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写的《社戏》,入选中国义务课程标准语文教材,是每一位学生的必读课文。文中“月夜行船、观戏体验、归途偷豆”等场景的描写,镌刻在我们的脑中心底,成为永不磨灭的经典。如今,我也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写一写我们家乡的黄梅戏。
我的家乡黄梅,是著名的“佛教之乡”“楹联之乡”“武术之乡”和“戏曲之乡”。家乡的佛教、楹联、武术等文化我暂且不表。在这里,我想重点说一说我们家乡的黄梅戏。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是中国传统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专家考证,黄梅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它在宋代逐渐成熟,晚清时期达到鼎盛,成为全国流行的戏曲剧种之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我们黄梅人民的喜爱和欢迎。
黄梅戏起源于我们湖北黄梅,发扬光大于安徽安庆。这一说法,很有部分安庆人还持有争议。他们非要说:“安徽怀宁才是黄梅戏的发源之地,黄梅戏又是在安庆发扬光大的。”我们黄梅人一贯大度,不与他们争辩计较。“县以戏名,戏以县名”,黄梅既为县名,又为戏名。黄梅戏的“黄梅”,黄梅的“黄梅戏”。我们都认定:黄梅是黄梅戏的发源地,是黄梅戏的“娘家”。
为把黄梅戏请回娘家,我们的县委县政府及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加强对黄梅戏剧团和演员的扶持;鼓励学者和专家对黄梅戏进行深入研究和记录整理;积极将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除此之外,他们还做了其它许许多多的工作。就我所知,其中之一,就是把黄梅戏作为我们的地方特色课。我所任教的乡镇初级中学,基础年级的兴趣特长课就是黄梅戏,每周一节。我的儿子,正读小学的二宝。前段时间,他学校的早操、课间操,都是做“黄梅戏”操。家乡爱黄梅戏,会唱黄梅戏的人,十中有八九。《女驸马》《夫妻观灯》《天仙配》等经典曲目,乡亲们均能有腔有调地唱上几句或一整大段。
“一去二三里,村村都有戏”,说的就是我们家乡黄梅。家乡的黄梅戏,要从正月唱到腊月里。近几年,我们的县剧团还开展了“送戏下乡”活动。这一举措,既增强发展了乡村民众文化,又惠利于民,造福相邻。今年“送戏下乡”活动的起点是分路张塆;接着到蔡山王上屋;再到大河天门;后又到蔡山庙湾;再之后,才到我的娘家孔垄王坝。
对于这一乡村盛事,娘家人在高铁安置区,新村广场上,做起了精心的准备。男女老少齐上阵,真的是举全村之力。各有分派,各有任务。戏台是新修建的,只等剧团的人来踩台开张。五颜六色的彩旗张扬地竖了起来;红底黄字的广告及恭贺条幅热闹地拉了起来;宽敞实用的大棚及厚实牢靠的钢管长椅也迅速地安装了起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来了,来了,演出的大日子,终于在乡亲们的翘首以待中到来了。村民们的热情和期待值在4月7日那一天,达到了顶点。演出时间从7日到15日,共演9天,18场。
那一天的广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烟花同放,比过年都热闹。娘家村子共15个小组的乡亲们,还有周边四邻八乡的村民们如潮水浪涛般涌向新村表演场。摊主、商贩们也都闻风而动,前来赶场。烧烤、油炸,串串香、臭豆腐等数不清的特色小吃;饮料、雪糕、冰淇淋、辣条、糖果等零食,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摊主们忙碌的汗水里,闪烁着兴奋的光。他们都盼着大捞一笔,狠赚一把呢。大人们坐在钢管长椅上,热情地打着招呼,亲切地闲聊着。孩子们则在人群中,摊点前穿梭般来来去去,吃完这个,又买那个。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温柔了岁月,抚慰着人心。
星期五放学后,爸爸打来了电话,说我星期六没有课,总可以回去看戏了吧?!还叮嘱我和老公一定要把儿子文昕带上。晚上没有事,我和老公洪老师就一起去看夜场的戏了。到了广场,爸爸在忙着维持秩序,却一眼先看见了我们三个。已愈古稀之年的爸爸,一直对大队小队的“公家”事保持着长久的热情。他在戏场义务帮忙,分文不拿,只吃“公家”两餐饭。我叫他站累了,走累了,就在边上坐着歇一会儿,他连说他晓得,叫我们俩别担心他。老公顺手递给他一瓶水,他摆手没接。指着不远处的茶瓶和草帽示意我们看,意思是他把东西都带足了,做了万全的准备。我们说话间,就陆续有人骑车或开车来看戏。爸爸赶忙过去指导他们将车辆有序停放。这一块,归他管,由他负责。忙完以后,就牵起儿子文昕的手,去买吃的喝的给他。爸爸对我们几个女儿,很少表露出多少爱,他对外孙们却隔辈亲。人们常说,父爱是无声的,我们爸爸的爱,也从不轻易说出口啊!
晚上唱《天仙配》,黄梅戏的经典剧目。县剧团的专业演职人员们为乡亲们献上了一场视觉的盛宴,感官的大餐。演员们扮相俊美,身段灵巧。他们的唱腔动听流畅、淳朴清楚、婉转悠扬。高腔处,豪迈、激情、奔放;低腔处,细腻、温柔、含蓄。专业乐队现场伴乐,随着他们的吹、拉、弹、奏,优美的曲调顷刻间就倾泻而出,伴着旦角们悦耳地吟唱,优美的声音,在夜空中越飘越远,久久不能消散。演员们精彩绝伦的表演,赢得了乡亲们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台上演出,如诗如画;台下观众,如痴似狂。
家乡的黄梅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传统戏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家乡人来说,黄梅戏不仅是一种独特的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浓浓的家乡情怀。黄梅戏,让留守在家的老人们,欢聚一堂,看戏听戏:黄梅戏,让他们情有所依,老有所乐。看戏就是他们最好的养生,最便宜的灵丹妙药。在外打拼的青壮年们,每当他们听到那熟悉的唱腔,看到那精彩的表演时,总会勾起他们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美好怀念。
黄梅戏,是家乡人的宝贵遗产和艺术珍宝;是家乡人永久的情感寄托和思念所在;是家乡人特别的偏爱和痴迷;是珍视和保护;是弘扬和传承;是……
宝子们,走起!来吧,来我的家乡黄梅,我们一起去看黄梅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