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对茶半知半解,只缘没有身处浓厚的饮茶氛围当中。说是一知半解,也是由于早些年间家中长辈偶尔喝点砖茶,至多是小叶茶花茶的缘故;加之在不同场合做客,主人奉上一杯叫不上名来的茶,饮过之后,生津解渴,始知茶是一种人们钟爱的饮品。但茶的优劣与品质,有些什么特点或名堂,一概不知其然。至于对所谓名茶的了解,更是乏善可陈。
首次对茶产生兴趣,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安徽黄山太平镇的松谷宾馆,参加由上海大学文学院组织的一个为期十几天的培训。期间,正是六月中下旬。即将进入盛夏时节,气温日渐炎热,服务员每天给房间里供应免费的当地新茶。知道我们是来自内蒙的学员,难得来到太平这样的著名茶乡,那服务员大姐便总是给我们的房间多留几包新茶,大概是希望那极具特色的茶香为我们留下更为深刻的美好印象。但在后来的闲聊中得知,她是曾在内蒙下过乡的知青。遇到第二故乡来的客人,难怪会有一种亲近之感和发自内心的照应之情。
太平六月的新茶冲泡起来有一种嫩绿的色泽,喝在嘴里似乎有种涩涩的爽滑生津之感,清香芳郁,回味无穷。每天喝,渐渐感觉那种味道已成为培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了。每当走进会议室,人们会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学员,几乎人人面前放着一只泡了新茶的杯子。同样的茶香氤氲,同样的气定神闲之态,加之老师风趣生动的讲授,构织成一幅人生难得几时闲、茗香闻道竟怡然的难忘画面。
黄山一带的茶,以毛峰和太平猴魁最为著名。那年在太平饮过的茶,至今不晓得是叫什么名,但确定是绿茶无疑。后来,偶然喝过毛峰,那种茶香,不免让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大约记忆的神经会多少保留一些味觉的信息吧。事实上,此后但凡喝绿茶,相似的茶香总是让人想起那段宁静闲适的培训学习经历。人的一生,那样的经历不多。
今年3月初,我与妻子携妻妹夫妇自驾春游江南,走了半个多月。返程时,从杭州出发的第一段行程,是到安徽滁州的来安县。途中会经过湖州市。那天,天气预报沿途会有小到中雨。为安全起见,一行人暂时避开高速,驱车走了几段国道和省道。
一路上,春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道路不宽,车流不少,且时有大车出现,呼啸溅起的水雾不免影响视线,车速上不去,100多公里的路大约行驶了两个多小时。临近晌午,进入湖州市安吉地界的235省道,雨渐渐小了,甚至于时有时无。三月中旬的湖州一带,阴雨天气,气温寒凉。俗话说,冷尿热瞌睡。车内人渐有内急之意,于是沿途寻觅可以方便之处。终于,看到一个车流量很小的路口,附近有绿荫树丛,于是拐进去将车停在合适的位置。然而,男士好解决,于女士而言,就得找一个比较正式的地方去方便。环顾四周,偶然看到不远处较高的建筑上,有“龙王山茶叶欢迎您”的字样。这幢楼房的左侧,有一个三层小楼,宽敞的楼门敞开着,像是一个酒店。于是,另外三人冒昧去找方便的卫生间,而我则待在车边稍作休息。
在外等了一刻工夫,不见三人出来,于是走去查看。入门厅,看到一个敞亮、雅致、较有规模的大堂,墙上硕大的电子屏幕上,正播放着来宾访问茶庄的画面。堂内四五张精致的实木桌椅,显然专为访客所设。一张桌边,有两位客人与一位接待者一边喝茶一边聊着什么。而我的三位同伴居然坐在另一张桌边品茶休息,一位年轻优雅的女士正在向他们介绍着产品。
带着意外的悦然心情,我也加入进去。落座后,同样获得一杯女士刚刚沏好的茶。饮一小口,一丝淡淡的清香悠然沁人心脾。
女士介绍说,这里是龙王山茶叶集团,大家面前品尝的,是安吉白茶。这是去年的茶,虽是陈茶,但真空包装并低温冷藏,保存将近一年,品质仍好。当然,新茶更好,再过十几天就会上市。若有意选购,希望加她微信以方便联系。
对于白茶,我基本没有什么概念。与女士攀谈之余,我手捧茶杯感受着茶汤的暖意,也小口品味着茶的香韵。没有觉出经验之中像其他绿茶那样的浓郁茶香,更多的倒是淡淡的青涩之味和隐隐约约的甘甜。
充满对新茶的期待,我与女士互加了微信。致以谢意后,继续踏上回程。
车行路上一段时间,感觉方才的茶香仍在口腔留有余味。忽然觉得,这途经龙王山茶叶集团的偶然,短暂品茶小憩的惬意,真是一种未及期然而遇的愉悦。而茶香韵味,正悄然潜藏在记忆里,留待以后慢慢细品。
三月末清明前,在朋友圈看到了龙王山茶叶女士发出的新茶宣传广告,新茶上市了。回想起那日邂逅安吉白茶的经历,那一抹尚未忘却的淡淡茶香,促使我很快与女士联系,进一步了解了她们的新品。最终,选购了一款特级B白茶。三天之后,邮购的新茶到家了。
打开精美的包装,将泛着新绿色泽的适量茶叶放入玻璃杯中,烧开矿泉水,沏入茶中。霎时,那绿色的嫩芽,卷曲着浮在顶层,像极了树的绿冠隔离了天地。上面是喧嚣于杯子外面的尘世,下面是渐渐由清澈而淡绿、由淡绿而浅绿,但总保持着一种清新、透亮的雅境。凑近茶杯,能嗅出一丝含有草味的清香。忽然,那顶层有绿芽开始舒展,像一小片芭蕉叶样风度翩翩、优雅地浮落下来。片刻工夫,整个杯子宛如森林密布,绿意盎然,又如湖底绿藻密麻如织。
小嘬一口,再小嘬一口,淡雅的清香缓缓布满口腔。细细品味,恍若漫纱起舞的少女飘然于眼前,又似有轻柔的水乡琴音悦耳于心间。难怪茶道的操行竟是那样神圣:洗浴,焚香,静心;郑重其事地沏茶,赏茶,嗅茶,饮茶,继而回味。原来是在品茗过程中,竟会由某种心境生出令人愉悦的遐思神想。
茶至二遍,继续品饮,馥郁茶香中会夹杂一丝清甜。这与头茶确有一点不同。但白茶的清明透亮变化不大,比之其他绿茶而言,是为清茶。梁实秋先生在其散文《喝茶》里写道:清茶最为风雅。想来说的就是白茶。
初识白茶,为白茶的风雅而流连。它的透亮、清澈和不事张扬,恰如一位知性女士不假雕琢的天然秀色和潜藏着丰富底蕴的自信,所展现出的,是其若隐若现的馥郁以及了无痕迹却回味久远的内在品质。这种品质无疑是上乘的,大概也是白茶在诸多茶种领域能够占据一席之地、独领风骚的缘故吧。
春游江南,虽然时过境迁,但与安吉白茶的偶遇,实在是因缘际会,旅途中的意外收获。
人生中,过往而有趣的人、事、物、景不胜细数,错过了,不失为遗憾;遇到了,算是缘分。因缘际会,当应珍视。因为这所谓的缘,正是你不断启智,长期修为,不断提高自身格局,完善自我品质的结果。
2025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