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小学时去了三所学校。一至三年级在仁和七大队我父亲班上读,之后他让我跳级读五年级,因本大队没有五年级,我先去离家近的青狮十六大队小学读了上学期,因成绩好被同学嫉妒欺负,后转去仁和十大队小学读下学期。一路上要翻过两道垭口,穿过仁和八大队再走一段路才到学校。因为路远,我中午要在十大队学校旁用石头垒的简易灶上烧柴煮饭,下午放学后回家,每天如此。那时的人们虽然贫穷,但是淳朴善良,小小的我可以放心地一个人翻山越岭去读书。
我读初中去了两所学校。在仁和完小读初一时,代课老师管不住学生,课堂上乱糟糟的,导致我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有时候,代课老师都被调皮学生气走了,无老师上课。父亲只好把我转到仁和十七大队的民办中学读初二。学校有两排平房,一个初二班,一个初三班,一个高三班,其余是老师的办公室兼寝室。中间的狭长地带是操场,旁边的斜坡上有两棵高大的黄桷树,炎热的夏天为我们撑起遮荫的两把绿色大伞。斜坡上去是食堂和学生宿舍及办公室。当时没有床,只能在木楼上搭地铺睡觉。这里上课的全是民办教师,老师们既负责又教得好。我在这里遇到了两位恩师——冯湘老师和冯文院老师。每当我遇到数学难题,去向冯湘老师请教时,他总是耐心地给我讲解,让我茅塞顿开;我入团时年龄不够,冯文院老师让我破格入团。但是,从我家到学校要走近二十里路。星期天下午,我用小背篼背一周的口粮走去上学,星期五放学后又走回家。当时因父亲常年生病家里很穷,背的口粮中红薯最多,米较少,外加一瓶咸菜及书本。刚开始背上肩没觉得什么,越走越感到肩头沉重,一路上要停下来休息几次,肩膀都被背带勒红勒痛了。幸好有一位在那里读高三的孙姐姐同行,她家离得更远一些,一路上我们互相鼓励,有说有笑,才不那么孤单难受了。
读初三时,民办中学搬回到仁和完小,不再招收高中学生了。我每天一早起来自己煮红薯片,吃了走七里路去上学,中午在学校用瓷盅蒸饭。虽然我每次往瓷盅里加了很多水,但蒸出来的饭都太干太硬。我不喜欢吃硬的,只能勉强吃几口,下午放学后带回家煮软了再吃。初三毕业时分应届往届,应届生才能考中师、中专。我报考中师被预选上了,和全区其他预选上的学生一起在双凤完小集中复习。但是我学习没几天就生病了,父亲只好把我接回家养病,基本上没怎么看书复习,幸好痊愈后参加考试刚好上线。
考上武胜县师范学校后,父亲因患骨髓炎右小腿被截肢,靠拄双拐慢行。母亲既要种地又要照顾父亲和弟弟,没法送我去学校,还是爷爷送我到县城去坐长途客车,又托同学的父亲照顾我去学校,帮我搬运行李。非常感谢他们的帮助。我因身体差,闻不了汽油烟,加之道路曲折颠簸,导致我每次坐车都感到很恐惧,像在受刑。不仅晕车而且吐得厉害,黄疸水都快吐出来了。我多想下车走路啊!无奈路途遥远,只能忍受坚持。当时客车要过嘉陵江,因为没有桥梁,只能开上渡船摆渡过河。
武胜师范学校坐落在离县城约三公里的响水滩。学校环境优美,依山傍水,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因夏天水流大而湍急,冲到坝底发出巨大的响声而得名。夏天那“轰轰”的流水声,既像一首宏大的交响曲,又像一首催眠曲,伴着我们进入梦乡。校园里种植了很多香樟树和芙蓉树。夏天,我们在树下石桌旁读书写字;秋天,我们在芙蓉花下或坐在干涸的河滩石头上看书背诵。那时的学校道路是泥泞的黄土路,操场也是松软的泥土。我们分组用板车从河滩里搬运石头,参加了修路和修操场的劳动。我在这里遇到了很多好老师,特别是程德斌老师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他会篮球、书法、手风琴、识谱唱歌、心理学等等,使我受益匪浅。到了中师三年级,学校要求音乐、美术两科二选一,我两科都喜欢。因为从小受父亲的熏陶,我最终偏爱音乐。虽然我喜欢弹琴唱歌,获得了校园弹唱比赛第一名,但是一遇到高音就唱不上去,对此我很苦恼。
师范毕业后,我在仁和马鞍山村小学任教。学校离仁和场比完小近,当时说它是全区最好的小学。我一边上班一边利用周末去拜师学唱高音,县城内有名的老师我都请教过,还去南充找老师学习。有一年暑假天很热,我刚走到南充老师家就因低血糖晕倒了,老师给我喂糖水后才慢慢缓过来。她让我回家先把身体调养好。这些老师都有方法,苦于我不能系统学习及训练,所以进步不大。
后来,得知西南师范大学音乐系在寒暑假招收学生但不发文凭。为了唱好高音,我马上报了名。读了两年后,经教育部批准,音乐系要招收发文凭的函授生了,我又去参加成人高考,考上了音乐教育专业专科函授,寒暑假去西南师范大学学习,平时在家一边上班一边利用空余时间学习、训练。即使去重庆的道路蜿蜒曲折,我依然又晕又吐,但阻挡不了我求学的脚步。在胡钟刚老师的系统训练下,我唱高音取得了突破,再也不会真假声脱节了。三年后,我还被音乐系评为优秀毕业生。这期间,我还一边上班、读书,一边把自己所学教给小弟,小弟顺利考上了重庆涪陵师专音乐系。
我原本想接着读本科,因为女儿的到来,继续学习不得不按下暂停键。到女儿七岁时,我和小弟一起参加成人高考,考上了西南师范大学音乐学本科函授。其他同学都感到很诧异,他们很少见两姊妹同在一个班上读书学音乐的。我这次主修钢琴,小弟主修声乐。我们上大课在一个班,上小课才分开。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我们不仅各自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顺利毕业。
回顾自己的求学之路,特别感谢各位恩师的谆谆教诲,才成就了今天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