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回归技工学校(十五)

作者:李津军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1071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26

  2000年11月14日,笔者的《谁“办文凭”就办谁》在《天津日报》文艺部满庭芳版《拾柴篇》专栏发表,这也是笔者在该专栏发的第2篇文稿:

  时下,“办文凭”者异常猖獗,已然从地下转入公开活动了。

  记得前两年,在某些磁卡电话亭偶然可见“办文凭”的蝇头招贴,始作俑者犹抱琵琶半遮面;后来在报廊玻璃窗间不显眼处,时有“办文凭”者留下的半张名片大小的广告,自然也是心中发虚遮遮掩掩。要说,这也属正常,本来就是见不得天日的事情嘛!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如今“办文凭”者竟猛然扯下了遮羞布,明目张胆大张旗鼓参与市场运作了。君不见,“办文凭”之广告无处不在,不知有多少精致的站牌、洁净的墙壁惨遭涂鸦,大书特书“办文凭”3字之后,便是他们留下的传呼号码。造假证者的如此作为,实际是对文明的亵渎,关键是其瘟疫一般对民众思想的侵蚀,无不令人痛心疾首。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无疑是在引导人们通过刻苦求知,拥有真才实学,成就为国家建设贡献聪明才智的宏图远志,这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做作、投机取巧、滥竽充数。然而,偏偏有那么一些急功近利者,青睐不劳而获的便当,追崇名利双收的效益,没有了寒窗苦读,更不需心血浇灌,得来全不费功夫,至于什么违背道德、败坏风气等等,一切都抛在了脑后。

  尽管“办文凭”是桩假货交易,但买卖双方心照不宣,为假文凭提供了存在的土壤;“办文凭”成本价值悬殊可获暴利,所以才有人肯铤而走险。问题是,“办文凭”者急功近利事小,助长个别人“不劳而获”思想,扰乱“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环境,冲击人才选拔机制和用人市场事大。据报道,目前全国持“假文凭”者不下五十万。

  如此不正当的社会需求,助长了“办文凭”者的嚣张气焰。媒体披露的全国情况应引起我们警醒,现在的制假证者不仅是胆大妄为,而且是手段先进,只要你肯出钱,什么证件都能办。在北京、武汉、西安等地,“办文凭”活动已公然出现在高校门口和人才市场。国家为杜绝“假文凭”,欲实行文凭上网,他们闻风而动,随即打出“办文凭”上网。并且承诺:无论什么文凭,只要一天时间就可办妥。

  办文凭,办文凭,不学无术天下行;真文凭,假文凭,鱼目混珠岂能行。对制假证这种洪水猛兽,非得狠煞根除不可,谁“办文凭”就办谁!首先,我们要遏制源头,政府、公安、工商等部门应组织专门力量彻底清理,对制假证者予以严厉打击;其次,要清查源尾,各发证院校与用人单位紧密结合进行排查,不让任何拥有“假文凭”者钻营获益,一旦查实必须给予相应处分。当然,这样操作起来难度肯定不小,但如不痛下决心根治痼疾,以后的局面恐怕就更不可收拾了。

  2025年5月14日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66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日记大全

查看更多日记大全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