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那段军旅时光,日常的日子在忙碌与平淡中悄然流逝,没有太多耀眼的光芒。然而,那次手榴弹训练,却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击在记忆的鼓面上,以其惊心动魄的场景,在我心底烙下了无法磨灭的深刻印记。
和平年代的部队生活,虽无烽火连天的硝烟弥漫,却有着严苛紧张的军事训练,如同一场场无声的战役。在众多训练科目里,手榴弹投掷训练犹如一座险峻的山峰,横亘在每一位战士的成长之途。它那高悬的风险系数,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考验着每一个参与者的勇气与意志。稍有不慎,高度紧绷的神经便可能使投手的动作走样,意外的阴霾便会悄然笼罩。
那是1981年的年初,春寒料峭,冷风依旧带着冬日的凛冽。我们连队迎来了手榴弹实投训练的重要时刻。这次训练,刚下连不久的新兵与经验丰富的老兵一同参与,为这场训练增添了几分紧张与期待交织的氛围。为了将安全之弦紧绷到极致,确保万无一失,连队在实投前精心组织了一系列扎实的训练。训练大纲的要求,被一丝不苟地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实战的标准如同一把精准的标尺,严苛地检验着训练的成效。
在训练场上,干部们详细地讲解着手榴弹的性能与结构,每一个部件的作用都如同在讲述一个关乎生死的故事。手榴弹投掷的动作要领,从握持的姿势到发力的技巧,被反复演示,如同在雕琢一件珍贵的艺术品。组织程序、方法步骤以及紧急避险等关键环节,也通过现地示范,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位战士的心中。为了给这场训练筑牢安全的屏障,连队的战士们事先挖好了坚实的实投工事掩体,那一个个掩体,宛如忠诚的卫士,静静守护在投弹场的四周。同时,指挥组、弹药保管配发组、警戒组、成绩记录组、后勤保障组和救护组迅速成立,各司其职,宛如精密齿轮般协同运转,为训练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然而,命运的轨迹总是充满了变数。投弹的前一天晚上,天空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撕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倾盆而下。雨滴如子弹般密集地砸向大地,刚刚挖好的投弹场瞬间遭受重创。原本坚实的地面变得泥泞不堪,掩体也在雨水的冲刷下,部分出现了坍塌的迹象。但军人的使命与担当,如同钢铁般坚韧,并未因这场风雨而动摇。尽管困难重重,实弹投掷依旧如同一艘在波涛中破浪前行的战舰,按计划正常启航。
清晨的微光中,部队整齐地向投弹现场进发。上午8点半,当我们抵达投弹场时,连长范湧华那挺拔的身影早已伫立在那里。他再次对部队进行了细致的分工,声音坚定而有力,如同洪钟般响彻在每一位战士的耳畔。他着重强调了安全的重要性,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击着大家的心弦,提醒着我们切不可有丝毫的松懈麻痹和侥幸心理。
投实弹的现场,掩体多半人高,宛如一道道坚固的防线。训练开始,起初一切都如行云流水般顺利。老兵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神态自若地完成了投掷,动作娴熟而流畅。而对于那些一摸到实弹就紧张得发抖的新兵,连长总是亲自陪伴在侧,给予他们最贴心的指导和帮助。他的存在,如同温暖的阳光,驱散着新兵心中的恐惧阴霾。
然而,生活的剧本往往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当轮到炮四班投掷时,新兵刘少剑的身影出现在投弹位置。他的脸上写满了紧张,手心不断冒汗,仿佛能滴出水来。连长见状,毫不犹豫地亲自示范,先投掷了一枚非实弹,那流畅的动作仿佛在向大家展示一场精彩的表演。随后,他耐心地帮刘少剑用手打开手榴弹的底盖,拿出导火索上的铁环,并轻轻将铁环套在他右手的无名指上,让他稳稳地手握手榴弹。连长轻声问道:“紧张不紧张?”刘少剑努力平复着呼吸,回答说:“不紧张。”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此时悄然错位。或许是因为地面湿滑,亦或是内心的紧张达到了顶点,刘少剑在拉掉保险环后,手榴弹却如同一颗沉重的铅球,未能如预期般掷出,反而掉落在了自己的脚边。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空气也仿佛被抽离,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种令人窒息的寂静。
千钧一发之际,连长范湧华的身影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飞驰而出。他眼疾手快,飞起一脚,将那枚危险的手榴弹踢入了事先挖好的安全壕沟内。紧接着,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将愣住的刘少剑一把扑倒,顺势压在他身上。那一瞬间,他的动作如同经过无数次排练般熟练而果断,却又带着一种赴死的决绝。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手榴弹爆炸的声音震耳欲聋,仿佛要将整个世界撕裂。泥土和砂砾如雨点般散落下来,瞬间将他们两人淹没。
巨响一停,全连官兵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大家蜂拥而上,一边高喊着“连长”,声音中充满了焦急与担忧。只见连长缓缓地从地上爬起来,一边拍打着头上和身上的泥土,一手拽着那个心情十分沮丧的刘少剑。此时的刘少剑,脸色苍白如纸,仿佛被抽去了所有的生气。然而,连长并没有丝毫的责怪之意,他那坚毅的目光中,只有对战士的关切与鼓励。他迅速把连队官兵集合起来,针对刚刚发生的情况,进行了一场生动而深刻的现场指导。他的话语,如同温暖的春风,抚慰着每一位战士惊魂未定的心灵,同时也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大家在训练中的迷茫。
实弹投掷训练并未因这场意外而中断,它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继续向前流淌。轮到我投掷时,我精神抖擞地站在连长面前,心中满是对他的敬佩与信任。连长十分信任地看着我,目光中充满了期待,他说:“看见前面60米处的小旗了吗?给我把它炸掉!”我坚定地回答:“放心吧连长!”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仿佛连长的勇敢与坚定都传递到了我的身上。我左手握住单体,右手打开保险盖,将拉火环套在无名指上,然后助跑、三步交叉、引弹转体、挥臂扣腕,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手榴弹如同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飞向远方。“轰”的一声,小红旗被炸飞,消失在了硝烟之中。连长喜上眉梢,大喊一声“很好!”那一声夸赞,如同春日里最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的心田。接着,还未投弹的官兵一个一个地投,大家在连长的鼓舞下,都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实弹投掷训练任务。
在完成这次实弹投掷训练后不久,团部迅速将此次事故的具体情况通报全团。同时,连长范湧华因在事故中的出色表现被授予三等功的荣誉。这一决定,不仅是对连长个人能力素质的高度评价,更是对他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精神的崇高褒奖。通过这一表彰,团部旨在激励全体官兵强化安全意识,确保未来训练的安全与效率。它如同一声嘹亮的号角,在全团的每一个角落回响,激励着每一位战士在训练中时刻保持警惕,勇攀高峰。
完成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后,连队迅速组织复盘。大家围坐在一起,针对训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动作的规范到心理的调适,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讨论。同时,连队加强了官兵心理素质的训练,通过开展案例剖析和纪律整顿,让每一位战士都能从他人的经历中汲取力量,不断提升自己。这一系列举措,如同春雨滋润着大地,使得全连官兵的训练热情得到显著提升。此次总结不仅查找了训练中的薄弱环节,还进一步激发了战士们提升军事技能的动力。连队以此为契机,如同一只振翅高飞的大雁,向着更高的目标奋勇前行。这年年底,我们连队被评为全团军事训练先进单位,这是对我们全体官兵努力的最好回报,也是连长以身作则、英勇无畏精神的生动体现。
许多年过去了,岁月的洪流冲淡了许多记忆,但每次想到这次投弹训练,心中总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那紧张的氛围、惊险的瞬间、连长的英勇壮举,都如同电影般在脑海中不断放映。我为自己曾亲身经历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训练而感到幸运,更为范湧华连长的机智果敢而感到无比庆幸。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军人的担当与责任,成为了我心中永远的英雄。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风雨与挑战,我都会想起那片投弹场,想起连长那如钢铁般坚毅的身影,从而汲取力量,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