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光素从巴黎打电话来,要我为她的油画作品集写几句话,作为让读者了解她和她油画艺术的介绍。
1997年冬,我专程到巴黎采访了她,2000年1月出版了35万字《海魄——杨光素传》,我要说的话都在这本书中说过了。
中国的女梵高杨光素
杨光素是四川土家族人,从她母亲那里继承了非凡的艺术基因和坚韧不拔的精神,50年代初毕业于浙美,先后在安徽师大艺术系、安徽艺术学院艺术系任教,52岁那时,为了她心爱的油画艺术,毅然放弃优厚的待遇和大学教授的职位,只身来到人地生疏语言不通的油画故乡法国,探求油画艺术。她边在露天画廊画画谋生,边在卢浮宫临摹历代艺术大师的杰作。历尽劫波后,她终于获得了成功。她在沙龙的历届展览中,屡屡获得传统油画金奖;次年9月,她的《傣族姑娘》和《女模特儿》又在秋季沙龙的评奖中获奖,被称作“得奖专业户”。
杨光素在画展上向来宾介绍她的画作
杨光素的诸多获奖作品被收进巴黎出版的《世界艺术》,她的油画艺术得到西方艺评家和同行的赞赏和高度评价,称之为“精美的华宴”,法国艺术协会主席布什先生亲自为她举办个展,她的传记和作品,被收入华人艺术家中只有她和赵无极进入的《专家指南》。
法国著名艺评家塞拉克(LUC-EIYSEE SERRAK)在评论她的艺术时说,她在临摹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唯美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些不同风格艺术大师作品的漫长过程中:“探索和寻找到了当代艺术中现实主义大师们的诗一样的意境,把她的个人激情和对大自然的敏锐感受,汇入到她的艺术创作中。她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惊叹的,尽管安格尔(INGEWS)的裸体画法及格里高(GRECO)所运用的色彩不再流行。但杨光素女士却让他们在她创作的每一幅作品中使万物发出光辉,而对人体的完美表现,震惊了我们的视线。她对莫奈式的印象主义的追求,体现在她作品中,使得她画中的万物色彩缤纷。
都市的生活,恋爱的人们,年轻的姑娘,清静的森林,以及毕加索和斯拉特(SEURAY)式的人物,在这位表达精美的画家手中,表现得栩栩如生。她的每一幅画都可以称作代表作。她掌握了将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秘诀。如今实在太难找到如此细腻而感人的画作了,这是真实的功底,能给人带来极大的满足,值得收藏和保留。”
我看过她自存的一百多幅作品,画幅都不很大,但像《巴黎圣母院的一天》《蒙马特的街头表演》,画上画了上百个人物,可每一个人物都有不同的姿影表情,有的人物的头只有米粒那么大,也能看到人物的独特个性。她的作品色彩美极了,特别是那些优美的人体,真是美到了极致,我非常赞同塞拉克对她艺术的评价,如今像她那样细腻感人的画作,实在是太难见到了。
后记:
上面的文字是十多年前我为《杨光素油画集》写的序言。光素视我为知音,我也自觉是最懂她的人。如今光素已作古,将它翻出来,发表在这里,算是我对她为艺术奋斗不息一生的怀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