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六十年代,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洒在大地上,带着一种质朴而温暖的气息,那是一个勤劳与纯真并存的年代。对于那个时代的我们来说,知道父母养我们不易,懂事的我们除帮母亲干些日常的家务活外,还想减轻父母的负担,再多做点事,即使力不从心也会尽心的尝试去做,比如砍柴、打猪草、拔鱼草等,这些活儿不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我们这代人成长路上的磨砺与记忆。
我,作为那个时代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对这些经历有着深刻的体会。
对于砍柴、打猪草、拔鱼草这三件事,我与大多数人不同,有别样的感受。特别是砍柴这事从我内心来讲并不是一件让我心生欢喜的事情,或许是因为我天生力气不够大,手比较小,面对那些粗壮的杂树,总是感到力不从心,又或许是因为内心深处对山林里未知的恐惧,害怕惊动了密林中的蜂而被蛰,更怕不经意间与蛇相遇,因此,砍柴于我而言,总是带着几分害怕和无奈。
记得第一次砍柴时,我满怀忐忑地拿起那把沉重的砍柴刀,一刀下去,小杂树并未应声而断,反而被反弹回来,险些伤到自己,那一刻,我惊慌失措,脚背不慎被掉落的刀碰伤,疼痛让我瞬间坐在地上哭了起来,姐姐和嫂子闻声赶来,她们一边安慰我,一边接过我手中的砍柴刀,告诉我:“不用砍了,你去歇着吧。”听到这句话,我如释重负,心中暗自窃喜,终于找到了一个逃离砍柴的借口。
于是,我趁机溜到山林间,去采摘那些野果子。山林间,野果琳琅满目,但我也时刻警惕着蜂群和蛇的出没,每一次伸手去摘果子,都要小心翼翼地观察四周,生怕一不小心就触碰到那些不速之客,虽然心中充满了恐惧,但那份对野果的渴望,却让我一次次鼓起勇气,手里拿起一根小竹杆边打着周边的蒿草,一边继续前行……
相比于砍柴,我更偏爱打猪草和拔鱼草,这两活不仅轻松而且有趣。春天,万物复苏,大地披上了绿色的新装,这是我们开始忙碌的时候,也是我最期待的季节。每天清晨,我会和几个发小一起,拎着大菜蓝子,一边聊着天一边分享着各家的零食。那时的我们,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春的美丽,穿梭在田野间。
猪草通常生长在田埂边、河岸边,那些嫩绿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光,像是大自然特意为我们准备的礼物,而鱼草会难寻些,它们往往隐藏在菜地茂密处或有水的田头野地里,或是河里浅水区的石缝中,需要我们小心翼翼地圈起裤角去采摘,每当找到一片茂盛的鱼草,那份成就感便油然而生,因为我知道,这些嫩草将成为我家鱼塘里鱼儿们的美味佳肴时,每当看到鱼儿们欢快地游弋在水中,享受着由我亲手拔的鲜嫩鱼草时,心里是万分高兴的,所以拔鱼草这活儿我是乐此不疲的。
那时家里经济贫困,为了买本喜欢的书,为了不给家里添难,我会在中午时分,悄悄溜到鱼塘和小河里去摸螺蛳,把螺蛳卖掉换成钱再买书。那时的我,感觉自己很有能耐,也像个小小的探险家,每一次弯腰,都是一次新的发现,螺蛳们静静地卧在河底或躺在石头缝隙里,等待着我的到来,我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拾起放进蓝子里,每放进一次心里就美滋滋一下。
摸螺蛳的过程中,我曾遇到过惊险的事情。有一次,我不小心踩翻了一块大泥土,整个人瞬间失去了平衡,一头栽进了鱼塘里,那一刻,我惊恐万分,第一次感受到了水的浮力,幸运的是,鱼塘的水并不太深,我呛了一口水后,脚奋力一蹬,抓住了岸边的一块石头,终于得以脱险,上岸后,我浑身湿透,心中却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
除了摸螺蛳,我还喜欢和姐姐一起去河里捉小鱼虾。我家三姐是个假小子,性格豪爽,总爱带着我去捉鱼。我们会在家门口的小河里,用软硬适中的泥巴把头尾两边的水围堵起来,然后我们轮流再用旧脸盆把那些水一点点舀掉,水毕鱼现,每当看到小鱼小虾在泥堆中活蹦乱跳时,我们的心中总是充满了无比的喜悦。
有一次在捉鱼中,我在泥堆里发现了一个烂脸盆,好奇心驱使着我将它揭开,那一刻,我惊讶地发现,里面竟然藏着一条又象蛇又象黄鳝的东西,我的心猛地一紧,但很快又镇定下来,仔细端详确认,原来这是一条很大的黄鳝,我兴奋地伸手去抓,但它却异常滑腻,一下子就溜走了,虽然有些遗憾,但那份惊喜和期待却久久难以忘怀。
晚上,我们将捉来的小鱼小虾和泥鳅交给母亲。母亲总是用她那灵巧的双手和厨艺,将它们变成一桌美味的佳肴,尤其是那芋子泥鳅汤,经过母亲的精心烹饪,味道超级好!那一刻,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我们亲手捕捉的河鲜,似乎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要来得更加珍贵和美味。
岁月悠悠,柴草鱼趣。那些关于我成长的故事,那些关于我生活的点滴,都藏在时间扉页里。感慨时间都去哪了?也感慨万千感恩伴随我成长的父母家人们,是他们给予了我少年时温馨时光及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也要感恩伴随我一同成长的老师、发小、同学们,是他们给予了我青少年时情谊的的美好,这些都将成为我心中最宝贵的财富。它们如同一串串珍珠,串联起我的青少年时光,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永远保持着一颗纯真乐观而勇敢向上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