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9月,我考入聊城师范学院历史系(今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学习。在美丽的大学校园,我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最珍贵的四年时光。敬爱的老师不仅教我知识,也教我做人做事的原则和风格。虽然大学毕业已经30多年,但是老师们的音容笑貌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当时,我就读的历史系其实历史并不悠久。它成立于1984年,198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比起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等系要算小兄弟。印象中,系主任先是傅炳旭老师,后是岳玉玺老师;辅导员先是高焕祥老师,后是李健老师。教授我们中国古代史的有李泉老师、张道英老师、王云老师,教授我们中国近现代史的有赵树好老师、左玉河老师、张礼恒老师,教授我们世界古代史的有陈德正老师、李增洪老师、倪学德老师,教授我们世界近现代史的有曹胜强老师、吴晓奎老师、张佩侠老师,教授我们历史要籍和文选的是杜建民老师,教授我们史学理论的是徐明文老师,教授我们历史教材与教法的是江心力老师。还有其他几位老师,印象有些模糊,已经想不起具体名字。现在这些老师,绝大多数已经退休,有的已经离世。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这几位老师:
高焕祥老师,山东沂水县人,是聊城师范学院历史系第一届毕业生,1984年入学,1986年毕业后留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他正直热情,博学多识,精力充沛,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而且爱好体育运动,曾经获全校1500米长跑冠军。可惜,高老师当我们辅导员仅仅1年。后来,他离开了母校,到临沂一所民办中学任校长,把这所学校管理得风生水起。再后来,他到了南方发展,任广东揭阳华侨中学校长。 现在,高老师已经退休,全国各地旅游摄影,生活丰富多彩。
李泉老师,山东嘉祥县人,1982年1月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政治系并留校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秦汉史、中国史学史、中国社会史,近年来转向运河文化史。他为我们讲授《中国古代史》,不仅思路清晰,而且口才很好,深受学生欢迎。记得在一次上课时,李老师对大家说:“你们都很年轻,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毕业后也要学习,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当然,不一定都教一辈子书,但不管干什么,都不要放弃学习。”李老师的话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虽然30多年过去了,仍在我耳畔回响。现在,李老师已经年过七旬,仍然壮心不已,深耕运河文化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陈德正老师,山东潍坊市人,1983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今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曾任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兼任中国世界古代史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山东省世界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老师人如其名,道德高尚,品行端正,治学严谨,知识渊博,谦逊低调,平素言语不多,但胸中自有丘壑。陈老师当时二十六七岁,为我们讲授《世界古代史》。他身材瘦高,文质彬彬,戴着一副近视眼镜,透过镜片能看到一双明亮而沉静的眼睛。虽然《世界古代史》这门课程很枯燥,特别是古希腊和埃及的一些人名地名相当生僻,但是陈老师以强烈的责任心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钻研业务,下苦功夫认真备课,对各种地名沿革了如指掌。讲课时,他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把枯燥生涩的世界古代史讲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深受大家喜爱。我的毕业论文是在陈老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写作过程中我曾经去过他家中请教。陈老师很重视师生情谊,后来我在西安读研期间,给他寄过新年贺卡,他很快给我回寄一张贺卡,写了鼓励和祝福的话语,令我感动不已。这张贺卡,我一直保存着,如今成了珍贵的纪念品。现在,陈老师已经退休,仍然致力于太平洋岛国研究,为促进“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实施提供政策咨询和对策建议服务。
曹胜强老师,山东乳山市人,1985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政治系并留校任教,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主要从事世界现代史和现代国际关系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枣庄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曹老师为我们讲授《世界现代史》。他仪表堂堂,风度翩翩,上课时穿一身笔挺的西装,领带生辉,皮鞋锃亮。他不仅知识渊博,思路清晰,而且有着播音员一样的带有磁性的声音。他的课讲得很好,条理分明,生动活泼。听他的课,同学们如沐春风,如醉如痴。现在,曹老师已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到了一家民办高校从事管理工作,继续发挥余热。
在以高焕祥、李泉、陈德正、曹胜强等为代表的众多老师辛勤培育下,我们历史系1988级本科生90余人,形成了一种团结友爱、互学互助、亲如家人的良好风气。现在,大家成为各自工作岗位上的骨干力量,涌现出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主任张太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林海、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郑东华、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院院长张传鹤、《广东社会科学》总编辑李振武等数十位专家教授、省特级教师、中学校长。
离开母校30多年了,我时刻铭记老师的教导,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对得起我的老师。向辛勤培育我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感谢!祝母校聊城大学校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