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月的长河中,雷锋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灯塔,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之路。然而,当今社会中却出现了 “遇到老人摔倒扶不扶”“碰上老人晕倒救不救”等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使得人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变得更加谨慎和犹豫。“雷锋走远了”成了许多人的感慨,“雷锋精神过时了”也似乎成了不少人的遗憾。鉴于此,笔者借助思维六个层次深度解读雷锋精神,探寻其在新时代的深刻内涵和无限价值。
一、环境层: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时代坐标
雷锋精神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阶段。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1960年初苏联单方面决定撕毁与我国签订的合作合同,撤走援华专家,停止供应各类重要设备和关键部件,使我国许多在建项目处于停顿、半停顿状态,党和政府面临国内外诸多困难和压力。在这种大背景下,迫切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雷锋正是这个特定时代的先进典型。
雷锋于1940年底出生,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孤儿,饱尝了旧社会的各种苦难。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政府的关照下上学读书,毕业后在生产队担任秋征助理员,后在安庆乡政府、望城县委担任通信员、公务员,并成为机关里最年轻的共青团员,并被评为县委机关工作模范。后来选调到鞍钢担任推土机手,在一年多时间里,他先后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 次被评为标兵、18 次被评为红旗手,还荣获鞍山 “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荣誉。1959年12月,雷锋光荣参军,成为一名汽车兵。他努力钻研汽车理论和驾驶技术,仅用一个多月就通过了驾驶员考核。分配到运输连后,又创下了8个月安全行车 20346公里的纪录,入伍不到一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代表着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成为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克服困难的精神动力。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总结宣扬了雷锋的先进事迹,开展了 “学雷锋、赶雷锋”运动。1962年 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全军率先掀起了学习雷锋精神的高潮。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刊发了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并赋予了雷锋精神丰富的内涵。之后的五年里,以雷锋为题材的各类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等广为传唱,雷锋日记也在全社会流传。各行各业都形成了学雷锋的浓厚氛围。雷锋精神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战胜困难的信心,全社会形成了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行为层:平凡举动彰显高贵品质
从行为层面来看,雷锋所做的事情看似平凡,却处处体现着他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他经常帮助战友洗衣服、补袜子,关心战友的生活;在出差途中,他主动帮助老人提行李、照顾孕妇和小孩,为旅客们排忧解难;他还积极参加义务劳动,为群众做好事不留名。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正能量,温暖了无数人的心。毛主席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雷锋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雷锋的事迹不仅打动了同时代人,也感动着后世一代又一代人。大家用实际行动学习雷锋精神,在各个时期先后开展了“学雷锋做好事”“学雷锋见行动”“五讲四美三热爱”“雷锋就在我身边”“争做八十年代新雷锋”、评选“四个一百”等系列活动。各类“学雷锋小组”“为民服务队”“青年志愿者”等也在全国各行各业相继成立,亿万民众用实际行动争相学雷锋。先后涌现出 “军营里的好战士,校园里的好学员”张华、被中央军委授予“学雷锋模范”荣誉称号的张子祥以及“当代雷锋”郭明义、“最美志愿者”王萌萌等一大批军地学雷锋先进典型。他们坚持一生做好事,长期践行着雷锋精神,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21年,雷锋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力地激励了党员干部传承雷锋精神、赓续红色血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地纷纷搭建了学雷锋网络平台,也建立了学习雷锋的纪念馆、展览馆,学习雷锋精神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在抗击疫情、扶贫救灾、敬老救孤、恤病助残、北京冬奥会、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中,一批批“当代雷锋”不断涌现,学雷锋、当先锋的良好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三、能力层:干一行爱一行的岗位尖兵
雷锋不仅在道德品质上令人钦佩,在提高自身本领、练就过硬素质方面同样值得我们学习。他在工作中勤奋努力,不断钻研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无论是当拖拉机手、推土机手还是汽车兵,他都能迅速掌握相关技能,成为岗位精兵。雷锋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雷锋身体力行,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阅读书籍,学习毛主席著作等各类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和知识水平。他的这种不断提升自我、追求全面发展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雷锋精神学习的不断深入,学雷锋活动的重点也聚焦于“在岗位上体现奉献精神”,表现为“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全国各地、各条战线、各个岗位涌现出一批雷锋式的先进典型。比如,“八十年代新雷锋”张海迪、援藏干部孔繁森、抗洪英雄李向群、水电维修工徐虎、售票员李素丽等,他们将学雷锋体现于立足岗位、提升能力素质之中。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我们更应立足岗位,不断提升自身本领,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必须学习“钉子精神”,关注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关注时代客观需求,静下心来学习新知识、提高新技能、掌握新本领,为追求梦想、实现人生价值打下坚实基础,这正是对雷锋精神的深化和发展。
四、价值观层:坚定信仰,无私奉献
信念和价值观是雷锋精神的核心。雷锋始终坚信共产主义理想,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雷锋日记中有这样几句话:“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这体现了雷锋把听党的话、跟党走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展现出了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执着的理想追求。“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入火海,进刀山,我甘心情愿,头断骨粉,身红心赤,永远不变”,这更体现了雷锋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大无畏的精神,他愿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惜牺牲一切,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担当,正是雷锋精神的重要体现。雷锋还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而在于他为社会、为他人做出了多少贡献。他说:“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 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雷锋把自己比作一颗螺丝钉,虽然看似渺小,但在革命事业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更体现了他的敬业精神和集体主义价值观,他愿意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了集体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正是这样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的价值观,让雷锋精神能够感染和激励无数人。从 2000 年开始,党中央把学习雷锋精神作为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学雷锋活动成为强化价值引领、凝聚思想共识,着眼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当今社会,各种价值观相互碰撞,物质利益至上的不良风气在一定程度上正在侵蚀着人们的思想,我们更应该坚守正确的信念和价值观,像雷锋一样,把个人的追求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树立远大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身份层:人民的勤务员,共产主义战士
雷锋始终将自己定位为人民的勤务员,他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着为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他曾说:“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这种理念贯穿于他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他利用点滴时间做好事,便是这种身份认同的具体体现。他始终坚信,自己的价值在于能够为他人提供帮助,宛如一个随时准备行动的勤务员,只要人民群众有需求,便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同时,他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坚定地认为只有当好人民的勤务员,才称得上是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他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通过不断学习持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并以做好人好事为途径去追求共产主义理想。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着党走。我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终生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这种思想上的高度认同,让他在行动上有了明确的方向。他将自己的一切行为都与共产主义事业紧密联系起来,把为共产主义奋斗确立为自己的最高目标。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传播共产主义思想,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他的这种共产主义战士的身份认同,使他能够不畏艰难险阻,无私奉献,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
雷锋的身份不仅仅是一名普通的战士,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以他为榜样,努力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如今,我们正处于“两个百年”实现的关键时刻,每个人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都应当像雷锋那样,必须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当好人民的公仆。
六、精神层:传承雷锋精神,担当时代重任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承载着我们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传统美德,并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了时代特色。毛主席强调要 “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周总理把雷锋精神概括为 “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改革开放之初,学雷锋活动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与载体,“学雷锋、树新风”等活动被纳入以“五讲四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活动。这一时期的雷锋精神已然成为一种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的代表,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的体现,成为发展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的象征。90 年代初,随着学习雷锋精神的不断深入,江泽民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这为新形势下推动雷锋精神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提供了指引。这一时期,学雷锋活动重点体现为“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全国各地、各条战线、各个岗位涌现出一批雷锋式的先进典型。随着志愿服务概念引入中国,“志愿精神”与“学雷锋做好事”相契合。学习雷锋精神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雷锋精神被概括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雷锋精神高度重视,多次就弘扬雷锋精神作出重要论述,强调“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从构建国民崇德向善的价值体系、铸就中国精神等视角,加强了学雷锋活动的顶层设计,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
纵观60年来的发展历程,雷锋精神与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相契合,体现了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雷锋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雷锋精神是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从环境层到身份层,雷锋精神在不同的思维层次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我们从思维六个层次来解读雷锋精神,能够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其内涵与价值,更有利于全面推动雷锋精神的学习和传承。学习雷锋精神,关键在于全社会要全方位、立体式地学习雷锋精神,而不是局限在低层次上循环;根本在于紧跟时代需要、解决时代问题、推动时代发展,结合不同思维层次不断深化学习雷锋精神的深度、长度和广度;核心在于坚定理想信念、确立身份认同,坚持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着手,在提高能力素质上下功夫,让雷锋精神成为公民的人生导航,成为全社会的的思想共识和价值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