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第一天,我和老伴也跟着孩子们凑了个热闹,全家一起去赶海。
为了这次活动,我们置办了沙滩鞋、遮阳帽、速干衣等行头,驱车一百多公里,在夕阳西下时分到达位于文昌龙楼镇的石头公园。
石头公园是海南很有名气的旅游景点,以奇石取胜,以海景闻名,86版《西游记》孙悟空出世的场景就在这里拍摄。这里还是观赏文昌航天发射基地火箭发射的最佳位置。绵延两公里多的海滩上,或大或小各种形状的石头镶嵌于大海的波涛之间,性格狂野的海浪有时将它们紧紧地抱在怀中,有时又毫不留情地弃它们而去,让那一块块石头孤零零地伫立在海滩。
石头们原本也是有棱有角有脾气的,但经历了无数次的潮起潮落,承受着海浪数万年的纠缠与打磨,大多已经变得光滑而圆润。看来这世上真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即便是如刀似剑坚硬无比的石头也不例外。但石头们似乎并没有为自己的任何改变而伤心,也许它们知道,无论如何,海浪都不会背弃它们,只需几个时辰,多情的浪花又会急吼吼地给它们送来亲吻和拥抱。
石头公园是数万年前造山运动的产物,它见证着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但这片海域被冠以石头公园名称的时间并不长,海南建省、国际旅游岛、自由贸易港、文昌航天城,一缕缕春风,一次次机遇,使这片原本寂寂无名的海滩声名远扬。
原以为我们已经来得很晚了,但实际上还是到得早了些,听当地渔民说,今天完全退潮的时间大概在晚上10点左右。那时,大片裸露的滩涂便是赶海者们的最佳作业场所,技能加运气,总有幸运者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海鳗、海参、海螺及多种鱼类。但我们路途太远且有老有少,显然不能等到那个时候。如此,只能珍惜当下了。
眼下,大片海滩还淹没在海水中,逐渐撤退的海浪虽已失去汹涌的气势,但依然一波接一波地在巨石下徘徊,稍不留神,人们的衣裤就会被海浪打湿。浪花与巨石若即若离,卿卿我我。似乎是刚出生的指甲盖般大的小螃蟹们神出鬼没,身手敏捷,肆无忌惮地在滩涂或石缝间穿梭,而当你蹲下身子企图触摸它时,却早已溜得无影无踪。偶尔,有一两只吸附在礁盘上的说不上名字的海螺,被人强行扯下扔进随身携带的水桶里。
来这里的也不全是赶海的,有人孤独垂钓,有人忙着摄影,有人陶醉在自拍中,还有一对青年男女将三角支架安在距我们很近的一块巨石上搞直播。我清晰地看见女主播的嘴唇在高频率地张合,但她的声音刚出口腔便被海风带走了,我无法听清她在说些什么。心里猜想着,面对苍茫而辽阔的大海,她会不会正抒发“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感慨?细想,又觉得应该不会。这般青春洋溢正花一样绽放的女孩,离如此的感慨应当还有一段相当长的岁月。
两个孙女兴奋地跑过来,说是发现了一只大螃蟹,我和老伴急忙跟着赶过去。
在两块石头的夹缝中,我们发现了一只不算太小的螃蟹。在我们发现它的同时,它似乎也发现了我们,因为看到它那两根钳子一样的爪子往上伸展了一下。这个动作代表了什么?是投降求饶?不像。因为它并没有表现出惊慌失措的样子,面对可能遭遇的劫难,它丝毫也没有改变自身的位置。是警告示威?这倒很有可能。不过它的警告似乎很有分寸,因为它并没有张牙舞爪。它的无视与傲慢,激发了我们将其捉拿的兴致。况且,这是我们今天第一次发现的最具吸引力的目标。我们的发现引来了几位在附近搜寻无果的年轻人。众人摩拳擦掌,各显其能。但随身携带的小铲子手柄太短,自然配不上用场,寻了半天,有人找来一根稍长些的树枝,但因石缝狭窄且曲里拐弯,树枝同样无法到达螃蟹藏身的位置。费尽心思却终是无计可施,只好作罢。
令人费解的是那镇定自若的螃蟹,面对不速之客的骚扰,居然如此不惊不慌,除了开始时的那一下,后来甚至连爪子都懒得多动一下。仔细想想,它的自信与镇定也不是没有道理,这里终究是它的领地,与海打交道或者与人打交道,螃蟹算得上是专家。而我们这些所谓的赶海者,却并不知道如何与螃蟹打交道。输给专家,这似乎是情理中的事,也算不上丢面子。
捉螃蟹无果,我们捡了几个贝壳,又在布满苔藓的礁石上抓了几个小海螺。
夕阳不肯久留,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赶海者们大多洗脚上岸,我们也是如此。只有少数几个人爬上巨石,拿出随身携带的食品开始野餐,他们准备吃饱喝足,待退潮后大干一场。
此刻上岸的人们大多收获甚微或空手而归,但这并不影响大家的心情,尤其是我的两个孙女,更是开心极了,嚷嚷着下回一定再来。毕竟,我们吹了海风,踏了海浪,且近距离与螃蟹周旋了一阵子,这又何尝不是难得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