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体时,我被诊断出癌症,那一刻我的生命进入倒计时。The days are numbered(日子屈指可数)我初学英语时铭记于心的句子,如今形容我目前的处境是如此贴切。日子在指缝间迅速流逝,癌细胞不知哪天肆虐扩散,这份恐惧时时刻刻如影随形,人生最痛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对痛的恐惧。
我曾经是名怀揣文学梦想的青年,渴望创作出无数动人的篇章,然而世事无常,我从那个充满活力的新手,变成了如今气息微弱的老人,除了报纸、杂志上的一些小短文,终究未能留下更多的文字,不得不承认自己没有写作天赋,从此不再做梦。癌症警醒了我,此时此刻我深感时间紧迫,危机感油然而生。
出院当天,不顾虚弱的身体,我在电脑上开设了博客,网名“寂寞的鱼”,开始了人生最后的拼搏。我撰写博文,记录一个癌症患者的心路历程以及自己坎坷且充满挑战的一生。杜拉斯说:写作是一种暗无天日的自杀;张爱玲说:写作是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郭敬明却说:写作让我远离温情,变得动荡不安。如今“寂寞的鱼”来了,朴实的文字发自肺腑,用受伤的心灵讲述绝望而又充满期待的人生。众多博友纷纷回帖支持:“寂寞的鱼,加油啊!”“支持你,期待鱼儿的更新!”“无需寂寞,我们与你同在!”呵呵,这些话语如烈火点燃了我的斗志,我信心满满,加倍努力,即便在一次次的化疗之后,我也强忍疲惫与不适,坚持写作,更新博文,生怕辜负了博友们的期待。
那段时间,我思维异常活跃,有如神助,文字如泉水般汩汩涌出,每隔一天便有一篇博文问世,那里有我颠沛流离的童年、离别父母的哀愁、人生无依无靠的孤寂、对癌症的恐惧以及知命与不甘。顶着光头(化疗后头发掉光,节省了打理头发的时间,不错。)在电脑前写作成了我唯一的精神支柱。一位在广州工作的白领女性给我回复,她把“寂寞的鱼”的链接放在电脑桌面,每天上班打开电脑,第一眼先看我的博客,然后再开始一天的工作。她说:癌症患者都在努力拼搏,身心健康的年轻人实在没有理由不努力!一位在北京某大报纸当编辑的女性朋友说:“很喜欢你的文字风格,准确生动,情感丰富而真实,读来回味无穷,收益颇丰。”博友们用“厚积薄发”“大器晚成”“后发制人”等词汇给予我高度评价。哎呦,惭愧惭愧!在文学的盛宴上,我的文字不过是乡间野菜,带着些许泥土气。
我写道:死亡,亦有其艺术之美。佛教赋予人类最大的勇气之一便是面对死亡的无畏。佛教认为,人有灵魂,身体只是灵魂的载体,如同房屋,当房屋老去、破损,便需迁居他处,寻找更好的归宿,因此,生命是连续的,不会断灭。虔诚的佛教徒在离世时,总是平静安详,视死如归,如同平常入睡一般,期待着更美好的梦境,毫无恐惧。我觉得一个即将离世的人能达到如此境界,实属难得,亦不失为一种生命的艺术。
然而,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坚信人生只有一次,轮回之说不过是虚幻。面对死亡,唯物主义者只能冷静全盘接受,别无他选,尽管残忍。无论显赫的权贵,还是富有的富翁,最终都将舍弃一切,化作一抔黄土。人生之初,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离开时也不过是多了一袭体面的衣裳罢了,自古以来,无人能逃脱死亡的命运,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这不仅是古人的感慨,也是今人的共鸣。
博友们劝我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呵呵,良好的心态,谈何容易!他们哪里知道,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往往比不治更为煎熬。无论如何选择,结果早已注定,生命如此脆弱,死亡如此不可抗拒,一个人该如何消除对死亡的焦虑,活出尊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不是从马里亚纳海沟到珠穆朗玛峰,而是知道和做到!
还有博友劝我要相信奇迹,诚然奇迹时有发生,但若盲目相信,而奇迹并未降临,又该如何自处?崩溃吗?每天,有无数癌症患者离世,他们难道未曾相信过奇迹吗?如今,癌症如此普遍,身边很多人相继被病魔夺去生命,人们早已习以为常。有句话戏称,死亡不过是做一场梦,累了便睡去,如此而已。呵呵,一厢情愿吧!有些事情,不是不在乎,而是在乎了又能如何?苦难肯定不值得追求,磨砺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别无选择。想不开什么都是事儿,想开了也就那么回事儿,尽力而为,无愧于心吧。岁月无情之时,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的就是一种心情,每天保持愉悦的好心情,一切才会好起来。
人生匆匆,来不及与过去道别便已白发苍苍,我曾仔细观察周围的人,无论老少、男女、贫富,无一不经历着痛苦与磨难。谁不是在泪水中咬牙前行?还有,富人的快乐似乎还不如穷人,那些在路边地摊上光着膀子喝啤酒、吆五喝六吃羊肉串的人,似乎拥有更多的快乐。幸福与否,不在于他人的看法,而在于内心的感受。写博客时我惊奇地发现,那些曾经觉得无法承受的痛苦,在回首时却显得如此微不足道,所以,只要坦然面对,内心坚强,人生便不会显得太苍白,只要自己不放弃,就没有人能打败你。
不该在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虽然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都停留在理论上。生命太脆弱,用健康代价换来的那些所谓的物质,什么房子、车子、位子、票子等等,在生命面前显得如此渺小,走到最后才明白最宝贵的是什么。只有在生命即将消失殆尽时才意识到自己以前费力追求的,不过是过眼云烟,完全不值得。终于明白,只有面临绝症时才知道神马都是浮云的真正含义了。
博文陆续更新,不到两年的时间吧,写了两百多篇日记,文字累积达30多万的时候,有幸被国家老龄委的“华龄出版社”看中,汇集成厚厚的一册,《生命日记》出版了。我用稿费买了很多本书,邮寄给那些曾经支持过我的博友,大家纷纷发来贺词。事实证明,生命的潜能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面对最凶险的疾病,反而激发了最大的生命能量,活出了健康时无法活出的精彩。如果将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视为与世界告别的最后时刻,我一定会珍惜每一秒,留下一段美丽的故事,带着欣慰离去。
《生命日记》出版之后,我的生活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原以为只是一本记录个人抗癌历程的书,未曾料到它会触动如此多人的心弦。博客上给“寂寞的鱼”回复天天爆满,每条都承载着不同的故事和共鸣,不少读者分享了他们自己或家人与疾病斗争的经历,有的则是表达了对生命的全新理解和珍惜,还有是只单纯想告诉我,我的故事给了他们面对疾病的决心和力量。甚至还有好几篇文笔不错的书评,记得有一篇是上海退休武警军官写的,对《生命日记》充满了赞美之词,让我诚惶诚恐。
我开始受邀参加各种讲座和分享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博客作者,变成了公众眼中的“生命斗士”。2017年底,我有幸荣获了山东省“齐鲁优秀抗癌勇士”的称号,在聚光灯的舞台上,在众目睽睽之下,我拿到了获奖证书和奖杯,风光无限。站在讲台上,面对着数百双眼睛,我讲述自己的故事,分享那些深夜里独自面对恐惧的时刻,以及文字如何成为我灵魂的避难所,每次分享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若你决定灿烂,山无遮,海无拦!
随着《生命日记》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我有幸与医疗专家、心理学家以及社会工作者们进行深入交流。对话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意识到,社会对于癌症患者及其家庭的支持体系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加强,于是我到处呼吁:社会各界尤其是医院要善待癌症患者,他们是弱智,需要帮助!而且百姓比官员更需要关怀!在这个过程中,我见证了无数生命的坚韧与不屈,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被爱”与“希望”的力量。同时,我的生活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日益增长,开始更加专注于生活中的小确幸,比如一束温暖的阳光、一本好书、一次与朋友的深谈,这些简单而真实的瞬间,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记忆。
真正的胜利不在于战胜病魔,而在于如何以最好的姿态活出自身的价值,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给予他人无限的光亮。《生命日记》不仅是我个人的病榻记录,它更像是一粒种子,播撒在无数人的心田,激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只要有人继续阅读这本书,这个故事就会以另一种形式延续,激励着后来者珍惜生命,勇敢前行。好起来的从来不是生活,而是自己,坦然面对,欣然接受,就是进步的开始。漫漫人生路,如果说哪一种是最美的姿态,我想莫过于饱经沧桑之后的回眸一笑了。
最近偶然一看到本诗集《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我被题目深深吸引,作者余光中。读了几页,迎面而来的是一种穿越时空的,透着顽强的苍凉和孤寂,写尽家国情愁,写尽古今繁华,写尽生命自然,令我砰然心动。如今,当我回望自己这一生,虽然充满了曲折与挑战,但我无悔无憾,生命的真正长度,不在于活了多久,而在于如何活过,我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精彩,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