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首探2025上海车展:务实中启汽车新程

作者:阿索阿索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3017  手机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5

  昨天在第一个专业观众日去看了上海车展,参观门票是在官网上申请的,非常顺利地就审核通过了。后来听车研圈的同学们说,他们申请的专业观众票被拒了,一股幸福感油然而生,这张“专业观众”门票的稀缺性和含金量马上拉高了很多!

  官方的正式开展时间是10:00~19:00,让我多少觉得有点意外这么晚才开始,自己热切期待的心情,不允许我等到10点才入场。另一方面,也怕堵车,所以我7:30左右就从嘉定出发,8:30就到了附近停车场。

  步行到达南入口,入场程序已经可以正常办理,进去后差不多9点钟。

  这里要提醒一下开车的朋友,离南入口比较近的P1和P7停车场(这是经过同事亲测确认的,也许还有其它停车场)是按照小时收费的(每小时6元),而北入口对面的P停车场是全天20元,比较划算,走的路稍微远一点。

  进去后吃了碗66元的康师傅半筋半肉牛肉面,就开始了一天的参观之旅。因为晚上还要聚个餐,我差不多4点半离开的,中午花了半个小时吃饭和短暂休息,全天7个小时都在“赶场子”,总计走了差不多2万步,腰酸腿也酸,就差抽筋了。

  好在是首个专业观众日,又是工作日,场馆内并不会感到拥挤,也没有高分贝音响的狂噪,所以整个参观过程还是比较舒适。

  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参观后的感受,管中窥豹,仅供参考。

  总的来说,我的感觉是,今年车展更加务实和理性,没有以往的喧嚣和浮躁,又不失创新和活力;国内国外厂商,无论整车还是零部件,百花齐放,各显其能。具体来说,有下面几点:

  一

  少了模特和音响的喧嚣,多了自媒体博主的现场卖车

  一如前几届,专业模特秀比较少,更不用说“擦边”举止了。舞台走秀很少,少量的车模也基本是以静态展示为主。

  福特展台的姑娘们统一梳着辫子,而且把代表公司的蓝色丝带编在辫子里,可以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另外,场馆里不太能听到高分贝的炸街音响或者现场主持人撕心裂肺的呐喊,偶尔能听到高音喇叭里传来的动感音乐,也让人感觉到舒适和愉悦,让疲惫的参观者的热情燃烧起来。

  整车厂的营销工作现在不靠舞台上的吼了,改成了更加务实和流行的现场直播带货,既有“野生”的流量博主,也有官方的自媒体直播。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展台都设了小咖啡吧,除了用来招待VIP访客,也有把提供咖啡作为幸运观众福利的(不是面向所有观众,要参加现场的活动)。据说长城汽车的老大魏建军还亲自现场给观众制作咖啡,“收割”一波流量。

  这不得不说是本届车展的一个小特色,发粗制滥造又不实用的小纪念品或印满广告的购物袋的厂家少了,改成请观众喝咖啡了。当然,流量王小米是个例外,单靠一顶帽子(据说每天5000顶),就让排队的队伍绕着场馆几圈,妥妥的人气王。

  ,时长00:25

  二

  不见“皮尺党”,更多技术控

  所谓“皮尺党”,百度上是这么说的:是指在车展上使用皮尺测量其他车辆尺寸的人,他们通常被误解为专门抄袭其他车企设计的车模设计师。但实际上,皮尺党大多为媒体人、配件供应商、改装件生产商等业内人士,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最新车型的尺寸数据,以便于工作需要。

  咱们不论“皮尺党”算不算抄袭,在车展上拿皮尺测量别人家的展车是事实。以前拿皮尺的主要是自主品牌的工程师,后来拿皮尺的以“没有见过世面”的外资企业工程师为主。

  为什么这届车展上,看不到“皮尺党”了呢?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1、自主品牌更加自信了,没有必要参考别人家的数据了(至少没有必要在车展上测量了);外资企业对中国品牌的研究也差不多到位了(以前不屑于研究)。

  2、现在市场竞争的焦点是智能网联和电池技术,前者主要是软件,没有办法拿皮尺测量;后者在底盘下面,而且有坚固的保护壳,也测量不到。

  “皮尺党”消失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观众在用专业的眼光审视和欣赏车辆,包括一些国际人士。大家既关注外观的审美,也进入车辆体验空间感、车辆的操作和功能,并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进行咨询交流。这些观众,应该既有潜在的车辆购买者,又有汽车行业的专业人员。‌

  三

  电驱动和智能网联是常态,机器人(机器狗)和飞行汽车是新热点

  现在区分“传统车企”和“新势力”有一个简单的办法:看他们是否还在生产纯燃油车,当然比亚迪是一个例外,他们作为传统车企2022年3月起彻底放弃了燃油车整车的生产。但是不管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恐怕现在找不到一家不生产电动车的整车厂,恐怕也找不到一家不配置辅助驾驶L2级别及以上的整车厂。

  尽管各个整车厂的展台都在展示自己在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领域的最新技术,但是很难成为热点了,也很难对参观者形成“吸睛”效应了。与此同时,两足机器人或四足机器狗,以及各种形态的飞行汽车成为大家的关注热点,纷纷打卡拍照。

  不过,我本人一直有个疑问:飞行器架在汽车底盘上的组合体形态的飞行汽车有什么意义呢?据某个展台的工作人员介绍,组合体上面的驾驶舱可以和汽车底盘一起组成汽车形态上路行驶,但是螺旋桨和飞机机翼部分需要拆下来单独托运,能买得起飞机的人还缺一辆跑车吗?

  四

  自主和外资都很努力,没有谁看不起谁

  无论是展台规模和档次上,还是从展示车辆和技术的丰富程度上,以及人流量上来看,外资企业和自主品牌都处于同一个水平上进行竞争。当然,从品牌影响力上来说,这和几个超豪华品牌没有参展有一定关系,如兰博基尼、玛莎拉蒂、劳斯莱斯等几个车展人气王。他们不来参展本身也从侧面说明了,外资品牌的影响力下降和自主品牌的影响力提升的事实。

  外资企业展示了更多的新能源车型和本地开发车型,奥迪更是把全新的新能源品牌AUDI作为单独展台展示,其本地化新能源车型的决心可见一斑。

  自主品牌也在大力展示自己的全球化布局和全面出海战略,看看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和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用不太流利的英语进行演讲就足见他们的全球化决心和意志。

  我们以前一说“国际品牌”就基本等同于外国品牌,现在是该为“国际品牌”正名的时候了,只要是在全球具有存在感和影响力的品牌,都应该叫“国际品牌”,而不论这个品牌诞生在哪个国家,或者总部在哪里。

  自主品牌和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甚至全球市场进行良性竞争,这是一件好事。作为消费者来说,在买车时,也需要更加地理性地从技术上和性能去做对比,而不是迷恋国外品牌,甚至对自主品牌有地域歧视,毕竟钱是自己的,车子是用来开的。

  很有意思的是,这届车展最具中国风的展台是来自美国福特的林肯品牌,不知道一众中国品牌作何感想,观众们又会怎么看。

  结尾

  说到底,车展服务的对象大概可以分为三类:造车的整车厂以及为其配套的零部件供应商、购买车辆的终端消费者,以及为汽车行业服务的第三方,包括售后、媒体、广告等等。评判车展的效果应该从这三个视角去观察,而不仅仅是看展台面积、展台装修的豪华程度,甚至人流量去打分,更不能期待意外的热点事件去引爆舆论。

  汽车市场,尤其是中国的汽车市场正处于波澜壮阔的变革期,整车厂在因市场而变,供应链企业在循着整车厂的战略而变,而终端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受市场的供给而变,为汽车行业服务的第三方不得不围绕着这个行业而变。

  所有这些汽车行业的参与方,既是影响者,又是被影响者;既有双向影响,又有多维度的互相影响,共同形成了市场,又塑造了这个行业。

  这届车展给我的感觉是,这里不再是一个大秀场,而是一个各方展示自我、进行交流和交易的公共空间。

  ​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52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