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路灯在窗棂上投下昏黄的光晕。我刚跨进家门,手机便震动起来。有关部门来电,说是要推荐母亲参加好婆婆评选,让撰写几百字的事迹材料。握着手机,思绪不禁飘向母亲,在村里、在家族、在我们这个小家,她当婆婆的口碑,向来是极好的。
我将这事告知母亲,她没有丝毫犹豫,第一句话便是:“我先跟媳妇商量。”这看似寻常的话语,却道出了我们家婆媳相处的真谛。在我们家,婆如妈,媳像女,凡事先商量,遇事多体谅,早已成为不成文的规矩。自儿时起,家中的大小事,母亲都会与我们商议。她常说:“持家要有规矩,以前我和你爸当家,拉扯你们三个孩子成家立业。如今,你们是当家人,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你和媳妇说了算。”而每当商量事情,母亲总会先看向儿媳妇,说:“先听媳妇意见,媳妇嫁过来孝顺赡养我们,又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最辛苦。”这时的妻子,脸上总是漾起温柔的笑意,轻声回应:“婆婆就是妈,我嫁到我们家,就一直这么认为,也一直这么做。”
常听人说,谈恋爱是两个人的风花雪月,结婚却是两个家庭的柴米油盐。两个人相处,或许只需情投意合,可融入对方的家庭,却并非易事。能遇到一个好老公,是运气;而遇到一个好婆婆,则是莫大的福气。在婚姻的长河里,嫁得好老公的概率,远远大于遇见好婆婆。多少家庭,因婆婆介入小夫妻的情感世界,原本美满的夫妻关系变得支离破碎。可在我们家,夜里,婆媳俩竟同床共枕,灯影里絮絮说着话,母亲讲我小时候爬柚子树摔破裤裆,妻子笑说自己曾把味精当白糖撒在粥里。那场景,倒像是亲母女在说体己话,让站在门外的我,心里满是暖意。结婚二十载,母亲与妻子亲如母女,相依相偎。她们携手捧回了河池、广西乃至全国最美家庭的荣誉,这些奖状证书,静静陈列在家中,无声诉说着婆媳间的深厚情谊。
细细想来,我们家婆媳关系如此和睦,自有其道理。
母亲向来讲道理,从不摆架子。如今的小家庭,大多是女人操持着大小事务。有些婆婆,多年当家做主惯了,即便儿子儿媳已成家,仍爱以家长自居,遇事总喜欢替他们做决定。可母亲却不这样,她深知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有了独立的想法。每逢遇到问题,她总是以长辈的身份,温和地说出自己的意见,而后将决定权交还给儿子儿媳。记得有一回,家里要翻新老房子,母亲提出了一些传统的装修想法,但说完后,她便笑着对我和妻子说:“这只是我的一点想法,具体怎么弄,还是你们年轻人拿主意。”正是这种民主的作风,让妻子在这个家里,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也有了归属感。
不干涉儿子媳妇的生活,也是母亲的一大智慧。年轻人总有自己的爱好与生活方式,与老一辈多有不同。在亲家方面的支出上,有些婆婆会攀比,抱怨儿媳给娘家买这买那,自己却没得。而母亲却十分开明,她尊重并理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记得10年前,我和妻子轮番带着四个老人外出旅游,北京的故宫、上海的外滩、港澳的繁华街道、云贵的秀丽山水,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我有时间便我带,妻子有空就她带,我们将巴马、金城江两地的亲家老人,处得不分彼此。两位母亲亲如姐妹,两位父亲情似兄弟。记得有一次,母亲带着岳母逛巴马街,两位老人手挽着手逛集市,母亲帮岳母挑银镯子,岳母给母亲选土布,连卖货的老板娘都笑说:“这对老姐妹感情真好。”那年父亲生病住院,家中的猪羊无人照料,母亲一人实在忙不过来,岳母得知后,立即让岳父前往巴马老家支援。岳父在我们家一待就是数月,直到父亲出院,猪羊出栏,才返回金城江。母亲明白,和儿子媳妇保持适当的距离,让年轻人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开心就好。
不说儿媳家长里短闲话,母亲简直成了村里的典范。母亲来金城江带孙近十年,这一点为她赢得了极好的口碑。那些一同在金城江带娃的东巴凤老乡的家长们,无不羡慕母亲与妻子的关系。有些婆婆见不得儿子对儿媳好,总觉得儿媳抢走了儿子,便爱在儿子、外人面前说儿媳的坏话。可她们不知,这些话一旦传开,迟早会传入儿媳耳中。儿媳听了,心里定会生出怨念,即便不与婆婆发作,也会对老公不满,最终导致夫妻不和。而母亲,总是在外人面前,毫不吝啬地夸赞自己的媳妇。她常说:“我这媳妇,又孝顺又能干,家里多亏了她。”妻子听到这些话,心里暖烘烘的,对母亲也越发感恩,婆媳关系自然更加和睦。
母亲对待儿子儿媳,从不偏心,尽显公平。有些婆婆,总将儿子儿媳分得清清楚楚,满心满眼只有儿子,从不考虑儿媳的想法。久而久之,儿媳便会觉得自己不被当作一家人,心里难免失落。母亲却将一碗水端得平平的,给儿子买外套时,也不忘给媳妇买双鞋子。猪年春节,家里分到一些土地流转和公路征地费,母亲得知猪年是妻子的本命年,拿到钱后,便独自跑去金店,给妻子买了一个精致的首饰。当晚,她又与媳妇商量这些钱的保管问题。婆媳俩为了这点钱,你推我让了整晚。最后,妻子说:“土地流转租金我们都不管,留给老爸用,公路征地费等全部到账,一家人口按平均分,包括外嫁的两个姑姑一起。”正是母亲这种公平的态度,让我们的家庭愈发和睦。
母亲虽没读过多少书,却懂得与时俱进,从不守旧。有些婆婆,见儿媳买新衣服、护肤品、化妆品,就觉得儿媳是“败家娘们”,看不惯儿媳的消费习惯。母亲却不这样,她学着接受新观念,跟随媳妇的步伐。婆媳俩在这方面思想一致,母亲常帮媳妇挑选衣物,媳妇也习惯给母亲购买用品。她们互相理解,相互尊重,在生活中从不指手画脚,一同珍惜着当下的生活。母亲常感慨:“这个媳妇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媳妇也说:“这辈子能遇到像自己妈妈一样的好婆婆,是我的幸运。”
这就是我家的婆媳,两位平凡而又朴实的女人。她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在日常的琐碎中,默默付出,任劳任怨,勤俭持家。她们用理解与尊重,编织出了一个温暖和睦的家,让这个家充满了爱与幸福。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这份婆媳情,宛如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也让我们懂得,家和,方能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