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我的文学之旅

作者:美美   发表于:
浏览:22次    字数:2899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25篇, 月稿:25

  “作品是立身之本。”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的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在文学领域中作品的核心地位。对于作家而言,唯有凭借优秀的作品,才能在文学的天地中立足。而铁凝所提及的“陌生”与“难度”对散文的拯救,也让我们深知,创作并非易事,需要不断地探索与突破。

  回想起2001年,我首次向《舟山广播电视报》投稿的经历,那是我文学旅程中的一个重要起点。可当时收到石林编辑的退稿和回信,仍然记忆犹新。

  “陈红姐同志,由黄绿生转来的稿件收悉。此稿生活气息较浓,有一定的文字水平,但文章的学生气太强了(我不知你的芳龄多大,可能不好意思了。)一是希望你多读点书,特别是一些作家的文章。如购几本《散文》《散文选刊》等刊物看看。二是多写,我刚开始搞创作时,写一百篇才有一篇可发表。但我不是写出来了,而且现在回过头去,过去的退稿是一种历史的记录,翻出来重写后,又成了一篇好文章。现实中多观察生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这封回信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当时有些迷茫的创作道路。从那以后,我深刻意识到自己创作理念的局限。之前,我更多是凭借自身的生活感悟和较为稚嫩的文笔进行创作,缺乏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深入研读与借鉴,导致作品带有浓厚的学生气。

  承蒙石林编辑的悉心点拨,我自此开启了每周奔赴舟山图书馆借书阅读的求知之旅。于阅读的浩瀚海洋之中,我仿若一位勇敢的探索者,尽情领略着不同作家那风格迥异的创作魅力与精妙技巧。有的作家宛如心灵的画师,擅长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勾勒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的则似叙事的巧匠,以别出心裁的叙事架构引人入胜。犹记在阅读原知音杂志编辑赵美萍所著之《我的苦难,我的大学》(后再版更名为《谁的奋斗不带伤》)时,我被书中的故事深深触动,泪水几度夺眶而出。忆起当初,我还曾循着《知音》杂志上的电话致电赵美萍,诚挚地倾诉:“我一定要向您学习……” 随后,我满怀热忱地撰写一篇读后感投往《知音》杂志社,却遗憾地遭遇退稿,只因《知音》杂志并无读后感这一栏目设置。

  而石林编辑在信中说要“多写”这一宝贵建议,恰似一阵强劲的东风,更加坚定了我在创作之海上破浪前行的决心。每一次创作皆似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那些被退回的稿件,亦不再是令我心灰意冷的沉重打击,反倒化作我创作之路上的坚实基石。我于一次次的失败中,如海绵吸水般吸取经验,重新审视自己的初稿,并加以精心雕琢、反复修改和完善。在此过程中,我愈发注重对生活的入微观察,努力使自己成为生活万象的敏锐捕手。无论是市井街头的烟火人间,还是自然天地间的细微律动,皆化为我创作灵感的汩汩源泉。

  2005年末,《舟山日报》的张慧飞编辑,在部队一次全体通讯员的培训和表彰大会上曾言:“你们部队有一位军嫂所撰写的《军嫂》一文,我仅见其题目便心生触动,且身为军嫂书写军嫂之事,情节与细节皆鲜活灵动。故而迅速予以刊载。”课后,她知晓是我所写,还特意在大会上表扬了我,然后又对在座的学员们说,军人撰写军事题材发于军报,军嫂写军嫂之事刊载于驻地报纸,似皆较易刊载,陈红姐写的《军嫂》内容选材甚佳,只是在行文结构上略有欠缺,未能很好地承上启下……”编辑的点拨如惊蛰前后的春雷,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在后来的几年中,我的作品接二连三被《舟山日报》和《人民海军》报刊载,也有张慧飞编辑的一份功劳……

  2022年,我退休后,来到厦门带孙女。忙里偷闲将一篇题为《爷爷带孙记》的作品,投给了《厦门日报》。不到半天时间,就在邮箱中看到编辑的回复:“稿件内容比较扎实,没有一稿多投,就给你刊发了哦。”3天后,这篇随笔真的发表了。

  后来,我又投了一篇《回归》,过了几天编辑才回复说:“文章里人称乱了。投稿前要检查好,文从字顺才投。有来稿是什么题材要写明,尤其是小说类。”

  被编辑批评后,为了减少错误率,我在投稿之前,还特地把《厦门日报》的投稿要求仔细再看一遍,其中有两条特别强调说:“一是来稿须原创、首投,不得抄袭(包括文字素材拼凑),一经发现,立即列入黑名单。不得一稿多投,同一稿请只投给本刊的一位编辑,已投别刊或一稿多投的,请如实说明。未如实说明的,稿件不予刊用。二是城市副刊投稿字数在1000字以内;文学副刊海燕投稿字数在1500字以内。超限50%的文章恕不刊用。来稿请以word文档、附件形式发送,需用笔名发表请说明。”

  接下来,我很认真地写了一篇稿件再投《厦门日报》,心想这下反复检查几遍应该没问题的,结果第二天看到编辑回复的信息,我傻眼了,因为我把文中的立冬写成冬至,编辑回复说:“今年冬至还没到好吗?!”

  回首往昔的投稿历程,有被《家庭》编辑多次要求改稿的,其中也有一段话如敲山震虎的回复:“打磨稿子,不是删稿啊。请你改稿,是对你的尊重,我如果没有耐心,就直接告诉你稿子不能用就行了,简单,我也工作省心啦。多少名家大咖改稿都不敢像你这样做的,至少几天,你几分钟就给到了,文字锤炼,故事生动性,大小标题都要细细琢磨的啊。做了30多年编辑工作,你是改稿最快了,要质量啊。”看到这段文字,如上学时作业没做好,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面批评一样难受,后来再改也不知从哪动笔,每天为改稿吃不香睡不着何苦呢?而《家庭》稿件这么难上,我想顶多不投也罢了。

  可气归气,过了几天我再看一遍自己投的稿件,确实还有很多废话。特别是语言上的口语化,内容上的老套话。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我再次沉下心来,根据编辑的提示和要求,对原稿再次打磨和认真修改后,我的稿件《带儿经验无法复制,我从实习奶奶做起》,终于在今年5月份上了《家庭》第10期。

  而近日,我的一篇近七千字散文《守月》发表在《海军文艺》杂志上后,很多文友向我索取投稿邮箱,然后跟风投稿。结果编辑从邮箱中收到大量不符该杂志要求的稿件,就对我说:“我猜给我邮箱发的都是你读者群投来的作品,麻烦您和他们说一下,《海军文艺》只收海军题材故事,且字数3000字以上,我邮箱里很多投稿都是非海军部队题材的,这些都无法登,可能他们不知道。而一开始我每个邮件都回,现在多了就顾不上回复了,也不想打消他们积极性。”

  是的,《海军文艺》要求的稿件是现代海军题材的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影视或话剧剧本、诗歌等等,3000字以上(诗歌除外),展现海军生活、海军官兵精神世界的作品。如果投的稿件和该杂志的投稿要求不相符,写得再好也刊不了呀!

  历经悠悠岁月的磨砺与沉淀,我从一位懵懂无知的文学爱好者,如破茧之蝶,逐渐蜕变成长,成为福建省作家协会的一员。并在《人民海军》报《家庭》和《军嫂》等诸多报刊杂志上留下了自己的创作印记。但这些稿件大多是经过反复改稿,编辑精打细磨,才勉强上了报刊和杂志的。要想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作家,在文学这条路上,还需要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

  在此,我最想感谢的是,石林编辑当初写给我的那封信,没有他的关心和鼓励,也就没有我后来的努力和坚持。

  投稿的经历,不仅是我个人文学成长的见证,更是众多文学创作者在追求梦想道路上的一个缩影。它让我明白,在文学的世界里,坚持与学习是永恒的主题,唯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用优秀的作品说话,才能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真正践行“作品是立身之本”的理念。

  2024年12月15日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24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