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逢年遇节,比我小几岁的小表叔就给我打电话。每次电话内容如同复制:“大侄女呀!我感谢改革开放政策!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现在的好生活!感谢你给我的帮助,没有你的指点,就没有我现在的幸福快乐的好日子!”
表叔4岁时,他的父亲随着部队败退至台湾。他母亲带着他兄妹两人在极其艰难困苦中生活。在文革时,他的母亲被整得死去活来。
改革开放后,他家和全国人民一样,渐渐过上了好日子。他的几次投资給我留下难忘的记忆。
脱贫投资
改革开放初期,表叔夫妇俩人开始做踅子生意。他们得知踅子是抢手货、能赚钱;他们把责任田种好后,便开始在农闲时,不辞劳苦、走村串户收购踅子。实际是出苦力,跟走单帮差不多。就是胼手砥足,起早贪黑,为摆脱贫穷、求得温饱、奔向小康、到达富裕而竭尽全力。
他们把在颍上县收购的踅子,雇船运到蚌埠。价值1万多元的货被河北省徐水县的一个商人运走了。买货的人把踅子拿走后不按期付钱,一拖再拖,后来连人影也见不到了。
他们做踅子生意时,在老家东求西凑、好不容易借来本钱,收购踅子。有的还是赊购农民的。卖踅子的钱如果讨不回,就没有脸活下去了。他夫妻俩像侦探一样终于发现那个拿货人的踪迹。
在老家打听到我在蚌埠的住址,到我家找我帮助设法讨回货款。也是“病急乱投医”,老乡老亲,不是万不得已,是不会开口求人的。
我们就苦思冥想,通过同事的朋友,求到一位在蚌埠市法院工作的战友;请他们以法进行帮助处理。他们了解事实情况后,就让银行冻结了那个失踪商人的银行存款。表叔终于讨回了货款。当时的一万元就是一个天文数。也是家乡众多村民的血汗钱。
表叔还告诉我们那个“骗子”的一些内幕伎俩。一船货在蚌埠淮河码头没动,几转手,价就上去了。中间人把收来的踅子,一盘截断,变成两盘,再打捆,赚取黑心钱。运到东北后,又通过行贿,买通关节人,靠欺骗赚昧良心的钱。
几年后,我在某报刊上看到一则报道;黑龙江省粮食部门,当年负责收购踅子、蓆子的负责人,贪污、弄虚作假,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被逮捕法办、判刑坐牢。
成家投资
改革开放前,在我们村及邻村里,与表叔年龄相仿的农民,寡汉光棍不少。像表叔这样的地主成分加台属;其父和大伯在解放时去了台湾,娶妻是难上加难。
我问他:表婶家几百里路远,咋看上您的?
表叔直言不讳地说是想点子骗来的。表婶也说是被他的一个亲戚骗到他家的。他们笑着讲述了骗和被骗的详细经过。
表婶叫卢勤,家住江苏扬州农村。她的近邻是表叔的亲戚。我们村当时不少媳妇是从扬州农村、四川的山区、贵州的山区、河南省的淮阴县等特别贫穷、偏僻的农村,以招工为幌子骗来的。甚至是拐卖来的。
邻居对卢家说,在颍上县有一个亲戚在县工业局当局长。县里要办一个鞋厂,正在招人。卢勤认识字,去了后可以当会计,月工资可拿七八十块钱。卢家里人多地少,十分贫困,有这样的好事,求之不得。
卢勤的父母信以为真。工资高,待遇好、工作轻松,机不可失。赶忙借钱给她当路费,坐车就来了。她怀着温香软玉的梦前来投奔,到了后就住表叔家等待上班。
一等二等,过了十来天,工作还没落实。表叔就假装去县城打听。回来皱着眉头,厂里说,外地人,又没户口不好安排;若家是本地的就好办了。过几天,假装再去求人、催促,从县城买回布料,做几套新衣服留上班穿。诸多理由,目的就是慢慢套她跟自己成亲。
在这期间,一家人对她尽心尽力百般照顾。打肿脸充胖子,东借西凑装富有。床是新的,被是新的,垫单是新的,枕头也是新的。每日有荤菜、白馍、米饭。显得家里很富裕的样子。
表叔娘儿俩都是善良聪明人,小心翼翼地拿捏着分寸,即尊重亲热,以礼相待,更不做出格的事。一来二去,终于水到渠成。人在一起相处时间长了,了解了,也就有感情了。
表叔长相用现代的流行语就是一个字“帅!”。头脑灵活,吃苦耐劳。俩人年龄相当、情投意合,渐生情愫;十分投缘,而且两人都有做生意的头脑。
上世纪的改革开放之初,撑死胆大的……当时,夫妻二人想方设法,不辞劳苦,开始筹款作踅子生意。
撒钱投资
为赌一口气,损失翻一倍。
改革开放几年后,他家养了两条大黄牛。夫妻俩外出谈生意时,请一个朋友帮助看家。未料该朋友见利忘义,竟私自把牛卖掉了,撒谎被偷掉了。
表叔经过详细调查,实是监守自盗。咽不下这口被明目张胆欺诈的气,就去告他。
那时期,县里三任一把手的肖某新,及后继的张某其、徐某都因贪赃枉法相继被判刑。
当地多年以来,上梁不正下梁歪,对行贿人的请托事项一路大开绿灯,为一些不法分子谋取不法利益提供条件、办理违规事情等。没有一报还一报天公地道。反正,有理无钱说不清;有钱就有理。
当地有家喻户晓的民谣:“隔着玻璃(轿车窗玻)朝里看,个个都是贪污犯,先枪毙,后立案,没有一个是冤案。”老百姓也都知道,打官司就是打钱。偷牛人也必须花钱去托人自保。双方像拉锯,拉了一年多,送钱给镇派出所办案人员。
表叔更清楚行情,有针对性的对办案人员施以小贿,慢慢地吊他们的胃口,每当没有“声音”了,就去催促一下,当然不可“空手”的。
就这样他花去一年的时间,有时候以打麻将为名,很短时间内“输”给办案人员一两千。他说:“我就是要花钱,把他卖牛的4000元钱、不劳而获的不义钱划拉光才罢休。”
授渔投资
1986年表叔夫妇又作粮食生意和棉花生意,赚了不少钱。
表叔告诉我他的钱是放在一只陶罐里,埋在菜园地里。留给两个儿子盖房子、娶媳妇用。现在娶媳妇彩礼很贵。家是地主成分,又是台属,找媳妇得多花钱。
我听后,立马由衷建议他应把钱用在培养教育儿女的身上。儿女学到知识本领后,知识本领别人是偷不去的。钱有花完的时侯;而学问、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还举了一个哲人的话:“子孙不如我,要钱干什么;子孙胜于我,要钱做什么!”
我劝他事不宜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需当机立断。并告诉他多花些钱,把儿女送到阜阳市的重点中学读书、考大学。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钱用在培养孩子上,是利国、利民、利后代的最好投资。我还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道理反反复复解释说透。
表叔回家后就立即着手运作,把学龄儿子和女儿都送进了阜阳市的省重点中学;进入最好的补习班复读。
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表叔的女儿考进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后,在阜阳卷烟厂工作;现在,担任厂党委书记。小儿子考入清华大学的新材料专业。硕士毕业留在首都,在国务院办公厅工作。都精明能干,担当一定的重任。
至今,表叔见到我或每次打电话,总是说些感激不尽的话,特别感谢国家的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