓦房,远处零星的路灯散发着微弱的光,给这陌生的环境增添了一丝温暖。接兵干部于学志和刘业岩把我们从陕北接来的新兵交给新兵连长杨建,连长杨建点完名后,各班长将本班战士带回班里。
班长热情地说:“兄弟们我早就盼望着你们的到来,坐了两天两晚上的硬座车了,一路上辛苦了!我是你们的班长潘大鹏,来自辽阳市武警黄金第四支队,新兵这三个月我负责带这个班。”随后,他让我们上床打开背包睡觉。我一躺在床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当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暖意融融,我一下醒来了看见窗外洁白的雪,像棉花糖,在阳光下流转着细碎的光,这时班长叫我们“起床,整理好内务,准备开饭!”在部队有个传统,新兵来时吃面条,老兵退伍时吃饺子。在部队开饭前唱首部队的歌,值班班长在队列前面指挥,唱完歌,走进食堂,值班班长吹响哨子喊“开饭”,一盆热腾腾的面条被端上桌子。大家一边捞着面条,一边笑着,看看周围的老乡,小声说着话。这时,班长突然严肃起来:“不要说话,吃饭!”就这样,新训三个月的军训工作正式开始了。
新兵的第一课从叠被子开始。看着班长那棱角分明、如同豆腐块般的被子,我们既惊讶又佩服。在班长的耐心教导下,我们慢慢学习叠被子的技巧。除此之外,班长还教我们唱部队的歌曲,学习条令条例,开展政治教育。每天八小时的训练,从单兵等基础科目开始。哈尔滨的冬天格外寒冷,零下二十几度,基本上每周都会下雪。每次扫完雪,我们立刻投入到训练中,每一个训练科目都要求高标准、严要求。每周五上午的会操,是检验我们训练的效果。
在新兵连,最难忘的就是快过新年时的那几天晚上,半夜紧急集合。那急促的哨声,手忙脚乱中,大家迅速整理着装、打好背包,冲出门外集合。那一刻的紧张与慌乱,至今历历在目。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军人的纪律与担当,也让我在这三个月的紧张军训生活中逐渐成长。
2000年3月底,紧张的新兵三个月集训工作圆满结束。我被分到了离哈尔滨不远的阿城市武警黄金第三支队一中队。在新的环境下。每项工作又从新的开始,每天晚上看完新闻联播连队领导和我们新兵聊天、拉家常,让我们感到连队就是温暖的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和谐相处,相互照顾。
从陕北农村到哈尔滨新兵团,再到阿城三支队的经历,真正开启了我的军旅生涯。成为了我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也为我此后的军旅岁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