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连我自己都蒙圈了。为什么缘来缘去缘化州?是赏化州的橘红花,还是尝化州的牛腩粉;是馋化州的香油鸡,还是慕化州的榕树茶?连我自己都说不清楚。
“才饮长沙水,又吃武昌鱼。”这是毛主席在很短一个时间去了长沙和武汉两个地方。而我是去年中秋时节才吃了化州香甜的拖罗饼,啖了美味的化州白粥,今年仲春日我是为了什么,又来到了化州?
踏上化州的土地,我就做了个刨根究底的自问,是不是我与带“州”字的地方都有缘,或者我是对化州真的是“缘”有独钟。
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听家乡人说:“高州风塔雷州影”,当然也有人说是“高州风塔化州影”的。究竟是“雷州影”还是“化州影”?我一直都想从中寻找出准确的答案。
第一次出远门去寻“影”,是1986年的3月。那时从雷州经过,老远就看到雷州也有塔,塔名叫做“三元塔”。近距离瞻仰雷州三元塔,才知塔下还有个尼姑庵。当时在雷州,我只是个匆匆过客,对三元塔只是在外观仰,没有登临。至后来,我跨过琼州海峡,登上琼州,而又掠过崖州,再进入儋州。
然而,走过海南这么多个州,淌过琼州海峡这么长的水,并没有寻到高州风塔的影子。到了后来的九十年代,先后涉足高州、窦州、泷州、进而移步梅州、潮州、惠州,再进而飞往常州、苏州、扬州、柳州、梧州、永州、郑州、抚州、福州、樟州、杭州、通州,2014年至今,常驻广州。
可是,在这一连串的“州”中,除广州要工作,要揾食外,其它州都只是“蜻蜓点水”“水过鸭背”,用更时髦的话说,就叫做“一次性”涉足,再没有做过回头客。但化州就不同了,我不仅有过《梦游化州》的惊喜,还有过《又见化州在梦中》的神奇……对于化州,我可说是有过寻梦,观景,投缘。缘来缘去,原来是舍不得化州的山,舍不得化州的水,舍不得化州的美食,舍不得化州有缘人的每一张笑面。
化州是红色土地,有光荣的南路革命历史纪念馆,有绚丽的三江汇聚奇观,有美丽的丽山风景,有闻名的明朝古刹,还有李宗仁啜过茶的地方。
头一次踏入化州的土地,是1995年的三月,进入了化州的下郭。也许,这就是“缘”于化州的开始。而后,得益于《粤西文苑》,虽没亲眼见过主编刘莲,但我知道她有个笔力锐利的芳名一一刘文锋。通过刘莲姐的笔触和推文,我记得了不少化州籍文学造诣深厚、心良善良的作家、诗人的名字。庄辉、邱宏、乐陶陶……等等一大批。
庄辉留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他曾多次给我那些经过“木匠”修饰过的不成文“豆腐块”打赏,让我受之有愧。更让我难忘的是,他的很多古体诗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占据了我记忆中的相当一部分。庄辉不仅诗写得好,诗评也让我热爱有加,酷爱欣赏。但谁能想象得到,庄辉是从写对联、摆地摊中走出来的诗人。他的成功,深深地印证了“英雄莫问出处”“人不可貌相,水不可斗量”的古训;也验证了化州人勤奋好学、上进追求精神。庄辉,让我深深敬佩。
乐陶陶是《粤西文苑》的一支笔杆子,一名活跃的女写手,她在我的脑子中也是一抹抹不去的记忆,她的文章信手拈来,各种体裁均有涉猎,尤其对二十四节气的注释,写得有板有眼,头头是道,让人读后明了时节,牢记农耕,不失农时,夺取丰收。
邱宏,印象中年轻时是一位坚守在山区营地的军人,游记散文写得好,记事清晰,大气磅礴,文和情融合一体,读后让人有清新的感觉。
天涯海角是海南最南端的一处美景,史上书写天涯海角的文章枚不胜举,而邱宏却写得超凡脱俗,与众不同,既有景的细腻特写,也有情的无限发挥,让人读后有亲临其境之感觉。《粤东行》,是邱宏发在《粤西文苑》的一篇长文,全文分为上下两节书写的。第一节,是通过描写原当兵时旧营房的变化,来反映祖国的城乡发展变化,歌颂改革开放后,各处各地的旧貌变新颜;第二节,重点把笔墨放在潮州古城的描写。广济桥的恢宏壮观与沧桑历史,在邱宏的笔下,闪亮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韩公祠,是潮州“三韩”的重要体现,邱宏通过对韩公祠的各个部位描写,把韩愈任职潮州治水和织造农耕的丰功伟绩,淋漓尽致地献给读者,让人心情宽敞,眼前一亮。我既跟着邱宏的《粤东行》再次“游”上了潮州,也随着他的步伐又一次“走”近了化州。
化州文化人的治学精神更是让人钦佩。陈金章大师,94岁高龄,还亲临湛江红树林公园,画出力作国画《红树林》,看后让我乡情满满,乡愁悠悠,乡愁乡情涌到我的家乡那片海,涌到海边那片涅槃重生的红树林,因而催生了我在《粤西文苑》的豆腐块《陈老,请到我家乡画幅画》。黄金明,广东文学理论领军人物之一,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现代诗写得读而情深,吟而有趣,留在书本上也有声。陈达文也是我非常崇拜的化州籍作家,他发在《粤西文苑》的一篇关于诗的问题的剖析性短文,使我永远牢记他的芳名一一“文哥”,并产生想见他一面的奢想,然而,他十分低调,大有当年“地下党”隐藏于民间,为民“奔命”的样子,让我“想见一面”的奢想至今仍停留在于“幻想”之中。
化州人勤奋,务实,善良,热情,好客,脸上总是荡着热情的笑意,这是我所认识的化州人留给我的印象。原在广东省电白盐场,我有不少化州与高州籍的同事、工友,我不管是过去见到他们还是现在想到他们,我都感觉他们的面蛋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
陆锦伦,原化(州)县县长,曾任电白盐场“革委会”主任,后调湛江水产学院党委书记,平时是满面阳光,作报告是满面笑容,对我更是笑容可掬。郭华荣(已故),化州南盛人,原电白盐场的生产科长,每在公众场合讲话,都笑意满满地先用几句诗开头引出话题,给人的印象是和蔼可亲有文化,有温度。周勇超,原电白盐场党委办主任,后调任茂名二运公司党支部书记,不管什么时候,面蛋都充满笑容,周永球,周勇超的太太,原电白盐场医院医生,后调入茂名市人民医院,现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退休,看病把脉开处方,都让病者感觉是一朵灿烂的鲜花绽放在圆圆的面蛋上。周丹、周静,周勇超的女儿,深圳市人民医院医生,都“子承父命”遗传有父母微笑的基因,是一脸笑意。
就刘莲(刘文锋)、黎贵、曾研……都是同样满面笑容,让人觉得面部随时都绽放着一朵绚丽的鲜花。
说化州人老实、善良也是有根有据,甚至是“有图有真相”的。建设湛江鹤地水库,化州已献出一个澜石镇的土地,但后来化州人用水,修建水渠,要利用廉江市一小块土地,本来这些都应该是公用事业,但化州人为了解决问题,议定每年化州给廉江744元补偿,70多年过去了,化州人一直不食言。这不正好是化州人老实,善良的最好注脚吗?
听不少人说“文人相轻”,我相信这是极个别现象,或极个别地方现象,为此,我曾提议过《文人应当文宰相》。
我不是文人,或者说我没有达到文人应有的资格。但从我多年的交往中,却从未碰见过“文人相轻”的囧运,反而文人见我还是笑面相迎和热情相邀。
刘莲(刘文锋)曾对我说:“你来化州,我当向导,保证带你享尽化州的最好美食!”刘作家的热情,让我有了《梦游化州》的冲动,吃到了香油鸡,品上了榕树茶,且游玩了南山寺。
一个作家,能出11本180多万字的个人著作,编纂多部文集的人应该不多,但黎贵做到了。黎贵可算是出了名的文人。可我与黎贵,第一次在微信上交流,他就热情地拉我进入“橘州文学交流群”里。而后,每读他的美文,远远地感受到他的热心和爱意,所以我又有了《又见化州在梦中》。我相信,一个对孩子那么热爱与投入的人,家庭肯定是和谐的,事业肯定是成功的,生活肯定是幸福的。《又见化州在梦中》表面看是写我,写化州,实际是写黎贵对儿子小锦鸿的爱。小小的几个情节,使我有大大的感受,后又有了《幸福来自于热爱一一读黎贵散文<有种幸福叫接送孩子>》。
黎贵在编发《收到新书话黎贵》时也对我说:“3月请你化州来赏橘红花!”今天已经是三月中旬了,且明天(3月15日)就是化州的橘红花观赏节。我想,这时的化州橘红花是多么的鲜艳,多么的芬芳,而化州人又会是多么的热情,友善,期盼和等待。我相信他们现在正是在忙碌着,等你,等我,等大家!
“年年岁岁花似锦,岁岁年年人不同”。化州今日,也可以写成“花不同”。我相信化州橘红今年同样是繁花似锦,但今年肯定是人不同,花也不同。花也更艳,更香;人也更多,也更高兴,而且更热情。因为,化州橘红于去年8月通过“药食同源”物质目录,实现了黎贵及180万化州人的“橘红梦”。药食同源,将为化橘红产业安装上了助推器。
化州好吃我吃了,但化州赏花我去不去呢?一个多月来,我几乎天天都在想,刘作家的邀请是真心的,黎作家的相约是实意的,真心实意的约请,我这个不“贪花”,仅“惹草”的人决不能厚此薄彼,且3月15日又逢星期六,我必须出现在化州!然而,怎样去,去哪里?我一时作不出抉择。
直至昨天(3月12日)下午,看到邱宏在“橘州文学交流群”提议,又来一次以“化橘红花”为题的同题作文,而冯春树社长却有不同观点,认为橘红花已写几百遍,恐怕写不出新意。在此等情况下,我打开“百度娘娘”,认真查找了化州橘红的种植分布情况,对化州各乡镇特点都作了详细调查,才根据“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分析,决出这次化州行的行走路线和出门攻略,做到赏花、饮食两不误,坚持对刘、黎两大作家互不扰,提前于13日就开始了化州行。
行程先到平定,后达笪桥,赏橘花,叹美食,重走红色路线,寻找红色基因。
平定历史底蕴深厚,且又是化橘红最集中,面积最多的镇街之一,目前已种植化橘红四万九千亩,计划至2026年增加至六万亩;笪桥镇柑村,是化州红色教育基地,建有南路革命历史纪念馆。在平定,可领略化橘红花开的绚丽,可品沙司鸡的酥香,可吃正宗心籺,让人留连忘返。在柑村,走进南路革命历史纪念馆,可感受当年岁月的悲烈,可更进一步明晰来时路,通过瞻仰革命烈士遗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进、砥砺前行。
春风正烈,暖阳刚好,到达平定,已是正午时分。同行问我,这里为何叫“平定”,是不是古时有过叛乱?
我说“民以食为天,肚子告诉我要吃饭了,先填饱肚子,不要让它叽呖呱啦提意见再说。我不是历史学家,不懂化州历史,吃完饭再问问其他人。”
同行认可我的意见,找了个人气较旺的小店,并主动点菜问我吃什么。
我答曰:“为了你的口福,来到平定,少不了沙司鸡啦,两只人,吃不了多少,同你尝试做个新鲜橘红花滚瘦肉鸡蛋汤。”
吃饭间,见厨房师傅闲了,我悄悄约其出来。师傅脱下围裙白帽,拭净双手,以为是我们的菜吃出了问题,惊惊悚悚走出来问题,不好意思,有什么需要改进,尽管向我们大胆提出来。
师傅的热情,打破了我的顾虑。我笑笑地小声对师傅说:“我这伙计第一次来平定,他说平定这名的得来肯定不同凡响,想问问平定这个名字的来历,另外想知道这菜为什么要叫沙司鸡。”
师傅仍是笑笑地小声问我,你们是来赏橘红花的吧?说明你们有眼光,来对了地方。说后,师傅向我们介绍了“平定”一名的来历,也对“沙司鸡”作了说明。
平定位于化州北部广东广西两省三县(市)交界,旧时设梁家沙巡检司,驻军把守,治乱安民,因而取名平定。而沙司鸡也与“梁家沙巡检司”有关。沙司鸡有个外型的“毛花、脚黄、嘴黄、皮黄”的三黄特点,鸡肉香甜,鸡骨香酥,因当时指定在家里饲养,鸡一般都在屋角嬉戏活动,所以也叫屋角鸡。明清时设辖都博二都,属罗肥乡。解放后,设平定人民公社,“平定”一名一直使用几千年。师傅好像越说话闸子越关不住了。他神情兴奋地说,平定目前充分利用化北山区的有利条件,种有化橘红4.9万亩化橘红,目前正是橘红花盛开的时节,相信你走进平定化橘红种植基地,不仅有走进森林的感觉,而且还会有坠入花海的氛围。师傅最后调皮地说,说不定花海的同时,还会坠入爱河呢!
听了师傅的解说,我们心满意足,食欲大增,一只大鸡吃得所剩无几,一条蒸鱼盘中仅留鱼骨和鱼头,特别那个新鲜橘红花滚鸡蛋汤,差点喝得连碗都不用洗。我抚摸着肚子问同行,“沙司鸡的味道怎样?”他拿起了一条鸡腿的骨嚼了嚼吮上几吮说,鸡肉就不用说了,真的是骨头都酥脆有香味。
吃饱喝足,按照厨房师傅的指引,我们登上平定万亩橘红园,尽情享受那盛开的橘红花海,尽情深呼吸着那橘红花香。
漫行于白雪夹黄金的橘红花海,同行突然指着一簇含苞待放的橘红花惊讶地对我说,你看,那串橘红花多漂亮!
随着他的惊喜,我把眼光往那串鲜艳花儿瞧去,啊,真象旧时外婆家切开的温包菠萝蜜,乳白的花瓣,金黄色的花蕾,一串串上小下大往下吊。
我们一边聊天一边往山上走,眼看那纷飞的蜜蜂多像勤奋的化州人,一圈圈地在花蕊中采蜜,采完这一株又飞过那一株,采完这一朵又飞过那一朵。
在一棵树形有点独特的末橘红树下,两只金色花蝴蝶,肩并肩地扇着双翼,时而往花丛中飞去,时而向花蕊中站立,多像一对初恋情人,动作扭拧,舞姿优美。我说,要是我也能如蝴蝶一样,傲立于花枝上,盘旋于花丛中,该有多惬意!
同行满面堆笑对我说,不要想得那么天真,也许这样美丽的橘花丛下,真的有恋人卿卿我我,他们在花前月下,以花为证,规划未来。
说话间,突然真的一对青年男女出现在眼前,他们时而轮番在橘红花下拍照留影,时而抚摸着鲜艳向上的橘红花用眼观,用鼻闻,时而又拾几朵掉落地下的橘红花放在手心上搓,时而又如刚才的那双花蝴蝶,肩并肩前行。
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橘花世界,怪不得厨房师傅才叮嘱说,弄不好还会在橘红花下坠入爱河!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橘红花,我让这翠绿的橘红树,粉的带黄的橘红花深深吸引,观着它的鲜艳,闻着它的花香,我来到一株老橘红树下,看那手指般大小的橘红果,如一个个小精灵,在花丛绿叶下,探头探脑,煞是可爱;看那一朵朵四片朵瓣托起花蕊的橘红花,我就想到护花使者,想到未来的平定,化橘红助推经济发展,助力经济繁荣,想到橘红果“平咳定喘”的功效,我想“平定”是不是“平咳定喘”的代名词!
平定橘红,化州橘花,你的柔情,你的亮丽,我一时半会不能看尽,唯有明年今日再来。
离开平定,怀着对化州革命烈士的敬仰,我们又来到柑村红色教育基地——南路革命历史纪念馆。
柑村是革命老区,走进纪念馆,馆中陈列的革命烈士的事迹,让我深深感动,肃然起敬。
叶致英,是一位巾帼英雄。自小就放弃优渥的生活,背叛家庭积极投身革命,在革命遭受挫折时,仍坚定信念,毅然卖掉自己的嫁妆,筹资解决革命党人所遇的暂时困难。叶致英在一次执行任务中,让敌人发现抓捕。敌人在叶致英的身上使尽极刑,手指扎竹签,口中灌辣椒水,身体坐老虎櫈,以此逼迫她说出党内秘密。然而,小小年纪的叶致英,任凭敌人的软硬兼施,仍强忍疼苦,与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对革命秘密只字不提。敌人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于1946年10月,用巨石碾压她的肚子,把灌注的辣椒水从口中鼻中流出,叶致英壮烈牺牲,时年仅20岁。
李卡,大学毕业后,投身于拯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中的革命,在韶关一次战役中负伤,躺在草丛和户体底下,让敌人发现,在关键时刻,把党的秘密情报撕碎吞下肚里,1949年9月4日在韶关英勇就义时年27岁。
1948年11月牺牲的赖培坚……
对于化州的红色历史,在编写《中国红色保密故事系列丛书一一印迹》时,我多少有所了解,在收入麦其赞、麦善庆父子的保密故事时,我就深有感触。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化州人作出了巨大的牺生与贡献,一批烈士不惜献出年轻的、宝贵的生命……今天,目睹他们的遗像,亲览他们的事迹,我心里无不深深振憾与崇敬。
一位位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富强,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不怕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一段段的历史故事,让我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通过对烈士的缅怀,通过对往事的追思,我们应该懂得,人应当自强,祖国有我,强国有我!
离开柑村革命历史纪念馆,心情不能平静,步出纪念馆门口,我不禁低头沉思,回顾历史,我们当思什么,展望未来,我们当做什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是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
缘来缘去缘化州,此次又在化州“缘”了两天,化州好吃品赏了,化州橘红花欣赏了,化州红色历史缅怀了,化州现代化建设参观了,离开化州,我感觉意犹未尽,仍觉还有几句心里话不吐不快。
此次“缘”化州,缘起对黎(贵)先生、刘(莲)女士的盛情邀请,坚持对他们不打扰是出于真情而细致的深思熟虑而决定的。化橘红赏花节,一年一度才一次,今年应该更热闹,更隆重,各地宾客云集,各级领导莅临,为了这一喜事,估计两位都忙得如陀螺,不能为了我这馋嘴的“吝啬鬼”而影响他人,不出所料,3月14日的黎贵,就比我在橘红花上看到的蜜蜂还要忙,刚参加完化州市作协助力百千万工程采风座谈会,就马不停蹄到吴川湛江机场接人,回后又即到茂名高铁站迎宾,这一分一秒的时间,对于黎贵来说,都是宝贵的。我想,这到化州赏橘红花的人,在赞美橘红花绚丽的同时,也应该赞美黎贵的敬业,更应赞美化州人的热情!
忙碌的刘莲、黎贵,热情的化州朋友,我们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