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日记

母亲河,从我的心上流过

作者:荆自力   发表于:
浏览:4次    字数:2337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0

  我的一只脚已经迈入了七十五岁的门槛,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年人。然而我还有九十多岁的老母亲,我是我老母亲老了的孩子。

  岁月像一把雕刻刀,在一道道地把人刻老的同时,再把人一层层地削小。看着母亲日益绻屈矮小的身躯,我的心也缩成了一团。在母亲面前,我全然没有了一般做儿子的矜持、矫情或者庄重。我真想大哭一场:我的哭是幸福的,我这么老了还有母亲。我的哭又是自责的,我在内疚为年迈的母亲做了什么?退休以后到母亲居处多了些,与母亲的聊天也多了,但已经没有了儿子对母亲的尼人,只是两个老人的对话。为了让母亲开心,我尽搜刮一些陈谷子烂芝麻的往事说。东拉西扯,全无主题。

  也只有这个时候,母亲高兴得像个孩子。只要母亲心情舒畅就好,也算我的一种尽孝方式吧。父亲离世已经二十三年了,母亲一直独居生活。

  母亲的身体很好,极少生病。耳不聋眼不花,穿针引线缝补之事都是自己干。她自己买菜做饭、洗衣弄花,比普通老人勤快很多。由于她的勤快和“强势”,凡事必躬亲,省了我们做儿女的不少心不少事,也增添了我们的不少的愧疚。但久而久之,我们也就安之若素、顺其由之了。

  近两年我们怕她磕着碰着,才从她手里夺过了买菜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的“权利”,兄妹五人轮流“侍候”她。其间也有几次伤病,都被她挺过来了。每每念起此事,我都从内心里忍不住地感叹:我那辛劳吃苦的母亲,我那要强好胜的母亲!

  往事如烟,关于母亲的过往,桩桩件件、节节幕幕地烙印在我们做儿女的心里……和母亲聊天的时候,许多往事都离不开关于母亲的内容。

  我的母亲没有读过书,是个实实在在的文盲。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母亲的记忆力、反应能力极好,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精明。许多事我们都忘记了,她却能记得细节。许多话我们还没有说出来,她就知道你想说什么你要干什么。家里的事,我兄妹的事,根本瞒不住母亲。母亲原是一介村妇,是父亲的工人身份,让母亲成了一个职工家属、专做家务的城里人。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母亲带着我和大弟大妹从农村迁到了城市,完成了我的上学、当兵、当工人、职于企业一般管理者的人生过程,避免了当农民的命运。母亲虽然在城市生活了六十多年,由于没有文化,城市对她的改变是有限的。她的语言和生活方式一直是半城半乡、半工半农的。

  她做的许多饭,到现在还是农村传统的吃食。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身上都带有深深的家庭习俗的烙印,这也是我至今未能免俗的重要原因。

  母亲的一切对我们兄妹的影响是深刻的、至重的。中国母亲的所有优秀品质母亲身上都有,有些方面还很突出。比如母亲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她会写自己的名字和一些简单常用的字,上银行存款还会一笔一划地在存单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家里的电器开关插座之类的,她都会自己动手修好。但母亲也是有缺点的,比如说办事认真急躁,说话心直口快,批评人时重实事,极少考虑别人的感受等等。这种有缺陷的性格,遗传并深深地影响了我们,我们在人生旅途中的许多不足和遗憾均来自于此。

  世人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的确是真理!我的母亲是改不了了,我也是要改亦没有时间了。属于自己的东西,有些能丢,有些丢了又找回来了,就像随身的钥匙,是很难丢的!既然丢不了,那就索性带着走吧!

  关于母亲的一切,就像拆一件旧毛衣,只要拆开一个线头,那就是一大堆。点点滴滴,长长远远,会有很多故事。但只要记住是母亲,就不再吝零惜碎了。

  我的母亲是艰难辛苦的。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里,全家九口人,仅靠父亲一月七十几元的工资,没有母亲的辛劳持家,很难想象把我们兄妹五人养大成家要遇到的困难有多大!我的母亲是勤劳善良的。一大家人的吃饭穿衣在我们兄妹没有离开家之前,全落在母亲一人身上。没有缝纫机的岁月里,全凭手工,都能让我们兄妹过年穿上并不时髦的新衣裳。尽管是大锅菜,总能让我们渴望的目光见到几片肉。

  从父亲几十元的工资里,他总能每月抠出十元钱,分别间隔着寄给爷爷奶奶和姥姥小舅。母亲是心灵手巧的。没有学过裁缝的母亲,在家里有了缝纫机以后,竟能给我们缝制出令邻居羡慕的“时装”。就连我们有了孩子以后,她还为孙辈制作好看的衣装和鞋子,惊讶得儿媳们嘴张开都合不上。母亲是隐忍坚强的。在那个困难的年代里,为了缓和经济拮据的家政,母亲除了承受家务外,还干起了“五七”家属工,干的是男人们都怕的铁路上的装卸工作。凭着苦苦挣扎和不懈地拼搏,终于把我们这一大家人熬出了困境。我们要结婚了,没有房子住,父亲和母亲拣砖石、打土坯、拾木棍,千辛万苦地为我们盖起了“房子”……每每想起这些,我的眼泪就会不听话。

  我这一辈子,踉踉跄跄、坎坎坷坷、跟头把式地走过来了。我能一路走来,其中最大的支撑来自于父母的教诲和关爱,尤其是母亲。在我的经历中,由于性格的原因,不否认对别人也有过无意的伤害。但最大的愧疚还是对不起父母,特别是母亲,我给予她的太少太少。母爱是一条河,从我的心上流过,我的悔意和点滴泪水怎能比得上母亲河宽阔奔涌的大水?我这条小溪总归要归入大河的,溪鸣怎比得了河哗?在我归入大河以后,母亲河将永远在我的身上流淌!

  我是上苍给予母亲的馈赠,我的生命又是母亲给予我的珍贵礼物。这个礼物我使用了七十多年一直在用,我回馈母亲的应该是也只是生命中的爱。在我的有生之年里,真的有一种强烈的内心驱逐,要用不同的方式多陪陪母亲,让她脚下的路走得更平稳些,让她心中的花开得更久远些。我愿做一只母亲座下的“小马扎”,让母亲衰老的身躯有个休息的所在。我愿作一盏小壁灯,让母亲起夜能看见通往厕所的门廊。我愿做一根拐杖,能支持母亲步履蹣跚的身躯。我愿做一只母亲膝下的小猫,与母亲依偎着取暖。我甚至愿意做一只飞蝇,让母亲孤寂的陋室有一种陪伴的声音……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75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成长日记

查看更多成长日记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