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军旅,一些事、一些人,注定是温暖的、永恒的记忆。
二十年前,我在沈阳军区驻辽宁丹东市某部工化营地爆连,担任政治指导员两年,代管营部炊事班、生产班、锅炉房,共有官兵70余人,其中干部、士官一半左右。当过兵的都清楚,“小兵种”“小远散”单位关系兵多,一人一个心眼子,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地爆连同样面临喝酒滋事、私自外出,战士失察、骨干起刺儿等随时可能发生的问题。我和连排干部同舟共济,狠抓专业训练、思想教育、日常管理,一身正气领着官兵向前走,硬是把连队带进先进行列,形成生龙活虎战斗力打了“翻身仗”,多次完成部队训练演习、光缆施工的“炸点作业”等重大任务,受到上级机关肯定和表扬。
后来,干部战士一步步历练、一级级成长,不少兄弟凭借过硬的军政素质、良好的人格修为、坚定的目标追求,在部队这个大熔炉、大学校、大家庭实现了自我价值——与我搭挡的连长裴韧成为营部副团职工程师,时任排长吴显军走上营长岗位,排长孙家政、黄龙分别成为其他营的教导员,多名士官晋三晋四……他们是连队建设浓墨重彩的光环、引以为傲的荣耀。
在时代发展浪潮中,军队改革、营连撤编,我与上述几个兄弟先后转业或自主择业并落户驻地。现今,我在市政府办公室工作,裴韧是某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家政被某专科学院聘为行政管理干部,吴显军被内蒙古赤峰市某爆破公司聘为工程师,黄龙被北京某国企聘为党建工作主管……屈指算来,连队干部战士选择第二故乡安居乐业的没几个,常年在丹的兄弟,每年春节、八一等节点不定期聚会,畅谈彼此学习工作新的收获;吴显军、黄龙每次从外地回丹,也组织大家见面,叙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退伍战士来丹作客,必定欢聚一堂,带回各地新鲜事物、各自幸福欢笑。兄弟们把战友情谊凝聚得紧紧地,像常青树一样鲜活有力,历久弥新。
每次相聚,兄弟们都念及我这个“指导员”,问我忙不忙、定个时间,征求我的意见,请我参加,好像有我在座,才能定住根、稳住神,给了我很大的颜面和尊重。
一次席间,我与裴韧、吴显军、黄龙等开玩笑:“我先于兄弟几个10多年转业、上尉正连,兄弟们自主择业是中校,副团、正营,照部队规矩,应向你们敬一个礼,叫一声首长好。”“尤其是看到大家今天的进步,取得的成绩,令人欣慰”,我站起身,举起右手,“向中校学习致敬”,兄弟几个齐刷刷回敬了标准的军礼。
在座的兄弟打开话匣子:“指导员,我们军衔、职务再高,无论在哪儿,都是你的部下,你是大哥,你在座,兄弟们才有归属,也更踏实。”“那两年,连队建设的确不易,你操了不少心、担了不少事,当营连主官之后方知啥叫‘难’,才懂得你的良苦用心,你的好兄弟都记得。”“你是连队‘大班长’,发挥了抓总把向关键作用,为兄弟们后来的成长扎下深根、注入清醒,打好了样儿。”兄弟们真诚谦逊,切身的感触、深刻的体会,情犹未尽,意有所指——
2004年11月14日,星期天早上,排长吴显军按营教导员要求,带领七八个战士挖沙子,准备修整训练场地。列队出发前,我强调了安全,“作业动车动锹的,注意别碰着刮着了”,可吴排长领队沿营区小河套采砂,解放汽车在砂石公路机动的过程中出事故了。一级士官吕清明手中铁锹意外从车箱掉落在地,他又非常意外地从运动的车上跳下试图捡起,结果惯性作用摔成脑震荡,住进部队医院……
吴排长在教导员那里受了委屈,气冲冲找到我,态度坚决,语气坚定,“指导员,我申请转业,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当即被我严肃顶了回去,“你带车作业出了事是有责任的,挨点儿批评就扛不了,到地方也要栽跟斗、吃大亏”,我接着中肯地说:“事情还没怎地,就要撂挑子,这不是你该有的样子。带队伍没那么简单,要汲取深刻教训,悟出道理。即便后果严重需要担责,还有指导员呢。你还年轻,好好干才是硬道理。”
说句心里话,人不可能完美无缺,吴排长工程兵学院科班出身,正牌爆破专业人才,管理上一时不够细致周全,不应该“一棍子打死”。我推心置腹,分析连营干部年龄结构、专业水平、个人素养,“过不了几年,连长甚至营长,都是你的”,放下顾虑,找回自信,轻装上阵。几句话,析事明理,情真意切,吴排长笑了。
从此,吴排长心思缜密、豁达沉稳,只管前进、不思退路,班排管理井然有序,战士训练浑身有劲,冲锋战斗打头阵、扛红旗。
第二年下半年,连长裴韧脱产培训三个月参加研究生考试,已是副连长的吴显军训练管理两手抓,两手都过硬,特别是部队在大连某训练基地集中训练期间,他带领连队风餐露宿,创新技战术训练手段,研究爆破作业难点重点,探索野外管理科学方法……
年底,营领导在评先评优上与我商量,“训练这块,地爆连理当评为军事训练先进连队。某连什么荣誉都有,独缺这个”,看似商榷,意图明显:“今年这块牌子,别争了,给某连,营里干部三等功名额,给你一个。”
权衡再三,我坦言,“荣誉连队可以让,三等功我不要”,吴副连长训练有素、管理有方、作风硬朗,“三等功给吴显军同志”。实事求是讲,集体荣誉只是一块奖牌,挂在墙上好看,可立功受奖装进个人档案,一张纸作用更大,必要时胜过一打材料、一筐好话。既然营领导指向明确,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这是我当时真实的想法和决定。
“我与另一名同志竞争营长,两人的差距是我多一个三等功,当年那个三等功帮了大忙”,话到这儿,吴显军特别展样,满脸绽放灿烂的光:“我的进步,指导员推了两三把!”
我说,那两年,职责所在,力所能及,在连队建设、官兵成长、评先评优等方面出于公心,自己做了点儿能做而又当做的事,大家还记得,兄弟一场,值了!
几个兄弟借酒感慨,一个人不可能孤立存在,工作单位也好,社会生活亦罢,抑或家庭姊妹当中,但凡他人面临窘境需要搭一把,该出手时就出手,你的一丁点儿好,“兄弟”一辈子都记得。把不好的事情办成好事,把好事办得好上加好,成全他人也就是成就自己,莫过如此。若视而不见、装聋作哑,看热闹、当笑话,甚至往下拽、捞功名,既负“兄弟”所为,更留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