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检验情感的隐形“试剂”

作者:黄兴富   发表于:
浏览:10次    字数:936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28篇, 月稿:28

  言谈中,文字里,情感是个频率不低的词,但如何度量情感的深度,除了举不胜举的形容词、比喻句及患难见真情、日久见人心之类的极端考验外,我确实没有听到或看到过准确的度量器具。闲暇,偶见两则度量情感方面的文字描述,启发不小,现略摘如下:

  一则:一个学前女孩用铅笔在白纸上认认真真地画了两条长短不一的线段,大人问她:“你画的是什么?”她认真地指着线条回答:“这条是我对爸爸的爱,这条是我对妈妈的爱。”她用一短一长的两条线段直观地表达了她对爸爸、妈妈纯洁的爱的深度及差别。看罢,不禁为女孩的创意表达由衷点赞。两条貌似简单的线段,胜过了我看过及听过的所有情感表达词句的形象性。

  二则:老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同是两人对话,吵架时为什么声撕力竭,情话时为什么柔声细语?”全班的学生虽踊跃抢答,但没有一个答案令老师满意。最后,老师自揭迷底:“对话声音的大小,取决于两人心理距离的远近:吵架,分歧大,心理距离远,所以声音就大;情话,无分歧,心理距离近乎是零,所以柔声细语。”

  受以上两则文字的启发,我想,检验情感的隐形“试剂”可谓层出不穷,只要留意观察,无形中的自然互动都会折射出当时瞬间的情感深度,且这种自然的情感流露也许比经过理性过滤后的言行体现出的精度还要准确。以下细节,不妨一试:

  握手力度,当你伸出热情的手感觉到是被对方礼貌地“牵”着时,握手力度的反差也许折射出的正是情感上的反差。

  在貌似浓情厚意的场合互留的电话,当你隔日通话时,对方接听的首句是“喂,哪位?”那么,是否愿存电话也许就是是否愿存感情的象征。依此类推,短信的问候、微信的闲聊,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发出的信息一去不回,就该静心思量你在对方心目中的分量了。

  闲暇散步,与自认情该亲,理该密的友人偶遇,在都不受速度、路程、时间约束的情况下,走着走着,距离悄然拉开,成因也许就不止是步调上的不同步,也许还有情感上的不同频。

  ……

  总之,只要留意观察,日常互动中可供检验情感的“试剂”不少。当然,检验的精准度取决于对“试剂”所持有的包容性、敏感性的把握程度,只要不走极端,大概率的检验结果比较客观。只要勤察善用日常的情感“试剂”,不疏忽真情,不误留假意,情感的天空将会更“晴”。

【审核人:凌木千雪】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58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