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泰国往事

作者:星星   发表于:
浏览:17次    字数:2983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12篇, 月稿:12

  两年前,结束阶段性的工作,我从泰国返回国内。不过,我还是会时不时的回想起,在泰国那段建厂的经历。

  2021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被单位派往泰国,负责筹建一个海外工厂。那时候,全球正处于一段非常特殊的时期,各国之间,几乎都中断了相互之间的来往。要到泰国出差,还得提供充足的书面理由以及单位的担保,领事馆才会发放签证。

  听说我要去泰国出差,所有的朋友都劝我:千万别去,情况这么严重,小心被感染了,还是留在国内安全。坦白说,我的心里,不是没有犹豫过,又不是金刚不坏之身,谁能确保去了泰国会不被感染?但,这是工作需要,我实在开不了口,去告诉领导说我不想去或者说是否能推迟出发。

  只不过,毕竟是凡夫俗子,对病毒的担心,使得我的内心始终有些压力。于是,趁着国庆假期,悄悄地去了一趟峨眉山。到了金顶,我跪在普贤菩萨的金身面前,祈求菩萨保佑我:一是在国外平安顺利、安全归来;二是完成任务,顺利建设公司的第一个海外工厂。

  10月18日一早,我独自一人,搭乘航班,通过广州转机,到达曼谷。在指定的酒店里,隔离了一周时间。结束隔离之后,我立马搭车,到泰国的海滨城市芭提雅,这里距离工业园区比较近。

  在酒店里安顿下来之后,我便按照事先的工作规划,紧锣密鼓的联系当地的工业园区,对园区的厂房和土地进行考察。由于处于特殊时期,之前热闹非凡的芭提雅,现在仅有少数几家酒店开门营业,在我住的酒店里,客人才寥寥几个。整个城市空空荡荡,绝大多数的商铺都处于关门状态,即便是白天的大马路上,都很少见到车辆和行人。到了晚上,更加可怕,那时候有宵禁,宵禁是从晚上9点开始,但是到了六七点钟,整条街便一个人也没有,寂静得瘆人。有次我从园区返回酒店的时间比较晚,待洗完澡后,走出酒店想吃晚饭,结果,看不到任何一家餐厅开门,昏黄的路灯底下,就我一个人站在那里,感觉氛围十分压抑甚至有点恐怖,不得不放弃晚餐的打算,赶紧返回酒店。

  12月初,与园区达成厂房和土地的初步协议。公司又派了两名员工过来泰国,这下有伴了。这时候,泰国政府也解除了宵禁,管控似乎有放松的迹象。

  接下去就是与园区签署协议。然而,不幸的是,刚过春节,我们当中的一位同事感染了。而我和另一位同事属于密切接触者,不得不按照规定居家隔离。

  我预感情况不妙。果然,几天之后的一个早上,起床后,我发现自己不仅全身酸痛,而且头疼欲裂。赶紧拿出快筛检测,糟糕,确定感染。不一会,另一位同事也发来信息,说他也检出感染了。泰国政府有指定的隔离地点,救护车“呜哇、呜哇”鸣叫着,送我们过去隔离。坐在车上,大家脸色沉重、相对无言。

  虽然心理上已经有所准备,一旦发现被感染了,心里还是沉甸甸的,不知道要如何和国内的亲人交代。考虑再三,我叮嘱大家,除了上级领导之外,尽量不要对其他任何人透露感染的事。原因在于,第一,只要没有造成生命危险的迹象,没必要进行消息扩散;第二,一旦扩散,容易引起家人和同事恐慌。我本人,也是后来回国之后,才透露曾经感染的事。还好,隔离期间除了接受治疗,还顺带解决了吃饭问题。好过我们在居家隔离期间,没办法出门买饭,只能用方便面来果腹。

  病愈之后,赶紧把耽误的工作补上。厂房交接、招聘新员工、供应商选择等一堆事。我当过管理者很多年了,但是,从来没有试过要管那么多、那么杂、那么细的事。

  事实上,一个海外新工厂的成立,方方面面的事非常多,凡事都要考虑周全。我是负责人,责任所在,事事都要抓。三个人之中,只有我会开车,日常就是兼职司机;公司派来的采购员既不懂英语,也不懂技术,说不出产品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在那种情况下完全指望不上他的角色。我不得不兼职采购去和供应商进行沟通;为了让新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还要考虑怎么样在不需要花太多钱的情况下,适当的添置相关物品,让员工感觉到温馨和便利,有受到尊重的感觉,从而把工作做好……

  这期间,我也同步向泰国政府申请投资优惠证书。经过几个月堪称“艰苦卓绝”的解释和沟通,并且提供了无数次的文字资料及无数次修改稿,终于有一天,政府官员打电话给我,政府决定批准我们的投资项目。别小看了这份投资优惠证书,这可是投资泰国最为核心的文件。有了这个文件,海外投资才是合法的,而且泰国政府还会给予大幅度的投资优惠,最重要的是允许公司拥有100%的股权,不需要当地人参股。

  后来便是安装设施、设备,以迎接工厂验收,期间还要对新员工进行技能培训。我有意安排所有办公室人员、包括后勤人员也参与培训,正所谓“创业艰难百战多”,目的是让大家在海外建厂的初期,能够亲身去感受、去参与生产,真正能体会到创业的艰苦,而不是只会坐在办公室,指手划脚或者干脆袖手旁观。

  产线和工厂设备安装完毕,马上就有一个发往美国的订单需要量产。

  那个时候,我面临着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新厂房、新团队、新设备、新产品、新物料、新的产线员工,在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不同的语言环境底下,需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一个订单。应该说,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很大。理论上,我需要一定的时间,至少先做一次小批量试产,来验证设备和产品,从而根据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整改,然后才正式量产。可是,条件不允许。这一上来,就必须要真刀真枪的干,而且,只能成功,毕竟,这是真实的订单啊。

  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做好首次量产,这是建立信心的基础。话是这么说,真正做起来,可不是一个誓言那么容易。尽管正式生产之前,我已经做过兵棋推演。但是,从投产开始,还是状况百出,员工不断的反映问题给我:一会说线上员工不够;一会说物料供应不上;一会反映质量问题……

  由于特殊时期,原来规划的从国内外派的协助人员没到位,但我不能被困死,我自己也是资深工程师出身,于是组织现场有限的技术力量商讨解决方案,然后尽可能的协调各方面的资源提供支援……

  就这样,渐渐地,问题逐步解决,员工越来越熟练,产品也越做越顺。

  由于生产线上人手不够,之前的培训就派上了用场,我干脆动员办公室的员工上产线帮忙。令我十分感动的是,除了有两名国内外派的男性中层干部自愿留守办公室之外,其他所有办公室的泰籍女员工,连同司机和保洁,都自觉自愿的填补到缺失的产线岗位上去了。八九月份的泰国,车间里闷热异常。在产线上干体力活,一会儿就汗流浃背,全身上下连同贴身的衣服都湿透了。我是现场的统筹指挥兼杂工,对此深有体会。上午出一身汗,中午休息的时候干了,紧接着,下午又是一身汗。交货的时间很紧,没办法,我也只能狠下心来,安排每天加班到晚上8点,周末也必须加班。量产的那一个月里,只休息了一个周末,把大家累得是人仰马翻。

  就这样,经过大家的努力,泰国新工厂的第一次量产,终于还是保质、保量而且按时交货,我们交出了完美的答卷。完工的那天晚上,我非常高兴,下班时,我带着翻译,站在工厂的门口,和所有的员工一一握手,代表公司,向他们表示真诚的谢意。

  时光匆匆,两年过去了。我也已经离开了原来的岗位,离开了原来的单位。不过,那一年多来泰国建厂的经历,深深的刻印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段时间,流过汗,也洒过泪;有过委屈,也有欢乐。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不知道后来的管理者,会不会想到我这个曾经的开拓者?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做到了问心无愧。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73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