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就是这样,六月过了紧接着就是暑假。忙了一个学期,也该歇歇了。不瞒你说,我有一个计划,想去九江登庐山。看看天生一个仙人洞,到底险峰有何风光?瞧瞧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哪些英雄?
吃过晚饭,同操自己老保三人各自搬个竹椅,坐在操场上乘凉讲古。竹椅子时不时发出吱吱嘎嘎的响声,仿佛在唱着一支古老的歌谣。凉风习习,带来稻谷灌浆的特有香味。蛙鼓四起,间杂几声犬吠。
田间几处灯火,闪闪烁烁忽明忽暗。那是乡人们打着火把或电筒,照泥鳅抓蛤蟆。萤火虫轻飞曼舞忽东忽西,发出柔和清凉的萤光。星空闪烁着千万双调皮的眼睛,引诱你去凝望去想象去穿越。年青的心灵充满了诗意,似乎回到一千多年前杜牧写诗的年代: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正神游八极,曹大人发话了:民办老师哪有暑假寒假?不是大队有事,就是公社有事。我有点不信:那可是国家规定的假期哦!曹大人悠悠地说:不信你试试。老保也附和道:是的咧是的咧!他们两人都这样说,我自然不能不信。
果不其然,散学第二天就接到通知,让我到大队去接受任务。原来是上面要求每个大队都要创建广播站,及时传播党中央老人家的声音。说是政治任务压倒一切,时间紧任务急要求高犹如火烧眉毛。
那年月动不动就说是政治任务。所谓政治任务就是雷打不动,不能像自由市场漫天开价落地还价。我个人认为,此举完全没有必要。中央和省里有广播电台,县里公社有广播站。各村都有高音喇叭,家家户户也都安有广播。一个生产大队几百户人家,为何还要建广播站?
当然,一个民办老师下放知青,我的意见顶个屁用。那年代很多事情搞不懂,也无需你搞懂。你跟着做就行了,别管那么多也别问那么多。管多了问多了就容易出事,明白吗?前些日子,隔壁公社组织老师去村里刷写标语。猪舍牛栏仓库茅厕,到处都刷上红色大字比一人还高。
最多的是政治宣传口号,如:打倒中国的赫鲁晓夫!坚决反击右倾翻案风!也有一些挺时髦挺工整的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火药味十足:反帝反修反周公,批林批孔批宋江。要说最好笑的还是计划生育口号:只生一个好,多生是猪婆。
有次刷茅厕标语时,一位老师一边刷一边嘟嘟囔囔发牢骚:宋江有什么好批的?都死了快上千年了。谁知隔墙有耳,这话不知被哪个蹲坑的家伙添油加醋告发。这位老师被公安人员逮走,糊里糊涂判了十年。
自古至今,祸自口出病从口入。没说的,去吧!唉呀呀,我也不知道自己去了究竟能干啥!建广播站要拉线布线安装调试,这些都挺专业。我一点都不会呀,能帮什么忙呢?说实话,真是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别急,去了才知道。大队要建广播站,就得要有广播员,对不?广播员从哪里来呢?天上只会掉馅饼,不会掉下广播员。必须自力更生就地取材,我的任务就是专门负责培训辅导广播员。
这话乍听起来似乎有很多学员,其实只有一个女孩。新招的广播员,姓张叫三片。挺古怪的名字哦,不会是绰号或是小名之类的吧?正想核实一下,主管生猪生产和宣传工作的大队副书记,过来找我说事。
副书记大名叫张双足,这名字也有点怪。谁生下来不是双足呢?莫非还有三条腿的?我完全有理由怀疑,他当年是母亲难产所生。就像两千多年前的姜公,取名寤生。寤生就是倒着生,两个脚先生出来。据说女人这样生孩子非常危险,经常母子双亡死于非命。
双足书记四十多点,矮胖身材短刷平头。五官还算过得去,只是眼泡子大得有点吓人。听人说他烟酒茶麻都是专家,经常熬夜干通宵。也有人说他性子烈火气大脾气暴,三句话不合就要骂人。
不过我感觉他人挺好,对下放知青忒友善。尤其是对老师礼节礼貌都不错,无论公办还是民办。老远就挥手打招呼,没有半点官架子。只是说话偏快声音偏大,而且有点口吃结巴。喜欢啊啊啊的,让人听着很是紧张暗暗为他发急。
关于他的笑话,这里只说一个。当年民兵营长部队退伍回来,刚到大队任职不免有些热血心肠。见领导有些口吃结巴,便主动给他介绍部队偏方。平时含一个鹅卵石在嘴中,据说专治口吃结巴很是有效。
营长话还没说完,双足书记涨红着脸气喘吁吁。一手叉着腰,一手指着营长:你你你,你说谁谁谁,谁是口口口,吃吃吃? 啊啊啊!谁谁谁,谁是结结结,巴巴巴? 啊啊啊!民兵营长吓得不轻,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提起此事。
张三片是双足书记的宝贝千金,名字也是他取的。双足书记告诉我:这这这,啊啊啊!这个是是是,是大名哦哦哦。看着他着急上火两眼翻白的样子,我想笑又不敢笑。
张三片豆蔻芳华芳龄二八,在乡下算是最好的年龄。以前读了几年书,认得几百字。后来不知啥子原因,又停学不读了。把所有学过的东西,一古脑儿全还给老师了。
现在如果再去读书,年龄偏大怕人笑话。去干农活吧,又觉得委屈浪费人才。正好大队建广播站需要一个播音员,而且上面指定要女孩。老爸知女莫如父举贤不避亲,就让女儿免考上岗。
双足书记亲热友好拍着我的肩膀:高高高,高高崽,微微微力老师,啊啊啊好好干干干。女儿交交交给你,我啊啊啊放心哩!弄得我诚惶诚恐受宠若惊,好像是要把女儿交给我做老婆似的。
双足书记看我发楞发傻的样子,又赶紧补充说:不急的啊啊啊不急的,给你三天啊啊啊时间。先学学学官话,再念念念报纸,啊啊啊以后还要改改改稿子,写写写文章呢,啊啊啊!
我的天啊!只给我三天时间?要学官话,还要念报纸,以后还要改稿子写文章?老师几年都没教好,我三天就要教好?还不急的不急的,莫非我是神仙?就是八仙过海一齐来教,恐怕也做不到。
不过,这话只能憋在心里,千万不能说出来。一说出来就太伤人自尊了,弄得不好我这民办老师的饭碗就砸了。我只是低头微微一笑,什么话也没说。
嗨,你还别说,微笑还真是个好东西。既可以理解为可笑,也可以理解为可爱,你怎么理解都行!双足书记看我笑了,也咧开嘴笑:晚上去去去我家,啊啊啊喝酒酒酒,有好好好菜哩。猪油渣火焙鱼,好味道,啊啊啊!
寒暄结束,任务明确。女学员闪亮登场,着实吓了我一大跳:小姑娘远看效果还不错,女人该有的都有。近看就发现有问题,而且问题还不小呢!
别人都是两片嘴唇,她是三瓣嘴像兔子一样。难怪名字这么古灵精怪,叫什么张三片。这些乡下人,真是有意思哈。我不免有些好奇,一问方知原来是小时候爬树,从几丈高的地方摔下来。
还算是福大命大,只是把上嘴唇撕裂了。到公社医院缝了七八针,针脚显得有点粗犷。小时候倒是不大明显,年纪一大嘴唇就长成如此模样了。
二千多年前,孔老先生说过有教无类。现在虽然挨批了,这话本身还是不错的。我一个下放知青代课老师,有权力或者说有能力选择教育培训对象吗?
领导的话就是最高指示,说三天就是三天。时间不能变,人员不能变,任务不能变,能变的只有自己。用现在流行的话就是:我们改变不了世界,只能改变自己。
我反复研究三要素:时间人物任务。时间人物没得商量,唯一能变动的只有任务了。任务也是三要素:先是学官话,再是念报纸,还有改稿子写文章。
这么一研究,立马就变得清晰而轻松。诸位看官朋友,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我凡事喜欢研究,就是从那次培训开始养成的习惯。
双足书记只是说学官话,并没有说学到什么程度,更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只是说读报纸,并没有说读什么报纸,更没有说读什么文章。
至于改稿子写文章,理都不用理。就当双足书记喝多了酒熬多了夜,说胡话梦话鬼话。吃多了萝卜红薯芋头,放了个大屁响屁臭屁,北风一吹就没踪影了。
培训正式开始,第一天扎扎实实练官话。基本教材是《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提高教材是《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乃迁。再练四声,妈麻马骂,巴拔把爸。
小姑娘其实并不是很笨,三瓣嘴也丝毫不影响吐字发声。教育界有句流行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张三片温故知新如大梦初醒,进步之快确实令人咋舌。
第二天苦练专业套话,重点是开场白和结束语。当时广播站比较流行的程序如下:开机,播放歌曲《东方红》。然后说:广大干部社员贫下中农同志们,XX大队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
结束语是:XX大队广播站,今天全天的播音到此结束。然后播放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关机。中间的播音内容,基本上转播中央以及省县电台广播节目。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能转就转能省就省少说为佳。
没有教材,只好邯郸学步鹦鹉学舌。我说一句,小姑娘说一句。一个字一个字过关,一句话一句话过关。总共就那么几句话,不到半天功夫早已是滚瓜烂熟倒背如流。
再说念报纸,这里面也有讲究。新闻报道比较好念,通俗易懂字也好认,作为重点来培训。社论评论比较难念,典故难字比较多,尽量避开不去触踫。还有就是《人民日报》和地方日报比较好念,《光明日报》和《参考消息》比较难念。
第三天练什么? 请诸位看官猜猜看。杜甫老先生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认为很有道理。播音朗诵主持这种东西,学个三年五载十年八年都不算长。就算三天时间不吃不喝不睡,全部用来练习又能怎么样呢?
第三天既不练官话,也不练套话。练微笑练仪态,练语调练口型,练动作练扭腰,练走步练问好,练描眉练化妆,练温柔练娇羞......若干年后流行的模特猫步时装T台,就是这个样子滴。
就这样反来复去颠三倒四的练习,三天下来小姑娘居然还上了正道。听起来那是有腔有调有声有色,看起来也是有板有眼有模有样。
我到大队供销社搞了点红纸,让她含在嘴上抿了抿。嗨,效果真是不错,三瓣兔儿嘴遮掩了不少。小姑娘掏出小圆镜子,左看右看笑得合不拢嘴更像是个兔子。我只好告诉她,女孩子不宜大笑。
哎呀呀,不是我吹大牛,如果能用现代歌星那些宝贝,防老霜去皱霜祛斑霜眼影霜睫毛霜加超级口红。去CCTV当节目主持人,完全有可能哦。
临到第四天大清早,我叫张三片换了一件蜡染小土花布衣服。穿上宽松孕妇裤,上紧下松别有风味。头上扎一朵小红花,脸上搽一层蛤蜊油。嘴上多抿了几遍红纸,总体感觉更上一层楼。
上午十一点,评委全部到齐。双足书记宣布培训验收开始,大家噼里啪啦拼命鼓掌。张三片袅袅婷婷走上前来,先是微笑致意。接着弯腰鞠躬,再是朱唇轻启柔声问好。就这三招,就把所有评委镇住了。
具体细节这里就不介绍了。所谓评委就是大队干部,测评结果当场揭晓:嗨,全票通过。大伙都竖起大拇指,夸我严师出高徒。我一阵窃喜:林彪平型关,初战成大名!
接着全体人员去双足书记家吃大户,抽烟吃酒划拳吹大牛双吊主砌长城。从中午闹到下午,下午晚上连轴转。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个个花言巧语加上豪言壮语最后胡言乱语。
我自己也开始拍桌子拍胸脯:嗨,神仙老儿办不到的事,我却办到了!培训工作顺利结束,我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第一项政治任务。总结一下经验:凡事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一定要深入研究找出相应对策。
故事说到这里,客串一个小插曲。三十年后,我朋友的朋友的小孩,深圳大学外语系毕业参加南航空姐招聘。笔试面试都通过了,最后一关是才艺展示。思来想去,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展示项目。
现代大都市,女孩子唱歌跳舞弹琴都是常规不算稀奇。 后来终于想起,小学一年级曾经学过半年书法。两夫妻三顾茅庐,带着孩子转弯抹角找到我。恳请我加以辅导说是重金酬谢,这时离展示时间也只有三天。一般的人都知难而退,不敢接单。
我毫无惧色,稍作姿态便揽下活来。按照深圳规矩约法三章:一是必须按本人套路出牌。二是确保才艺展示通过。三是本人不包录取。其中奥妙,你懂的。也许有人认为我好为人师,盲目乐观,其实不然。
事先我作了以下研究分析:一,仅是才艺展示,而非专业书法展示。二,七位评委中,三位歌唱演员,分别是美声民族通俗歌手。一位舞蹈演员,一位话剧演员。一位小提琴手,另一位是行政领导。 换句话说,所有评委没有一人是书画专业人士。
三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我悄悄地告诉你,千万不要外传。其实只有一句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具体辅导练习方法,不便过多透露,敬请看官朋友谅解。
展示现场一炮打响。黛粉薄施长裙广袖,奏乐焚香镇纸拈笔,蘸墨运笔落款用印,颔首微笑展示致谢⋯⋯⋯古典雅致有招有式,把所有评委都镇住了。
最终全票通过,小姑娘录取了不说还上了国际航班。其作品《长天一空》装裱精美,悬挂在贵宾接待厅。你下次乘南航飞机时,买个商务舱或头等舱,就有机会进贵宾厅一睹风采。
还是说正事吧。广播员张三片培训一举成功,我信心满满自我感觉良好。接下来双足书记找到我说:你你你,好事做到底底底底,送佛啊啊啊上西天。帮忙修改广播稿顺便带带三片,啊啊啊!我吃了人家的饭喝了人家的酒,自然没有二话满口答应下来。
我以前总是认为,改稿还不容易吗?阳光明媚窗明几净,红蓝铅笔两头尖尖。所谓修改稿件,无非也就是些涂涂改改圈圈点点。比如纠正错别字标点符号什么的,如此而已。真实情况,远非如此。
有看官朋友问道:广播站都没建好,哪来的广播稿?这你就不懂了。我同你说,乡里人其实都很聪明的。村干部尤其是大队干部,一个个聪明加狡猾而且透顶。 公社一通知要建广播站,大队立马通知各生产队:每天至少上交一篇广播稿,否则扣化肥农药指标。
农村工作比较粗,不讲什么大道理。大都来硬的,一扣二罚三撤职。最后还有一个杀手锏,动不动就说:政治任务。 这张牌是最为灵验,没人敢把它当儿戏。有些确实是上面布置下来的,有些则是假传圣旨糊弄百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领导动不动就祭起这面旗,屡试不爽百发百中。 我这边培训还没开始,广播稿就雪片似的,从四面八方飞过来。有队长开会顺便带过来的。有村里秀才飞毛腿送过来的。也有托阉猪阉鸡的张老三捎过来的。
当然更多的,还是托到供销点买烟买盐的村民送来。 所有的稿件全部送到大队供销社集中,几天下来就积了厚厚的一大摞。老板娘很负责,专门准备了一个竹篮子,把这些锦绣文章全部装在里面。
那天上午,老板娘双手捧着竹篮子,毕恭毕敬送到广播站来。 老板娘三十八九,长得墩墩实实福福态态。人不算是很漂亮,是那种有点个性有点味道有点风情的女人。
嘴唇右侧长有一个黑痣,痣上面还有几根胡须。 有人说是美人痣,专勾男人魂。 也有人说是幸运痣,有点像是老人家的痣。还有人说是子女痣很会生孩子,痣上有几根胡须就会生几个孩子。总之,有点玄。
两只眼睛不是很大,但是很亮。黑白分明,湿润润的。睫毛比较长,看人时一闪一闪。有点像是打流星,会说话似的。人也很活络,察言观色能说会道。可惜读少了书,要不绝对是个人物。
因为书读得少,所以特别崇拜读书人,尤其崇拜识文断字会写文章的人。她经常念叨: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她眼里,这些都是锦绣文章,千万马虎不得。我接过来一看,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有:香烟盒子,马粪纸,硬壳纸,牛皮纸......
偶尔也有上面带格子的那种纸。我一看就知道,那是从儿女作业本子上撕下来的。 皱皱巴巴破破烂烂零零碎碎,黑乎乎脏兮兮邋邋遢。像是废品收购站收来的破烂,真正的大众社和路透社消息。
再看内容。百分之五十是老人家语录: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这些都是最新最高指示,由中央广播电台播送比较有力度。
还有百分之三十,是当时流行的标语口号。气壮山河,威武雄壮。我认为最好是在公社广播站播出,效果比较好。 大队广播站级别太低,不太适合发布。
东风吹
战鼓擂
现在世界上
究竟谁怕谁
不是人民怕美帝
而是美帝怕人民
还有百分之十五,是从报纸上抄来的各类消息:据新华社7月25日电,台湾蒋匪军继续派遣大量特务潜入福建沿海地区,收集当地军民革命生产的详细情报,为反攻大陆做准备工作。 此类消息牵涉到国家机密人民安危,本人建议由福建《海峡之声》广播电台播送最佳。
真正写当地好人好事的稿子,不足百分之五。就算是这百分之五,往往也是没头没脑没名没姓没心没肺。比如下面这篇大作:昨天晚上在水塘边捡到谁丢的锄头一把以后应该注意!
你说这到底是遗物启事还是招领启事?是表扬稿还是批评稿?既没有文章标题,也没有标点符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不清楚。谁丢的不知道,谁捡的不知道,谁写的也不知道。
如果你对乡村有所了解的话,这个其实很好理解。你不是说每天要交一篇稿子吗?我就每天交一篇,甚至两篇。至于是写的还是抄的,写得好还是不好,那是另一回事。乡人其实很聪明的,你上有政策我下有对策。
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改,有点像老虎吃天一一无处下口。不用吧,这可是为数不多货真价实写出来的稿子,多少还能挨上点边。用吧,手术太大不说,还不知从哪里下刀子!
晚上回村小虚心请教曹大人。人家不愧是京城呆过,见多识广。当即大笔一挥:双抢时间紧,村里好事多。先概括点题定性:这是好事,属表扬稿。同时解释丢锄头的原因是:双抢时间紧。就这十个字,足见功底深厚非同一般。
后面的活儿由曹大人划墨,我具体操刀。前面是引文,后面是正文:最近正值双抢季节,时间紧任务重。农民兄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天斗地奋战双抢,从早到晚汗水湿透。
看看,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正能量。老人家语录也用上了,非常时尚与时俱进。关键是汗水湿透八个字非常重要,为后面的人物事件出现和发展埋下伏笔。
本大队简家村,有一位叫简卫东的农民兄弟。双抢每天干到很晚,才从地里回来。急匆匆跳到池塘洗澡,又急匆匆赶回家吃饭。晚上接着加班加点挑灯夜战,结果把锄头忘记在水塘边上了。
这么一改,一切不就顺理成章了吗?人们不但不会责怪主人公粗心大意丢失锄头,反而被他的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精神所感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背景,全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不服还真不行!
曹大人口吐莲花点石成金,我奋笔疾书如有神助:第二天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另一位叫简向阳的农民兄弟,起来拔秧路过池塘,捡到了这把锄头,并把它及时送回了生产队。
最后画龙点睛:广大社员同志们,贫下中农同志们,对这种拾金不昧热爱公物,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的行为,我们要多多表扬,要向他们两位社员同志学习致敬!
这么一改,四不像的问题解决了,没名没姓的问题也解决了。文章主题突出了,正面人物形象高大完美。当然,文章到底是修改的还是重写的,这谁说得清楚呢?再说这个很重要吗?
后来我就用这个方法,把一两句话的简讯,改成几百字的文章。再加上些东风浩荡西风烈,万里无云须晴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什么的,听起来效果确实不一样。
那天晚上,广播站正在进行开播前的最后一次彩排。老板娘送来一份专稿,这是所有来稿中唯一一篇标准稿,还配了一个老式的中式信封呢。 竖式信封的大红格子内,龙飞凤舞写了六个毛笔字:微力老师斧正。
如此正式正规,慌得我赶紧双手去接有如明清时期恭迎圣旨。先看封面书法。笔笔中锋铁划银勾,字字圆润意到笔到。再看内文。标准20x30淡绿色方格稿纸,黑色水笔行楷书法。一字不改,行云流水。
再仔细读稿子,《红星大队广播站正式开播》。有标题,有导语,有正文,有背景,有结尾。 全文368个字,准确精练之极。增之一字则多减之一字则少,真是高手在民间。 再看结尾落款:李文道,1974年8月6日。
此文正好赶在开播之前,真是瞌睡踫上枕头及时雨宋江一一呸呸呸,又说漏嘴了!我带着张三片对着这二篇稿子认真操练,一个字一个字抠,一句话一句话练。无奈时间太短字数太多,小姑娘基础有限加上心情紧张效果实在不咋的。喚,没办法,我只有另辟蹊径。
播出前夕,我提了一个小小建议:开头结尾,张三片用官话播音。本地发生的人物故事,就用当地方言来讲述。乡民肯定听得懂,喜欢听,效果好。双足书记认为我说的很有道理,说就按我的意见办。 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块压在心头多日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第七天,广播站按时开张。《东方红》乐曲庄严雄浑,传得很远很远。果然不出我之所料,张三片土洋结合独具一格的播音方法,很受乡民欢迎。小姑娘说官话一般般,讲土话水平一流,轻松风趣別有风味。
特别是念到文章结尾某某某来稿,还有一点点暧昧风情。乡民们七歪八倒,笑成一片。那时候既没有什么黄色段子,又没有什么娱乐节目,听听这个也刺激荷尔蒙。这就是所谓的歪打正着,瞎猫碰上死老鼠。
《双抢时间紧,村里好事多》和《红星大队广播站正式开播》这两篇稿子,获得了巨大成功。除了本大队播出外,公社广播站全文播出,一个字都没有改。后来公社又把稿子推荐给了县广播站,听说县里也播了。可惜我没有听到,多少有点遗憾。
三个月后,公社举办各大队广播员技术大比武。要求广播员半封闭,现场采编播一条龙。赛期前后三天,当场揭晓张榜公布。双足书记认为这是个绝好机会,说不定还能招个乘龙快婿。像古书里说的,抛绣球猜谜语对佳联,那真是名利双收百世流芳。
无奈小姑娘张三片谦虚过头,死活不肯去。双足书记也没法子,只好另请高明。知青队年青貌美能说会写的龙嘉荣应征出山,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捧了头牌回来。大队为此专门举办庆功酒宴,八菜一汤外带马洪老酒。听说是老保亲自掌勺,味道好得很咧!
听说双足书记那天喝醉了,逢人就说:如果高高崽,啊啊啊微微微,微力老师不不不不走,啊啊啊,三片一定也能能能,能捧个头牌回回回,回来来来⋯⋯⋯双足书记的话很多人相信,当然也有一些人不信。
那时我早已高升,去了公社中学任教。忙着完成另一项政治任务一一文艺汇演,没空赶回来喝庆功酒。此话传到我这里,我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报之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