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过后,我跟团去了山东旅游。到山东后的旅游第四站是蓬莱。
我们上午先游览完青岛,到蓬莱时已是傍晚时分。旅游车刚驶进蓬莱市区,小帅哥孙导游就急不可耐地在车上对大家介绍说:“到蓬莱一定要吃蓬莱小面。不吃蓬莱小面等于不到蓬莱!”车上的人听说是吃面,就异口同声地说:“面哪里没有?有什么特别的?”小帅哥孙导游说:“蓬莱小面是蓬莱最有特色的小面,与众不同。它是用这里的海鲜熬的浓汤做的面,新鲜又好吃。你们吃过一次,一定会念念不忘的!”听他这么一说,大家都充满了一种期待,真想品尝一下导游所说的这种蓬莱小面。车走了一会儿,孙导游指着右手的一条大街说:“你们看,这条路叫钟楼北路,有个利群超市。超市对面的小食店都有的卖。”大家转头一看,大街上有好几个铺面的门窗处都写着“蓬莱小面”的广告。看来导游应该所说不虚,“蓬莱小面”一定很受欢迎,才会有这么多的小面馆。
到酒店下车安排好住宿,已经将近晚上7点钟,但大阳还没下山。我们四个人打了一辆的士从三公里外的“宣信大酒店”赶到市内。
市区不大。几分钟之后就到了导游所说的那条“利群超市”所在的大街处下车。刚下车,就看到对面的不远处,有个高大的“八仙过海”的雕像。我们由于被“八仙过海”的故事所吸引,就兴趣勃勃地走过去,“八仙”们正坐在金龟上腾云驾雾要飞过海。我们和“八仙”们合影留念,然后,站在观景台上欣赏起周边美丽的海景。
在夕阳的映照下,海水荡漾着金光,一群海鸥在靠岸的浅海处觅食,有的在展翅盘旋、飞翔。几个游客在岸边与海鸥嬉戏,喂食。鸟鸥与人很亲近,有的飞起来叼走游客手中的食物,有的浮在海面上等人抛食。一艘小船满载着游客正驶向大海的深处,船后画出一道宽长的白色的水花,一群鸟鸥追逐在小船之后。这画面真是太富有诗意了!
观景台的左侧就是闻名海内外、令人遐想的丹崖山蓬莱阁。丹崖山临海,在夕阳溶入大海,暮色苍茫的时候,远望山上,已是朦朦胧胧,雾气飘渺,林木与众多楼阁溶为一体,给人一种仙气萦绕的感觉。
观景台的右边是“八仙过海”景区,众多高矮错落的楼阁在晚霞的余辉中远远耸立在海边,堪为壮观。
从海边走回,已是晚上8点钟左右。我们开始寻找导游所说的“蓬莱小面”。沿街的几个食店饭馆都不大,但每个店的门前广告牌上都写着“蓬莱小面”的广告。我们随意找了一家装修感觉稍好点的小食店,进去一看,已有三五个食客在用餐。问过价钱,我们就点了每人一碗“蓬莱小面”。
等了不到十分钟,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面端到我们四个人的面前。一看这面,还真与我们所见过的面大不相同:面细圆,汤浓稠,且有些微黄,面上有五六只海螺肉,还夹杂着些许鱿鱼丝。夹起一筷子放进口里,立马感觉到一股浓郁的海鲜味道。再啜一口汤,那鲜味更是直冲到肺里和胃里。这种鲜是我们平时品味不到的。
这时,我想起我们海南的海鲜面。在我们海南,也有海鲜面,但其做法,其味道与“蓬莱小面”的味道完全不一样。海南的海鲜面一般是用超市里卖的面条,先在锅里先煮一会面,然后再放几只海螺,煮出来的面很清淡,虽然说也有点海鲜味,但实在没有“蓬莱小面”的那种独特的浓郁味。
“蓬莱小面”是山东蓬莱的传统名吃,以面条柔韧、汤卤清鲜著称。其制作工艺讲究“三分摔面,七分卤”,底汤用老母鸡和棒骨炖汤为基底,加入加吉鱼肉煮10分钟提鲜。或直接清水煮加吉鱼,配八角、花椒、酱油等调料。勾芡与调味时加入发好的木耳、淀粉勾芡,最后淋入打散的鸡蛋液,撒青蒜末或香椿末。关键调料是精盐、香油、葱花等。这种制作工艺真是独特,而鲜味浓郁十足。二十多年来,我走南闯北,品尝过不少地方的风味小面,唯有“蓬莱小面”让人吃上一次,就会终生难忘。
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是,追求营养和美味,制作特色美食,却是每个不同地域的居民的共同愿望。
2025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