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过家家成真

作者:王国成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1052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26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孩子,玩的东西可少了。几个孩子可以一起玩的,那就更少了。于是,过家家就成了我们五六岁孩子玩的一种游戏。

  那是秋天的一个下午,田埂上,大人烧的一堆堆莓焦泥(焚烧后可以当肥料)烟火正旺,我们7个孩子先准备一些可以烤着吃的野山粟子,顺手摸一些成熟的黄豆,挖几个番薯,水果有桔子、金柑。

  村里大人结婚,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主要角色分配到位。柱子扮演厨师,用捡来的三块砖头,搭成灶台,一片瓦片当锅,立在莓焦泥堆旁,烤熟的香气扑鼻,先用树枝拨出来,冒着热气,再用手拿到锅里。柱子总是不停地用手指捏耳朵,烫得厉害。有时候还弄出个大花脸,看着他就想笑。他却是一付认真的样子,忍不住地就会笑得前仰后合。他的活儿最多最忙,我们就管他叫台柱子,他忙得不亦乐乎。

  新郎是安子,新娘是小月。他俩喜欢这角儿。打扮都是陪郎阿明和陪娘春花担当的。阿明将树枝在火堆里一烧,待冷却后,就给新郎画眉毛。春花手巧,用番薯藤茎叶,剥开皮肉,一折来,一折去,做成带状耳环,晃悠晃悠在小月的耳朵上。发际别一朵红色格桑花,格外漂亮。头巾是春花她姐姐的红领巾。照相机是阿三双手搭成的,咔嚓咔嚓的声音,根据情况由他喊。我是主持人,就喊: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是夫妻对拜。其他的我也记不住,就喊:“开吃!”

  反正我是等待开吃,估计他们的心情也差不多,从一哄而上的抢吃就看得出来,连新娘小月也没有了斯文,不是嘴角是黑的,就是脸上被薰黑的,个个吃得津津有味。

  抢食最香,玩好吃饱,到清澈的大水库里洗手洗脸,一个个回家去了。

  扮什么角色,时间一长,就相对稳定了。只要过家家,原班人马,还是原角色,我们就这样习惯了。

  上学后,我们就不玩过家家了,渐渐,就把这事给忘了。

  我当海军三年,可以退亲了。到家就听说,安子和小月已经结婚了。我突然想起过家家那件事,真是应验了一句老话:3岁意气看到老。

  碰见他们夫妇俩时,讲两句祝贺话,开了个第一个主婚人是我的玩笑,一笑了之,也没往深处想。

  到了1990年春节晚会,朱时茂和陈佩斯说了一个小品:《主角与配角》。朱时茂⼀直扮演正面角色,陈佩斯却是反面角色的名角。春晚演出时,陈佩斯非要演正面人物,穿上了那件不合身的军装,刻意挺直腰杆模仿英雄姿态,暴露出来的荒诞性,使台下的观众爆笑。这个经典小品,辛辣的荒诞性,穿越时空,使我每每想起儿时过家家的游戏,与现实社会的身份焦虑。这,并非“一本道(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生活中,扮演什么角儿,冥冥中真的有什么安排吗?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100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