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我就接到妈妈的电话:“你去上班了吗?你清明节放假没有回老家,我做了一点毛香粑,知道你喜欢吃,打算让你爸爸去上班的时候,带到你们小区门房那里,你下班的时候,记得去拿一下。”
几句话,温暖了我的心。不管我多大,也不管我离家有多远,父母总是记得我的所有喜好。每次回家,父母总是提前准备好我们喜欢吃的食物,回去的时候,车子上也塞满了各种好吃的。拳拳爱子心,殷殷父母情!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永远是父母的牵挂!
在我的家乡,有一种独特的美食叫毛香粑,它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承载着父母对子女无私爱的象征。每当我回忆起毛香粑,那些温暖的画面和父母为儿女付出的点滴,便如同电影般在眼前浮现。
毛香是一种野生植物,生长在家乡的山坡和田野间。它的叶子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尤其是在春雨过后,那种清新的味道更是沁人心脾。小时候,我常常跟着父母去山上采毛香。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这小小的植物会带来怎样的惊喜,只是觉得跟着父母在大自然中奔跑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
父母总是走在前面,仔细地寻找着毛香的身影。他们一边采,一边还不忘叮嘱我:“小心脚下的石头,别摔倒了。”每当找到一片茂盛的毛香丛,父母的脸上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而我,则会在一旁好奇地观察,看着他们小心翼翼地采摘,生怕弄坏了这片大自然的馈赠。
毛香粑的制作过程充满了仪式感,也蕴含着父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子女的深情。采摘回来的毛香,首先要清洗干净,然后在开水中焯水,去除涩味。接着,父母会将焯好的毛香切碎,和糯米粉一起揉成团。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糯米粉和毛香的比例要恰到好处,才能保证毛香粑既有糯米的软糯,又有毛香的清香。
在揉面的过程中,父亲总是会亲自上阵,他的双手有力而灵巧,揉出来的面团光滑又均匀。母亲则在一旁准备馅料,通常是剁碎的肉、大蒜和菜混合在一起,也有些人会用芝麻粉、红糖、豆沙做馅,或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自由调配。母亲会将馅料分成一个个小团,然后包进揉好的面团里。包好的毛香粑,一个个圆滚滚的,像是一个个小小的艺术品,承载着父母的爱和期待。
最后,将包好的毛香粑放在蒸锅上蒸熟。当热气腾腾的毛香粑出锅时,整个厨房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和糯米的甜味。那一刻,是我童年记忆中最温暖、最幸福的时刻。
记得小时候,还剩下一点面团的时候,父母总是会让我们几个孩子参与制作毛香粑,他们要求我们洗干净小手,可以把面团做成自己喜欢的形状。于是,我们发挥想象,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造型,而且每个人做的都不一样。母亲把我们的“作品”放入锅中蒸煮,我们在期盼中甜蜜的等待着,每间隔一段时间就会跑过去问一次母亲好没好。蒸熟后,我们几个孩子立马簇拥过来,欣喜的辨认着自己的“作品”。还没等毛香粑冷却下来,闻着那个淡淡的甜香,我们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我们在嘻嘻哈哈中品尝着自己创作的“作品”,感觉无比的香甜。所以每一年,每一次,我们也都盼望着母亲做毛香粑,因为这个过程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其乐无穷。
毛香粑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父母对子女无私爱的象征。每次做毛香粑,父母总是会做很多,先是分享一些给左邻右舍,然后把剩下的大部分都小心翼翼地装进袋子,送给远方的儿女。他们总是说:“外面的东西再好,也不如家里的味道。你们在外面要多吃点,别亏待了自己。”每当听到这些话,我的眼眶总是忍不住湿润。
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工作太忙,很久没有回家。父母知道我喜欢吃毛香粑,便在春天的时候做了很多,托人给我送了过来。当我打开包裹,看到那一袋袋热气腾腾的毛香粑时,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我知道,这不仅仅是毛香粑,这是父母对我的牵挂,对我的爱。
父母总是这样,把好吃的都留给我们,自己却舍不得吃。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为子女付出,不求回报。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编织了一个温暖的家,让我们在远方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爱的力量。
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离开了家乡,但毛香粑的味道却一直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每到春天,我都会想起父母在山上采毛香的身影,想起他们为我做毛香粑的场景。那些温暖的画面,让我更加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也让我更加感恩他们的无私付出。
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父母一样,为自己的孩子做出这样充满爱的食物。我希望将这份温暖和爱传承下去,让我的孩子也能感受到家的味道,感受到父母的爱。同时,我也希望父母能够健康长寿,让我有机会多陪陪他们,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他们为我们付出了一切,却从不求回报。而我们,作为子女,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去回报他们的爱。让我们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每一刻,用心去感受他们的爱,用行动去回报他们的付出。
家乡的毛香粑,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让我感受到了父母的爱,让我明白了感恩的意义。无论我走到哪里,毛香粑的味道都会一直伴随着我,提醒我永远不要忘记家的方向,永远不要忘记父母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