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语文老师的三味

作者:汤燕萍   发表于:
浏览:14次    字数:2672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31篇, 月稿:31

  种花不觉十年春,唯有师恩日月长。桃李何曾天下满,一点情怀且自珍。

  ——题记

  对“三味”这个词的兴趣,我最早是从鲁迅的“三味书屋”这里产生的。古人看来,读书有“三味”,其一说法是:“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其二说法是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其实这种说法最早还有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序》:“无若诗书之味大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也。”其三。是寿镜吾先生的祖训:“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这句话后来成为三味书屋的馆训。社会对语文老师的“晕轮效应”大多是博学多闻、读书有道、颇有文化底蕴。在立人从教十年,我发觉语文老师有着共通的“三味”——文化味。

  文化味

  文化味在课堂的表现形式就是浓厚的语文味。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有的离开了语文科的特点单讲政治,把语文课讲成了政治课。”

  语文课文化味最浓的莫过于开学第一课,驰骋文学世界的恣肆,感受文化魅力的前奏。

  时间跌跌撞撞,季节来来往往。才感盛夏,忽而立秋。九月份的南方,立秋已过,骄阳天光依旧日日与云朵为伴。枕蓝天入眠。风。已经有了秋天的味道,那一天,迎来了我的秋日限定——九年级的学生们!

  世间的一切,都始于遇见。张爱玲曾说:“人的一生注定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我对这一届九年级的学生说:“虽然老师带着七分文人的清高、三分不谙世事的迟钝,但一日为师终生为母,为师对你们的心意必是百分百的!”初见乍欢,久处安然,教育本是温柔地坚持,师生亦是人生中美好的遇见。

  刚走进教室,我就能感受到几十道热烈好奇的目光,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我的学生,永远热烈。

  经历了初一的稚嫩,穿越了初二的叛逆,不知不觉学生已站在了初三的旷野。蓦然回首,我们学习语文已八个年头了,那语文能给你带来什么?学生说:“语文是余秋雨的散文——带你带我游历世界,做历史的思考。”学生说:“语文是李白的诗——浪漫飘逸,想象奇特,带你上天入地,与神仙结伴同游祖国山河。”学生说:“语文是苏轼的词——豪迈豁达,心鹜八极,带你评古论今,与哲人携手共探人生真谛。”……

  语文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有基因的,所谓基因,就是我们浸润于其中、日用而不知的传统。所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最为重要。

  现当代诗人舒婷说:“你表达了自己,你才获得生命。”而我想告诉学生们:“学了语文,你才懂得生命。”

  未觉夏离秋遇时,开学一课步终期。我的开学第一课到了尾声,语文浸染,给热气未退的教室带来一股文化清风,吹去浮躁和慵懒,淬出目标与鼓励。

  情怀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情怀味是语文“以文启智,以文化人”的体现,细化到课堂,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爱”的情怀:爱国、爱党、爱人民……

  犹记得那节师生一起探讨热播剧的课。我刚走进教室,看着学生正襟危坐的模样,微笑道:“暑假刚过,我们一起来聊个天。”学生们此起彼伏地道:“聊什么呢?”

  “聊聊大家暑假喜欢看的电视剧吧!”经我提议,课堂氛围瞬间拉满。经过看图猜剧的热身,学生们眼里开始闪烁着求知的光。尤其是在暑假看《苍兰诀》得了“诀症”的少男少女们,像被我点燃了一簇跃跃欲试的火焰。于是我趁热打铁,展示自己的观后感——我告诉学生们:“教学和感情一样,只有双向奔赴才有意义。单凭教师的一腔热血是不够的。老师、父母、同伴都能爱你,但是没有人可以代替你成长。”

  时间突然搁浅,情怀刹那绽放。学生们静下来了,若有所思地看着我。接着我从热播剧聊到文化:“大家注意到了,这些热播剧都是作家作品改编而成,可见文化,能够以我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给我们带来欢乐。同时,文化还能以另外一种现象与我们共鸣,请瞧瞧这些你可能关注过的热点新闻——’“你们知道何为‘传承’?‘传’就是传授、留传,‘承’就是承担、继续。青少年一代要担负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这是我来到你们面前的意义,也是老师读书十几载站在这个讲台的意义。”

  这一番肺腑之言落罢,学生们已从刚才的热闹陷入了片刻沉思。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课堂活动中融入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积极情感的熏陶下探求情意、情理,这便是语文人的情怀。

  本真味

  庄子曾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我说:“本真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语文老师的“本真”在于坦荡真诚,清澈而透明,可亲又可近,而且可敬。

  那节晚自习,我站在在讲台说:“语文时间前面除了布置作业,众人动笔不动口。最后五分钟才允许说话。”

  于是,对于认真钻研之人,时间过得张牙舞爪;对于早早了事之人,光阴度得死去活来。最后五分钟新任班干部检查作业之时,他扭头对同桌张了几次嘴,呢喃如是。在浮白的日光灯下,我看向那一张张不乏资料的书桌,还有每张浸润着疲惫与快乐的脸庞。这些和漆黑的夜相生,像沉淀多年的旧时光照亮了企盼。

  彼时,他还是个脸色圆润镇静自如的翩翩少年郎,身居班级要职。足以一睹全班晚修风采。然而,冥冥之中,那个嘴巴呢喃着的他还是被点了名,中了开学办公室一游的“大奖”。

  少年行色匆匆,第一个到达我办公室位置,不知是不是旁边那把椅子长得太丑,被他嫌弃一脚。我未坐稳,少年嘴巴先行,嘟囔:“我又没说话……真是的……”

  我叫他过来,用45度角仰看着他,据说这个角度看世界看人,最美。少年解释一番,我听后,笑着说:“你不懂,我说过最后五分钟可以说话的。”

  少年还是坚持道:“但我没有说话,我只是在问同桌我的资料在哪里而已。作业我早就做好了只是突然找不到了……”“这就是说话了呀。”他摇头,“不,我真的没说话。”

  师生两人因“说话”有了分歧,这明显不是代沟问题,其实是“说闲话”和“适度讨论”的问题。后来,我跟少年道:“按照你的看法,其实老师也‘说话’了。要不以后,我们两个当个行动的巨人可好?”少年听罢,释怀了,点头。

  最爱天真味,微物观不足。语文人,越是本真,越有内在的芳菲,赤子之心,洒脱育人。

  语文老师的“三味”,文化味是浪漫。情怀味是风骨,本真味是赤诚。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何其有幸,被语文滋养过的人生!

【审核人:凌木千雪】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44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杂文精选

查看更多杂文精选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