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张守福:留住秋天

作者:甜美可爱   发表于:
浏览:26次    字数:1769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22篇, 月稿:22

  进入初冬,天气有了些许凉意,尤其是早上起来,在田野里能看到有一层雾霜,就像人脸上搽的一层粉,在有意无意地装扮着大地,似乎在告诉世人:送走了金秋岁月,迎来了冬日时光。

  秋天,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了。送走秋天的,是村子里的各种树木,树叶是风向标,当它由绿泛黄,继而随风飘零的时候,人们知道,又一个季节将要过去了。只见树枝上剩下的片片黄叶,在瑟瑟凉风中摇曳着,时刻等待着脱离枝干,去寻找它的最终归宿。

  在江淮大地上,一到秋冬时节,不少树木就变身为一个个化妆师,它们用灵巧的身躯,把山河装点得五彩缤纷。银杏的叶子是金黄色的,无论是缀在树上还是飘落地上,那金黄金黄的色彩,都是一道耀眼而亮丽的风景。还有枝叶繁茂的乌桕树,它是树中的变色龙,叶子时而绿,时而黄,时而红,尤其是到了下霜的时候,它的叶子又是紫红色的,大可与北方的枫叶相媲美。

  由秋至冬,时空转换,能记住秋天味道的,恐怕莫过于乡村的果树了。可以说,果树是四季转换的使者,春天发芽,夏天茂密,秋天结果,冬天枯枝,能够让人看到一个完整的一年轮回的风景。你看,村子里的几棵柿树上面,挂满了红里透黄的柿子,远远望去,像悬挂着一树的红黄灯笼,把村野映衬得美如画卷。

  枣树的叶子已基本脱落了,但每棵枣树上,总会有几粒黝黑色的小枣子,像电焊焊在枝条上一样,不时随风摇摆,似乎是生发出了一种命运的抗争。

  石榴树也是如此,虽然早已过了属于它的丰收季节,但也能够在饱经沧桑的老树枝节处,偶尔看到几个干瘪的、红黑相间的果实,引来各种小鸟在此栖息……

  秋收冬藏。初冬,也是储存秋天的日子。大白菜、大蒜,大葱,红萝卜,胡萝卜等等,家家都是要储存一些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像我这样六十岁左右的人,对冬储食品还是深有感触的。回想起来,有两件事记忆犹深。一个是腌制咸菜,冬季青菜相对较少,制作咸萝卜条之类的,那可是家家必备,必不可少的物品。自家种植萝卜就不必说了,有些买不起萝卜的家庭,就到野外挖一些洋姜腌制。洋姜是容易生长的一种植物,见土就能活,生命力顽强,又极易繁殖,吃起来脆生生的,老少皆宜。冬天带着铁锹、抓钩到野外挖洋姜,那就很有趣味了。洋姜并不是谁家专门种植的,也不是生长在房前屋后,而是生长在诸如堤坝埂、乱坟岗那样的荒地里。所以,挖洋姜一般是几个人结伴而行,有谁挖到了大棵的洋姜,大伙儿就一哄而上,谁抓到就是谁的,充满了欢声笑语,也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再一个就是窖红薯。红薯是城里人的叫法,俺皖北农村叫红芋,也有叫山芋的。记得俺在福建当兵时,当地人叫地瓜,实际上地瓜与红薯不是一个品种,叫法只是一个地方上的认同而已。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红芋面红芋馍,没有红芋不能活”,红芋曾经是农家人饭桌上的主食,也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在俺的生命历程中,应该说是要感谢红薯的。因为,俺是吃红芋干长大的一代人,对红芋情有独钟,那个时候,一般是早上吃煮红芋,中午吃红芋面条,晚上吃红芋面馍,虽然变着花样做,但天天吃红芋,确实吃怕了,直到俺一看到红芋就“反胃”。记得当年挖红芋窖,一般是挖在自己家的小院子里,窖深有一人多高,上面搭个庵棚,当外面大雪纷纷之时,红芋窖里则是暖意融融,窖藏的红芋捂出了汗,这样的红芋吃起来才好吃哩!

  俺之所以对红芋窖留恋在心,乃至多年之后还念念不忘,还有一点就是,记得是在俺十来岁时,俺因与小伙伴打了一架,怕挨大人的打而不敢回家,于是就悄悄的钻进了自家的红芋窖里,从里面把窖口封好,在窖里美美地睡起了觉来。大人到了傍晚找俺吃晚饭时,到处找也找不到,都以为俺放学路上要路过一个小池塘,掉进那方池塘里了呢!于是乎,老少爷们就下到池塘里打捞了起来,捞啊捞啊,也不知道打捞了多长时间,一直到天完全黑下来了,还是不见个人影。这下,俺娘就十分慌张,禁不住放声大哭了起来,一时间,惹得一个村子里的人都哭了……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待俺在红芋窖里美美地睡了一觉,起来爬出窖口,亲耳听到了乡亲们的悲泣声,则着实吓了俺一大跳!可是,当父母看到俺若无其事的样子,就更加气不打一处来,终于把满腔怒火发泄在了俺的身上,他们一起狠狠地打了俺一顿,让俺长长记性……

  回忆总是美好的,有酸有甜也有咸。岁月的长河,从不停息,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冬日里留住了丰收的秋蕴,也就留住了收获的人生。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93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