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深圳小住随笔之六——看海

作者:李林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1677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32篇, 月稿:32

  海子说:“我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诗我念了许多年,却一直似懂非懂。

  山沟里长大的我,上高中之前没去过鄱阳湖边,四十岁之前没看过海。第一次与海相遇,是在海南的分界洲岛。我自恃水性不错,莽撞地跳进海里,却被咸涩的海水呛得鼻辣眼酸。浪头打来,手脚慌乱,全无儿时在水库放牛游泳的从容。

  如今,我几乎每年都会在深圳小住。去年,女儿为了孩子上学方便,搬到了红树林小学附近,离海边不过一里地。周末,我常独自骑行去红树林海滨公园。红树林并不是红色,而且在海水浸泡之中青绿满枝,细看还有不少嫩芽。天气晴好,近岸树林下的乱石间,孩童们在翻找着小鱼小虾,不时传出新奇兴奋之声。沿岸的树下,有人睡坐草地,享受着海风、绿阴和暖阳。

  我不了解大海,可我喜欢海的那种宽阔和宁静。有几次傍晚,我沿着海边长长的防护网栏独步行走。夜色中,海面上还有点点渔火掠过,有似归家的渔船。树丛那边有一座修筑简陋的小庙,屋顶上祭幡迎风飘扬,仿佛是在召唤出海未归的亡魂。透过网栏,远处总有缓缓漂浮的舰船。我心想,他们才是这片大海真正的亲人,或许只有他们才真正熟悉大海。

  我也有过与大海的亲密相处记忆。那年暑假在青岛的海边,我们接连几个傍晚都扑进海浪中嘻泳。待夕阳西去,几个同伴就在海滩边的露天排挡,吃着新鲜的海味,唰着大把的烧烤,喝大桶的啤酒;海风吹拂,感觉真有似飘飘如遗世,很是畅快。记得一个夜晚,我还借着酒饮微醺、对着黑漆漆的海面胡乱写下:“问古贤苏家;夫风无雄雌之异,人若有定,何来遇与不遇之变?”至今想想还蛮有意味。

  在深圳的每个周末,我要送外孙女到“滨海艺术中心”参加合唱团的定期集训。有次闲暇中,我在附近的“钟书阁”买了一本《经典古文诵读》,很是欢喜。那时的我,真想找一片空旷的海边,面朝大海,把书打开……。曾几过往,每当读到“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我总渴望有一天能找到它真实的海景。可当我坐到观海台阶的最高处,这里却看不到海的蔚蓝。一条横跨海湾两岸的高架公路桥,似乎让这片海成为了一块封闭的港湾。桥上车流不息,空中不时有飞机轰鸣。欢乐港湾,我却难以感受到那份热闹和欢快。夕阳西挂海边,我独自凝视眼前,高高的摩天轮在余晖中缓缓转动,海边有连片的绿树青草,还有草地上迟迟不愿归去的人群。

  或许是因为是久居都市高楼之间的压抑,一段时间我特别想去那种开阔的海边走走看看。听说深圳看海比较理想的地方是大海沙和小梅沙。我不喜欢热闹,不愿混入假日的人潮。于是,有个阴雨天的周末,我一个人带着雨伞来到大梅沙的海边。

  阴雨之下,海的远处风帆点点,近处浪涛迭起、水花飞溅。我觉得雨天的沙滩上有许泥泞,所以我更喜欢礁石海岸,散落而坚定,干净而纯粹。我沿海边栈道找到山边一礁石群上坐下,白花小浪不时亲近我的面前。这里只有海的声音,没有游人、没有叫卖、更没有尘埃。眼前的大海,似乎是展示在天与地之间的硕大绸锦,它托举着土地,而土地拥载着我们这些蝇营狗苟的生活。此时此地,曹操的《观沧海》蓦然浮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海,不在意人世的变迁和生命的代谢,它只遵循月球的牵引,似乎漠然置身于我们的时间之外。周国平说,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我觉得此时的海边,有人嬉水踏浪、有人玩沙拍照;而我正在一个安静的角落独自坐着,一个人静静地看着这无边无际的大海,听着潮水永恒的呼吸。我喜欢这种感觉。

  凝坐许久,不知不觉好像微风吹走了细雨,起身时才发现坐处己经湿透,说不清是海水还是雨水。

  返程途中,我走错了地铁站的出口。在这些高楼大厦之间许久找不到回家的方向。在我的眼里,这一幢幢摩天大楼,象复制粘贴的积木,让人晕头转向。后来女儿调侃道:“现在到我们家,只要朝着大海的方向,你就不会迷路。”我想也是。对诗人而言,海是自由的隐喻;对于我,它是坐标,是一扇窥见世界本来的窗——开阔、深沉、恒久!

  四月的深圳,小叶榄仁的绿荫滤下细碎阳光。沿着树影走向海边,总能寻得几许澄明。

  2025.4.19

【审核人:凌木千雪】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38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日记大全

查看更多日记大全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