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散文

镜头里的眷恋

作者:彭正阔   发表于:
浏览:10次    字数:1717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41篇, 月稿:41

  黟县柯村镇柯村村石云河畔有一家门脸不大、看着不太起眼的三层小楼,经营农家土菜,名唤柯村一楼。走进这家门店迎面映入眼帘的便是满墙悬挂的大小尺寸不一的山水田园风光摄影照片,这些照片拍摄的气势恢宏,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光线色彩清新明快,颇富感染力和视角冲击效果。这些照片为什么挂在这里便是进店就餐的游客首先想要搞清楚的疑问。得知照片是这家土菜馆经营者洪武自己拍摄的,惊奇之余,更想探知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

  洪武,年近六旬,板寸头、圆形脸,眼睛大大的,个头不高、微胖敦实、皮肤黝黑,穿着朴素,是地道土生土长的柯村村人。妻子俭朴持家,做了一手好菜,儿子已娶妻生子,孙女、孙子活泼可爱,一家六口其乐融融。洪武快人快语,淳朴风趣,言谈中流露对生活在柯村村这么一个风景优美、清新古朴的地方的热衷和满足。

  谈起爱上摄影,洪武向我们娓娓道来。自2008年起,柯村村茶叶在市场上很走俏,吸引不少游客到村里游玩和采购,虽然自己不生产茶叶,但他抓住这一商机,在村里开起了第一家农家乐“柯村一楼”,生意红火,接待游客一批接一批,其中有不少前来柯村村摄影采风的,他们在村里吃住十天半拉月,早出晚归四处采风拍摄,忙得不亦乐乎。在2012年的春天,有一群操着江苏口音的游客走进柯村一楼,就餐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们一行中有一位名唤刘华建的,是参加领导1934年8月柯村暴动的刘毓标之子,刚从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岗位上退下来,爱好摄影,此次来这里他是发起人,目的是用镜头追寻并记录父辈在这里留下的战斗足迹,铭记父亲的谆谆教诲。刘华建一行在“柯村一楼”住了近半个月,在此期间,洪武每天负责骑着电动摩托载着他跑遍了柯村村的山间地头,看着刘华建端着相机时蹲时站那种认真执着的劲头和不时扬抑喜悦陶醉的神情,受到莫大的感染和启发,从那时起洪武便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说服家人后购买了一台二手海鸥相机和几本摄影教材,在经营农家乐之余,边学习边拍摄,十多年坚持下来,柯村村的万千变化尽收镜头之中。

  “相机的镜头里见证了柯村村从原来狭窄的泥巴路变成宽敞的水泥路、柏油路,从矮小破漏的房屋变成飞檐翘角的徽派民居,从原始的牛耕耙犁变成现代机械化播种收割……柯村村的一年四季都在蜕变,红色文化、古色民居、绿色山川、金色花海、黑色家珍,五彩交织,和美乡村建设把柯村村装扮的越来越有范,村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有滋味。”洪武从摄影的角度谈到柯村村的真切变化显得十分激动。

  了解洪武的村民告诉我们,他身上的执着劲是一般人学不来的,一年里只要不是刮大风下大雨降大雪等恶劣天气,他会在每天日出前到达柯村村的茅山岭上开拍,转遍村里的边边角角。据统计,目前他仅拍摄的电子照片不下60万张,其中茅山岭四季日出、云海更是高达20余万张,从晨曦初露拍到牧歌唱晚,从夏雨初霁拍到瑞雪冰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付出的是艰辛,收获的是快乐。

  如今,来到柯村村的游客留心一下,便能发现无论是在村里文化广场、荷塘埂边,还是红色文化节点等公共场所大都摆放洪武拍摄的柯村村风景照,已俨然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名片。

  站在他的《柯村晨光》作品前,强烈地感受太阳初升时的壮丽,晨曦穿透薄雾,林木枝繁在晨风中摇曳,山坳里的乡野田园炊烟袅袅,河里的溪水在雾气笼罩下流淌,一片静谧详和,孕育新的一天带给我们无限的希望和遐想。该幅作品荣获黄山市首届摄影艺术展优秀奖,并在故宫展示。《柯村早晨》荣获首届健康安徽主题摄影展一等奖。类似获奖作品有不少,很难一一赘述。

  洪武告诉我们,他在多年的摄影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搞好摄影器材和技术是基础,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去捕捉,照片中的美好实际上映射的是拍摄者内心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格调。十多年来,他坚持诚信经营,文明待客,拾金不昧,赢得了良好口碑,2016年被评为“黄山好人”“最美家庭”,2017年被评为“黄山市文明家庭”。

  2017年6月洪武正式成为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2022年成为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

  目前,洪武打算购买一台小型无人机用于摄影。他说摄影也要跟进时代,立体式多维度地拍摄柯村村,既要把柯村村的美储存起来,更要把柯村村的美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柯村村、分享美好才是他搞好摄影最大的动力和快乐。

【审核人:凌木千雪】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20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心情散文

查看更多心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