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同事吃饭,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哥A笑着对我说:“你混的不如我好。”我十分诧异,原来他所谓“混的好”就是同事在一起吃吃喝喝,像江湖一样称兄道弟。而这位大哥在公司原来是一个保安,废了半天劲才混到劳务派遣,没有编制的他又被莫名的“发配”去当修理工。这位大哥有一个特点就是爱教育别人,稀疏的头发,抽着小烟,却有着迷之自信。
外地好友到珲春,叫B去吃饭,饭后B有张罗去酒吧,打电话让我去,当我到酒吧的时候,这位B却把我的同学加“连桥”C叫过来,不合时宜的提出C结婚时我没有随礼,我十分诧异的说随了2000元礼,C说他们家个人随个人的礼,也就是说我要随两份礼,我诧异我结婚C没随礼,C结婚却要我随两份礼。B却告诉我说,因为我工资高,要随两份礼,做人要有格局……这操作很离谱,结果大家不欢而散。
你在生活中,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人,常常以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还有极强的控制欲,张口说教,闭口指点,仿佛所有人都应该听他的。明明自己混的不咋地,却又以一副过来人的身份教育你,有着迷之自信,总对人指指点点,拒绝一切思想上的改变和创新,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爹味”太重。
爹味,是指一个人有一种老父亲的味道,喜欢到处教育别人,什么都不了解,就给别人各种建议。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你要懂我用心良苦,一个人爹味越重说明一个人越无知,内心越贫瘠,思想上很“油腻”。从心理学上说,爹味太重的人,本质上是一种“控制型”人格,总想将他的想法强行灌输给你,你不服不行,做不好不行,他们好为人师、大男子主义、缺乏共情、控制欲强、言语粗鲁,以自我为中心。
东北王张作霖皇姑屯事件后,少帅张学良继承了东北军,而杨宇霆处处以元老自居,言必称“小六子”(张学良乳名),开会不能张学良表态就擅自做主举手表决,在杨宇霆父亲70岁大寿上,高朋满座,见到杨宇霆东北众人皆起身庆贺,而张学良携夫人于凤至献寿礼时,无一人起身。在东北兴建铁路问题上,杨宇霆、常殷怀为了自身利益步步相逼,张学良在二人在会客厅等候签字时将杨常秘密枪决。张学良在晚年回忆时说,杨宇霆处处以元老自居,常常在会议上教训张学良,一次张雪良感叹:“别一口一个“小六子”的叫着……亲爹没有了,不能弄个干爹吧”。功高震主是杨宇霆为官做人的大忌,爹味太重是张学良对杨宇霆痛下杀手的主要原因。
爹味人格的形成往往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有过不好的回忆,不愉快的过往,总是想通过教育别人来弥补心灵上的空虚。拿A来说,这些年混的不如意,就想找一些场合来找回面子。拿B来说,喝完酒就到处“耍酒疯”,就是因为童年心理有创伤不能治愈。
爹味是情感上的越界。人与人之间是有边界的,而这个边界就是情感心理上的独立自主。这就好比一个国家的领土领海领空一样神圣不可侵犯。而爹味太重的人往往拎不清自己几斤几两,站在情感的立场上对你进行道德绑架,他们的嘴里往往都是:“这么多年感情了、做人要讲格局……”在你这里不能获取优越感就开始肆意的打压你否定你,这时他们的嘴里往往都是“我提几个意见、你不太合群、努力有啥用、你写的东西我都看不懂……”
遇到爹味太重的人,我们要冷静下来,爹味太重意味着他们长期习惯以某种方式与人交往,要减少接触互动,尽量进行物理隔离,控制交流频率;要明确个人边界。在对方发表爹味言论时,直接告诉他自己不喜欢这种说话方式;要坚守行为界限。若对方试图干涉你的决定或行为,用行动表明自己的态度;要转换话题或结束对话,尝试用轻松的话题转移注意力,或者找借口结束对话。
爹味十足的人从根本上就是否定你攻击你指导你,这种人会对我们的人生进行毫无意义的内耗。看清一个人爹味太重后,就不动声色的把这种人从自己的世界里删除。因为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所以重要的是要筑牢心灵上的“篱笆”墙,远离爹味太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