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凡中国人都知道,有一支中国海军舰队常年在红海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以确保国际远洋商船免于遭受索马里海盗袭击和扣押等严重违法行为。
在我很年轻时候,也在船上工作和学习过一段日子,所以我十分爱好学习研究航海地理知识中有关环球航海的路线,而这条印度洋亚丁湾远洋船舶航行路线,就是从中国沿海城市各港口的船舶,驶往欧洲和非洲等地中海沿岸国家最为便捷的航行路线。
最近,在翻阅我祖辈留下的旧书信时,阅读到我祖辈在清朝末年时被大清帝国皇帝派遣出任奥国大使,他从上海乘坐德国“巴宴”号邮轮去欧洲的奥地利维也纳上任。那时候,他正是从亚洲的中国上海港口登上德国邮轮驶出东海,经过福州和香港等海域之后,驶入了南海,再从南海进入太平洋,穿越新加坡的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从印度洋进入苏伊士运河,然而再从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抵达法国的马赛港。然后,他在马赛换乘国际火车,从法国马赛抵达了奥地利维也纳的中国大使馆。
当时,我的祖辈所穿越的印度洋至苏伊士运河这一段海域,就是今日我国海军舰队为国际商船保驾护航的一条重要航线。
以下这篇十分珍贵的家书信笺内容,就是我祖辈用毛笔撰写的《放洋日记》家书文字:
逸夫大哥大人赐览:揖别以来,倏巳匝月光阴之迅速洵转瞬即间耳。
近维侍祺增吉。砚祉迎羊慰如所祝。弟四月初四抵沪,初五即押夕季下船事,初六下午放洋,乘德国公司船名巴宴,饮食甚属舒服。西人最重作乐,不时闻作乐之音,并起坐处且陈设一切西洋玩具。弟坐船
一月余,故毫不觉烦闷。初八傍晚抵福州,盖此处形势甚佳,左右大山环抱,乘坐轮船进口之处,极狭两面又有巩固礟(炮)台,真所谓险要地区也。十一日抵香港,洋人大米山居,至晚明电灯无数可计,但见光眩如画,甚为有趣。十六日抵新加坡,此处华人安居者甚多,居本地人未曾见过者,一见真令人可惊可骇,满身炭色惟牙最白,真有拴义之象。十八日抵槟榔屿。弟见黑人撑独木舟来公轮船旁者,自头至足无一丝一缕,口中操钧格桀之声,询望何事揭云乞人掷标入水内,伊可下水底寻出。弟始不信,试之果验等以此为生计。念二日抵叩伦坡,弟自十八至念二日,一如抱病者,饮食不进,呕吐不止。盖印度洋内风波本大,又遇飓风故。弟更觉难过耳。初一从印度洋抵红海,至此风浪可以无虑,但炎热异常,汗流如雨,就饮冰不能解暑。初五至苏伊士河。初六至那玻利。初九至波赛(法国马赛)。
初十至真欧,阿由此改乘火车,十二傍晚即至奥系维也纳使馆,甚属宏敞洋楼七层。弟住六层,上下甚为讨厌,都内市廛比栉殿阁穿云,繁盛景象,来就上海四马路所望及来往均系马车与电车。至可种植之讲究街道之清潔(洁),无就中国所就望重吭背上海天后宫。以后凡逢有见发常,由上海转寄为需呈驻沪各国文报局李大老师,汝才印收下,请转递奥京大清使署内……
后来,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我的祖辈在驻奥地利维也纳大使馆里写信告诉家人当时欧洲战场之情景,他特地提到了那时候清末明初时的中国军队状况说道:“嗣后思战国库空虚,借债度日,陆军仅能勦贼,海军不足捕鱼,至飞机飞艇等利器更毋庸言。”
通过阅读这些家书信笺之后,我看到了前清和民国是一个非常积弱积贫中国的实际状况。由此,我为今日我们伟大祖国的百年强盛而崛起,并且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