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我承担了七年级(3)班的语文教学任务和班主任工作。说句心里话,虽然源于学校工作的需要,但对于为人处事向来遵从自己内心的我来讲,还是很渴望看到新生们的面孔,急切想面对一个个充满生命律动和张力的鲜活个体,无形中多了一份期许,这大概也是教育人最为看重的教育情怀吧。
我的班共有48个孩子,但才有9个男生,女生占绝大多数,这让我素来刚硬的内心泛起些许女性特有的柔和。开学初一周相处下来,男生倒是文静,女生却像刚飞离窠巢的幼鸟,在独自生活中充满着新奇,乃致时时叽叽喳喳,不分时间和场合。看来,面对这些脱离母亲庇护的幼鸟,柔和的同时,也需要刚性原则的管护。
第二周进行新生军训。因为消防官兵要参加九月消防技能大比武,无法像往年受邀来训练我们的新生。学校决定由体育老师来训练新生。由于班级多,体育老师少,我就自动请缨,由我自己训练我班的学生。我想,自己没当过教官,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机会,对我而言也是一种学习,一种历练,一种成长。训练的内容,虽然在大学时军训过,但毕竟毕业有二十年了,一些动作要领有点模糊,但活儿既然接了,就要干出个样来。训练前,我在网上把训练的内容通过视频仔细温习了一遍。
军训过程中,除了从站姿形体上教会孩子们基本的队形队列动作要领,操练成型以外,更重要的是从军人的纪律和作风方面,在思想上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
军训有一项内容是站军姿。训练时,在我把站军姿的动作要领跟同学们讲解之前,就把站军姿的目的及要求都明确告诉他们,同时顺带说了我在大学时站军姿的情景。在学生的潜意识里,站军姿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听我一说,大多数同学都犯难了,面露怯色。刚开始,我仅要求他们就站2分钟,但2分钟里要保持军姿的原形且纹丝不动。看着一张张小脸映在朝阳下,稚嫩的面庞显露了一份刚毅的英气,我心中也泛起一泓喜悦的涟漪。但就我窃喜后的一瞬间,有人动了!摇头晃脑的,伸手擦汗的,扭头观看的,伸脚弯腰的现象随即发生。
“成诚,为啥扭头了?”
“符丽格,她有那么好看吗?”
“符王莹,脚痒了?”
“符雨柔,就2分钟,你都坚持不了吗?”
我的吼声连珠炮弹似地发出后,借着这难得的教育契机,我给他们讲了火烧邱少云的故事。一番绘声绘色后,重申强调严守纪律和磨砺意志的要求,并要求同学们重站一次,时间改为5分钟。这一下,学生们炸锅了,大家纷纷埋怨刚才那几位不遵守纪律的同学。我适宜补了一句:“记住了,你们是一个整体,他们几个犯错,你们都有责任。这就是团队意识!”还特地引用《我是特种兵》电视剧中的台词:一个强,不算强;全连强,是群狼。
一声令下后,全体同学个个屏气凝神,挺胸,收腹,目光平视正前方,不服气的目光中还透着几许坚定。
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
骄阳下,有的同学汗流浃背,有的汗水甚至浸透校服,有的满脸通红,有的紧咬牙根腮帮鼓鼓,有的可能身体哪个部位犯痒不敢挠,但又欲罢不能甚是难受。但我还是不动声色,一声不吭。
时间一分一秒无声息地溜过去,直到他们坚持了10分钟后,我才一声令下“休息!”
劲儿一松,孩子们大多数深呼了好几口气,欢呼大叫,终于可以休息了!有几个体质稍差的几乎瘫坐地上。等他们都缓过劲来后,我才告诉他们,其实他们坚持了10分钟。这似乎出乎他们的意料,大家惊喜雀跃。我又宜时补了一句:“为人做事,没做之前,最好不要给自己限制高度,要相信自己能行。因为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对于这一细节,在孩子们的军训作文里得到印证,他们皆言感触最深。在深有感触的同时,让我看到了他们思想意识的萌芽,在今后培土浇水施肥的过程中要精心呵护。而对我而言,让我切身体会到:与其在课堂中空洞地说教,“坚持就是胜利”,还不如通过这样的实践诠释,让学生们自己顿悟。
训练齐步走和跑步走的时候,孩子们都很难走得齐,跑得齐。我把他们分成4人一个小组,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带着他们练。由我带着,孩子们都能走得齐,跑得齐,但我不在组里,他们练的效果会差得很多。探究原因,现在回想起来,不是他们没有掌握动作要领,练得不够,而是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老师一定能带好他们,只要跟着老师的节奏,一定会走齐、跑齐。基于这样的信任,他们心里有底,走跑时并不慌乱。而一旦没有我,失去了主心骨,没了信任,心慌了,步伐当然也会乱了。这一点,在参加全校汇演时也得到印证。由于汇演时,我家里有事,只能请假不参加了。由德育处的赵主任临时接替我的指挥工作,不是赵主任指挥不了,他是体育专业出身,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孩子们最后跟我说,他们上场时看不到我,心都很慌,结果没有发挥出训练的水平。我笑笑安慰他们,得了第二名,已经很棒了!现在深究,他们之所以上场时心慌了,正是因为时间太短,他们来不及和赵老师建立起相互之间的信任。由此想来,信任对教育而言是多么的重要。
最近看了李镇西老师的一篇教育文章《如何善待“后进生”》,文章阐述这样的一个观点: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而学生信心的来源和进步的动力就是老师的信任。只有老师相信学生是好的,是能变好的,你才能放平你的心态去发现并引导学生身上那些“美好的萌芽”,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他们的杂草。我非常认同这样的教育观点。诚然,想教育好学生,必须先和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老师“亲其生,信其行”。
为期5天的军训中,我每天和学生至少要相处6个小时。相处从陌生到熟悉,从生硬到温情,从不服不屑到信任理解,从漠不关心到体贴入微,师生的情谊就像涓涓细流一样流淌在彼此心间,让我体会到教育的温暖。教育需要陪伴,教育需要温暖。
曾看过中央一档节目《朗读者》,其中有一期的主题是陪伴。节目中在谈到家庭教育时,主持人董卿说了一句让我记忆犹新的话:想教育好孩子,大人先要学会陪伴,再教会孩子阅读。是啊,学生离开家来到学校读书求学,如果学校和老师能给予他们家人一样的教育和帮助,能让孩子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让温暖时时浸润着孩子的心田,那么孩子们可能全都会变得柔和,变得温善。而想要达成这样教育理想,对时下我们这处于一隅的山区教育而言,可能有点天方夜潭之嫌。但于我而言,大事做不了,就从陪伴这件小事开始做起吧。真心希望班主任和老师们,如果时间允许,那就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多陪陪他们。
理解和信任,情感的交融就是从陪伴开始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令人感动往往就在细微之处。军训刚开始的前两天,我自诩肺活量好,嗓门大,声音响,喊口令时根本不留余力。两天下来,嗓子都哑了。看到我这样子,孩子们有的跟我说,“老师你少喊口令,我们自己练”;有的跟我说,“老师你要多休息,注意保护噪子”;有的跟我说,“老师你晒黑了”;有个孩子还特意送给我一包金嗓子润喉片。这些细言慎行之中,让我感受到他们的一份关爱,倍受感动。
为人师,除了在言行树立示范标杆以外,我想也应该学会感动。只有从这些点滴感动中,把这些小确幸慢慢汇集成职业幸福感,才能真正从内心上热爱教育这份职业,才能把这份职业变成事业。我已步入中年,也许世俗的纷争繁杂,利益得失会牵绊着我,乃至磨掉锐利伤人的棱角,但磨砺中使心态趋于平和之际,也不忘保持内心真诚的感动,那人也就成熟了。
军训,让我的学生学会了队形队列,培养了团队意识,也增进了我们师生的情谊,更让我从中审视我选择的教育事业,静下心来想想如何教好家长托付给我的孩子。这次军训,的确,我们师生一起经历了一次难得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