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云贵行散记

作者:吴冬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5472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0

  云贵地区是一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自然景观壮丽多姿,人文风情丰富多彩,二者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吸引了无数的游客。我曾与云贵邂逅,那片土地的神奇与美丽,以及特别的“遭遇”,成了我不忘的记忆。

  丽江之“语”

  初秋九月,利用休假的时间,我和妻子选择了自由行去云南丽江。时值北京直飞丽江的航班开通不久,飞机到丽江后,我们搭乘出租车,直接到了提前预订的客栈。

  客栈位于丽江古城核心保护区,也就是大研古城内,不远处便是丽江知名的木府,从客栈步行十分钟即可到四方街。四周的街道,都是青石板铺路,路旁是流淌着清水的明渠。当地的居民在渠中洗刷衣物,雨季到来时,街道的雨水通过明渠汇集排放,解决了城市积水的困扰。

  客栈不大,是三层的纯木质结构,分前后院。前院进门处是接待台,院内有一个亮眼的金鱼池。后院二楼有小餐厅,还有一个很大的露台,可以观光、纳凉,或在此读书、聊天。餐厅的食谱比较简单,可以随时预定,其中的糍粑炖腊排骨勾住了我们的味蕾,每日外出回来,成为午餐、晚餐中必点的美味食品。坐在露台,品茶聊天的同时,你可以看到大研古城的全貌,近观木府大院巍峨,远眺古建筑与民居错落,在傍晚时分的点点灯火映衬下,古城更显静谧古朴,别有一番的韵味。

  丽江古城通常是指大研古城,这里是古城的核心区,此外,还有束河古镇、白沙古镇。束河成镇较早,地势较高,现在的建筑完全为新建,辅之以各种招商计划,多半是商业促销活动,热闹倒是不假,但少了一些古镇本来的味道。

  白沙古镇晚于束河,又在大研之前,存有少量的晚清、民国时期的建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从大研坐公交车用时四十多分钟,车子比较少,每次要等待很长时间。白沙古镇沿街房屋未经大的修缮,保留着岁月的沧桑痕迹。步入古镇,一座斑驳的旧牌楼映入眼帘,其上镌刻醒目的“白沙古镇”四字,作为旅游地的地理标识,引来了游客纷纷驻足拍照。白沙的房租相对便宜,引来不少商人,在此开咖啡馆、茶馆,也有一些来此地谋生计的。白沙的游客不多,咖啡馆、茶馆大多比较生意清淡,许多店主在店门口听着音乐,晒着太阳,看上去也是悠然自得的样子。

  在一家文玩店,我购得两块云南产绿松石。店主王先生来自贵州毕节,平日里走街串巷,常远赴云南、青海、西藏等地,搜集古董、文玩,虽生意不甚兴隆,也维持了一家五口人的生计,他乐此不疲。在白沙古镇的门口,有当地最有价值的文物,是一幅很大的清代白沙壁画,我不甘错过了这幅壁画,再次踏上前往白沙的旅程,一饱眼福,清代白沙古镇尽在其中,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

  在丽江,拉市海是不想遗漏的打卡之地。此处为草原湿地公园,有一湖泊,面积与颐和园的昆明湖大小差不多。来这里可骑马,乘船,观景。然而,骑马时务必事先规划好行程,明确起点、终点及路线,谈妥价格,以免引发不必要的纷争,破坏了美好的旅行体验。

  黑龙潭紧邻大研古城,林木繁茂,流水潺潺,凉爽宜人。这里没有初秋的燥热,也没有四方街的喧闹,是动中求静的好去处。不过你要当心,沿途有装扮的泥塑金人,静止地立在街道中央,不知“其中有诈”的游客在此处拍照后,泥塑金人瞬间“活了”,立刻伸手要钱,费用每人是100元,若是两人去合影的,要价是200元。眼见几位上当的游客受到无休止地纠缠,只能自认倒霉的情形,我和妻子见此状,立即打消了合影的念头。

  走过丽江,在独特景色的感染下,在古城音韵的流淌中,神秘的文字与古城的复活故事始终触及着我的心灵。

  云南有26个民族,是我国民族数量较多的省份,纳西族是其中之一。在丽江古城,有你必须用心体验的一样东西,那就是东巴文化中的纳西族文字。我对象形字的认识,过去仅存于甲骨文中,忽然见到了活化的象形文字,可识可读,令我惊叹和难忘。纳西族人们仍在使用的东巴教的经典,都是用象形文字书写的。如今,纳西族的象形文字作为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显得尤为珍贵。当地为此设立了文字绘画体验馆,旨在中小学生中培育并传承这一文化瑰宝,让灿烂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一代代不断绵延盛开。

  今日的丽江是凤凰涅槃,大难重生。在1996年丽江地震灾后重建中,古城风貌得以完整地固定下来。出生在丽江古城区的纳西族云南省主要领导何志强,在灾后重建中,对丽江的规划发展做出了关键的决策,灾后建设在历史建筑修复、风貌维护等方面,坚持重建如旧,尽可能保持了历史真实面貌,并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旅游管理、城市管理等综合施策,丽江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城由此重新焕发了生机,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一段历史,丽江的百姓始终没有忘记。在游览黑龙潭时,在一处景点,布置的策展以“丽江的发展变化”为主题,对这一段尘封的历史有详细的介绍。

  历史遗存的生命痕迹是如此脆弱和珍贵,重生还是湮灭,有时就在瞬间的一个决策与想法之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古建筑、历史文物保护中,期盼那些令人扼腕叹息的遗憾与悲剧,不要再次重演。

  千户苗寨之“醉”

  初冬时节,朋友P得知我在成都,力邀我前往贵州游玩。朋友在黔东南凯里,是苗族主要聚集地区。在北京,朋友开了一个餐馆,取名“苗族人家”,生意还是可以的。当地的政经人士往来北京,经常在“苗族人家”相聚。在凯里,朋友也是小有名气。

  在成都机场,我查看了贵阳的天气预报,气温大约在5度,比成都低了5度。此时,我还穿着风衣,感觉有些单薄,但又不想再临时添置衣物,就在机场商店买了一条围巾。我很少在机场购物或吃饭,那里的价格不知为何总是比商场高出许多。

  天有不测风云。原本傍晚到达贵阳的航班,一直晚点到凌晨三点,成了名副其实的“红眼”航班。朋友已经从凯里到了贵阳接机,我不能再临时改签到次日。朋友三人在车里睡了一觉,直到我出了机场。

  一路赶往凯里,到酒店时,天已泛亮。我在酒店稍作歇息,没有吃酒店准备的早餐,独自在铺满青石板的古老街道上散步。早就听说云贵的米线好吃,我便来到一家小吃店,有荤素各样的米线,我点了一碗鸡肉米线,与北方的臊子面、打卤面、炝锅面略有不同,米线制作便捷,米线入锅一烫即熟,配好各种调制好的汤,立等可食,非常方便。

  上午,我们一行人参观了凯里的城市街景建设。凯里多山,土地稀缺,住宅依山而建,街上随处可见身穿苗族传统服饰的行人,让人仿佛置身于苗族聚居地,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分散、小聚集的分布特色。

  下午到达西江千户苗寨时,已是三点。大家在街边闲聊、稍事休息,看看街景,就到了实景演出的时间。露天剧场的演出,以苗族歌舞为主,加上演员与游客的一些互动节目,引来游客们阵阵鼓掌喝彩。此类节目虽在诸多景区屡见不鲜,却难以媲美漓江的“印象刘三姐”、临潼的“大唐风韵”等实景剧的恢宏规模,也缺乏其独特的光影艺术魅力。

  演出结束时,已到掌灯时分。依山而建的苗寨灯火辉煌,从山下望去,如同是天上人间。各处不时传来阵阵的苗歌,以及特有的苗族竹声音乐。装扮华丽的苗族姑娘、小伙们,载歌载舞,在大小不一的餐饮店门口,热情地招揽生意。

  我与友人等一行众人,沿着曲折狭窄的小径拾级而上,步行走过狭窄的小路,来到了预先预订的餐馆。沿途可见原住的苗民、餐饮、KTV、酒吧,建筑都是木质建筑,只有少数道路可通行汽车。

  餐馆门前,苗族姑娘们唱着苗歌、手捧迎宾酒,笑容满面,向每位客人敬献进门的迎宾酒,这或许是当地的独特民俗。我们围在低矮的小方桌旁,坐在小板凳上,七人一圈,享受着淳朴与热情。酸汤鱼、苗族风味鸡、各种腊肉应有尽有,口味略带微辣,许多菜品都带有发酵的特别味道。喝酒的花样繁多,苗族各种的敬酒,唱歌可以敬酒,舞蹈也可以敬酒,能歌善舞的苗族男女青年载歌载舞,在音乐的伴奏下,客人们都情不自禁一起舞动起来,生硬的动作在酒精的催化下,也娴熟柔软了许多。不知不觉,大家都喝多了,我作为远道而来的唯一客人,自然喝得要更多些。大家相互搀扶着,哼唱着刚刚学会的苗歌曲调,深一脚浅一脚,腾挪着步子,犹如脚底踩了棉花,昏昏沉沉地回到酒店。此时,已不知是几点了,我倒头便酣睡了一夜。

  次日,伴着竹笛声,早就没了睡意。起床,走到酒店外,小河雾气缭绕,如云雾一般,顺着竹笛声来的方向,我一路散步,走到了千户苗寨的街上。再看山上的苗寨,已经没有了夜晚的热闹,多了几分的安静。错落有致的苗寨村落,在阳光的映照下,升起缕缕炊烟,不时有苗歌从山上飘来,我想这才是当地苗民们的日常生活。

  沿街边的购物区,早早地敞开门扉,迎接八方来客。商铺出售的大多是各种白色的银饰品、茶叶、干竹笋以及旅游纪念品,我无心购买,感兴趣之处,便问问商家的价格与行情如何。

  中午,友人选择了更适合大家口味的川菜馆。大家意犹未尽地谈论着昨天晚上的酒、歌、舞。有的人醉意未醒,有的人还沉浸在昨晚的即兴演出中,互相打趣,欢声笑语不断。餐后,我与众人分别,带着尚存的微“醉”,离开了西江千户苗寨前往贵阳机场,友人一行则驱车返回凯里。

  酸汤鱼之“祸”

  来到贵州一定要吃酸汤鱼。酸汤鱼是黔东南地区的特色美食,尤以凯里地区的最为正宗。朋友在北京开了一家贵州风味的餐厅,酸汤鱼是主打的菜品之一,生意还不错。酸汤鱼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酸汤,是用番茄和糯米发酵而成,味道酸中带香,十分开胃。而鱼一定要新鲜,河鱼、江鱼为最佳,肉质细嫩,与酸汤相配,相得益彰,有一种特别的酸爽味道。

  友人邀约了另外几位朋友,用知名的酸汤鱼招待我这位远道的客人。就餐之处是在一座美食城中,遍布着各种贵州风味的餐厅,招牌都多标以“贵州酸汤鱼”。就餐时,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不想出现了“意外”,鱼刺卡了我的咽喉!席间,我几次离开座位想去清理喉中的鱼刺,却未见症状缓解。饭后,我悄悄地告诉友人,我的嗓子出了点问题。于是乎,友人决定人员分头行动,一辆车直接去千户苗寨,我乘另外一辆车,在友人陪同下,奔医院而去。

  在医院耳鼻喉科检查后,说是要手术,我顿时惊讶,这下可遇到大麻烦了!我曾有过鱼刺卡喉去就医的经历,医生给点喝点类似催吐剂的药水,然后鱼刺即可取出。凯里的医生说,鱼刺卡在喉部的深处,必须使用喉管镜才能取出。术业有专攻,医生的处置倒是很快,前后不到二十分钟,取出一个了Y形的小鱼骨,比鱼刺要粗大一些。待我和友人赶到西江千户苗寨,先到的几位朋友已在景区门口等候。我庆幸,及时选择到医院处理是正确的。否则,原本计划好的千户苗寨行程,必定要因“鱼刺之祸”而告吹了。

  六盘水之“凉”

  夏季,从成都坐绿色的火车车厢去六盘水。火车经过的云南昭通、贵州毕节,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沿途都为山区,以石灰岩地质为主,看不到大片的耕地,沿铁路两侧的山上,零星散布着农民的房舍,看上去颇为老旧,与华北平原辽阔的村落景象截然不同。现在,成贵高铁已经通车了,国家各种扶贫政策惠及贫困地区,想必多年前的状况应有所改善。

  夏日的六盘水,已然感到秋的感觉。雨后,凉爽之意更甚,短袖显然无法抵御这份寒凉。下了火车,我和友人Y直奔商店而去,买了一件七匹狼的长袖T恤,即刻穿到了身上。回到酒店,上网查阅资料,知道六盘水有“中国凉都”之誉,以凉爽的夏季气候著称,夏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若在雨后岂不是更低了。初到六盘水,被老天爷教导了一番,“饱带干粮,暖带衣”,老理说得没错!

  此行来六盘水,是要商谈一个设计项目。这里最大的企业是水城钢铁厂,后来被首钢收购。来往的多是满载钢铁、煤炭的车辆。雨后,道路变得泥泞难行,黑漆漆一片,人行道与机动车道混淆不清。行走其间,需步步小心,否则呼啸而过的大货车,瞬间便能将黑泥浆甩到你的脸颊和衣衫上。

  当地有一个比较有名的笔架山,形同写书法用的笔架,故而得名。我和友人Y远远望去,驱车而过。

  当地接待方与同行的友人Y是多年要好的朋友,没有刻意挑选大的餐馆用餐,倒是选择了地方特色的街边小店。几人围在小火炉旁,边吃边喝边聊,也有几番的情趣。火炉大小如北方的煤球炉,上面一盆炖土鸡,为当日主菜,还有些配菜,酒也是当地产的酒,忘记了是什么牌子的,口感不错,贵州的酒都没有太次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几乎处处能生产品质不错的白酒,也是老天爷的造化与馈赠。

  两天时间虽短,却让我领教了凉都之“凉”,好在朋友是一片热诚,盛情之下,即使没有最终达成项目的意向,也让我感到了温暖。

  山路之“忧”

  云贵多山,公路交通状况错综复杂,尤其是山区路段,道路蜿蜒崎岖,且时有自然灾害之虞。第一次在山区乘坐长途大巴车,我的直觉就是一个字:险!

  司机熟练地驾驶着大巴车,车辆在崎岖狭窄的山路急速行驶,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深沟河流,还要不时地会有迎面擦肩而过,我不免有些紧张情绪,甚至为沿途依山而建的民居村落感到“担忧”,遇突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怎么办?车内的旅客谈笑风生,泰然自若,似乎对此等险峻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相比之下,我倒是有些“杞人忧天”的感觉了。我索性闭上眼睛小憩,不去看外边的险峻路况,也不要再去胡思乱想。

  大巴车到达贵阳,转出租车到机场。坐在飞往北京的航班上,我在想,有乘飞机恐惧症,有临高生恐惧症,有巨型物恐惧症,有幽闭恐惧症,这些是否如同我在复杂的山区坐大巴一样,也是一种负面的心理体验呢?

  云贵之地,作为旅游佳境,其赞美之词,浩如烟海。短暂游历与肤浅体验,犹如管中窥豹,但我亲身经历的那些事,还是值得回味。

  2025年5月18日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94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日记大全

查看更多日记大全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