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总是要有人打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1963年,华克毅在10几年的水面舰艇部队生活中,参加战斗和抢险救灾数十次。限于篇幅,重点写1次作战经过。同时,插叙一段唯一一次有血的教训的战斗。
1958年8月31日黄昏。“铃铃铃铃……”一级战斗警报拉响了。全体艇员在前甲板集合。一番动员后,指战员们都做好了参战的准备。
7点30分,指挥所命令:“立即出航!”
解缆,离码头,起航,怒海轻骑出动了。
艇队一出港口,迎头冲过来的,是中浪大涌。眼下正是两次台风的间隙,海区涌浪滚滚。556艇艇长宫毓滨,副艇长华克毅,望着眼前的恶劣气象,再联系到敌人最近的动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原来,封锁金门战役打响后,敌人首先丢掉了制控权,空中运输量本来就少,现在已经完全断绝了。海上运输,白天出动,遭到了我炮兵炮击;晚上出动,又遭到了我鱼雷艇袭击,也很困难。于是,就动用军舰,仗着个头大,抗风力强的优势,出来运输的是一艘中型坦克登陆舰美坚号,还有维源号,沱江号,柳江号,3艘猎潜舰护航。
灰暗的夜空中,云隙里,时而撑过一弯淡淡的新月,但很快又驶进了密密的云块里了。3艘高速炮艇,摆开一字纵队,乘风破浪向指定海域驶去。
40分钟后,艇队进入待机战,在海上漂泊着。华克毅通过话筒,再次强调灯光管控的重要性,这个教训太深刻了。
1954年6月29日。白天,517、518两艘50吨的炮艇在四母屿海面巡逻,同1艘有1240吨的护卫舰太字号遭遇。2艇机动灵活,迅速炮击,命中敌舰3发炮弹。华克毅是518艇的信号兵,由于在炮弹纷飞中保持联络畅通,完成任务出色,受到了上级表扬。当天夜里,2艇以单行队航行,518在前,517殿后,向锚地驶去。机警的华克毅透过黑幕,突然发现前方1个黑乎乎的影子。这里没有岛屿,怎么会有这个黑影?
“余艇长,左前方发现船只!”华克毅毫不犹豫地报告。
“继续注意观察!”余艇长虽然没有识别出是友是敌,但是,做了最坏的准备:“各炮注意,目标,左前方……”
这时,艇上1位陆军水兵营的战士,由于思想麻痹,缺乏灯光管制的概念,竟然打开手电筒找对方。瞬间,敌舰的炮弹暴雨般地向518艇倾泻过来。顿时,驾驶台和弹药箱中弹,桅杆断了半截,几门火炮损坏。大队顾参谋长、余艇长、副指导员和2名战士立即牺牲。
驾驶台只剩下2个人,中队长和华克毅。中队长一面指挥火炮还击,一面下令右满舵,规避敌人炮火。华克毅则是跑上跑下,向中队长报告着各种情况。
华克毅透过敌人炮弹的曳光,突然发现桅杆被打断,国旗倒在甲板上。他脑海里立刻闪过1个念头:只要有我在,国旗不能倒!他1个箭步冲过去,用竹竿支起国旗,绑在残存的桅杆上,国旗又飘扬起来。就在这瞬间,华克毅左腿感到一阵酸痛。一摸,热乎乎的,正流着鲜血。他立即用海魂衫简单地扎住伤口,咬咬牙,爬了起来。
此刻,全艇23名艇员,牺牲了7名,负伤11名,战艇已失去战斗能力。中队长只得命令:“把艇开回去就是胜利!”
每次参加战斗,华克毅都把隐蔽工作提到战斗的高度……
10点18分。“指挥艇命令,”信号兵秦卫帮报告,“准备出击!”
华克毅从那次教训中回过神来。但是,准备了好长时间,却不见出击的命令。只是远远传来隐隐的炮声。
“这仗又给别人打去了,”华克毅心头一凉,“我们这次恐怕又打不上了!”
正当大家焦急万分的时候,11点零9分,信号兵再次报告:“立即出击!”
华克毅松了一口气,马上下达出击命令。
顿时,556艇的推进器飞速旋转起来,排出层层水柱,在艇尾5、6米外喷发,激起一束束白得耀眼的高耸浪花。艇首昂起,亿万颗亮晶晶的水珠向两边喷射,又不断地拍打着主炮,指挥台,雷达帽……
“你们航向××度,航速××节,准备攻击料罗湾正南5海里的敌舰!”这是编队指挥官魏垣武大队长下达的命令,从指挥艇558艇迅速传到了556艇。
“打开雷达,”华克毅命令,“搜索敌舰!”
正副艇长早就作了分工:华克毅负责操纵炮艇,宫毓滨负责火力指挥。
“右舷××度,发现目标×个,距离×海里。”雷达兵鹿世立又接连向指挥台报告着敌我运动的变化。
艇队忽而左梯队,忽而右梯队,忽而单纵队,不断变化着队形。华克毅驾驭着556艇,紧跟在指挥艇后面。
“准备战斗!”魏大队长命令各艇。
“准备战斗!”宫艇长命令各战位。
“组成右梯队,跟我行动,攻击1个目标!”魏大队长命令。
“右20度,左满舵。”华副艇长命令。
操舵兵周友清用力转动着舵轮。转眼间,556艇像勇猛的海燕,轻捷地飞行在波尖浪谷,穿梭在指挥艇后方的左右。魏大队长发现,敌舰编队正成右梯队运动,沱江号离其它3艘舰远一点,且有靠拢的迹象。他立即下决心,把沱江号与其编队隔开,再集中兵力敲掉它。
艇队迅速从沱江号与其编队中间猛插过去。沱江号一看不妙,立即用76.2毫米、40毫米火炮进行射击,妄图凭自己的火力优势阻拦我艇队前进。炮弹激起的水柱在艇队4周高高耸起、翻滚。炮弹将碎浪卷到夜空,刹那又泼下来,战士们的脸被海水打得麻辣辣的,眼睛被海水渍得像针扎一样痛。但是,他们一个个虎眼圆睁,盯住敌舰。
艇队高速逼近,再逼近。敌我双方距离在不断地缩短着。
6000米、5500米、5000米……
随着距离的缩短,敌人发狂了,各种炮弹像倾盆大雨似地泼过来。魏大队长非常沉着,他深刻领会毛主席“大胆穿插,分割歼敌”的战术思想。他要充分发挥我军夜战、近战的优势,把艇队开到我炮最佳射程之内,真是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强敌拦于前我勇往直前。
华克毅压住浪迹,紧紧跟着魏大队长。他能理解魏大队长的战术:小艇打大舰,必须近战;只有近战,才能使敌舰大口径、远射程火炮置于死角,失去威力。
可是,那些第1次参加海战的水兵心里焦急了,连大姑娘似的薛达宏都叫喊起来:“怎么还不下令打!”
“不要怕,这些熊兵,是打不到我们的。大家要沉住气,做好准备,我们的大炮一发言,就要砸烂他们!”华克毅的心就细在这儿。他记起了第1次参加海战的心情,他窥视到了每1个第1次参加战斗的水兵的心。他在任何时候都记得刘伯承元帅说过的1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指战员冒着敌人的炮火步步逼近,把满腔怒火压在胸膛。此刻,最需要的是制怒。制怒,能有韩信的气度;制怒,能使敌人兵败如皋。
敌我双方的距离继续缩短着,4000米、3500米、3000米……
正当水兵们心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控制的时刻,魏大队长下达了“狠狠地打”的命令。557指挥艇发射了第1组炮弹。
宫艇长飞速把声力电话开关扭到发话位置,大声喊:“打!”
这是水兵怒火的爆发,这是人民意志的点燃,这是正义对邪恶的惩罚!
10几条火龙,带着曳光,越过汹涌起伏的海面,直向敌舰沱江号飞奔而去。转眼间,敌舰的甲板上、舰桥上、驾驶台上,到处都闪烁着炮弹的火光。刚才还有几个影子在窜动,现在都不见了,敌人的火力给压下去了。那些小口径火炮已成哑巴,只有1门76.2毫米的炮,天1炮,海1炮,在孤单单放着屁,且毫无目标。可以想象得出,这些家伙,都躲在安全位置,紧缩脖颈,根本没瞄,就瞎打出来了。
敌我距离,越来越近,556艇,从2000多米,打到300米。华克毅立即下达了减速的命令。这时,沱江号的位置在556艇的正左面。华克毅不断下达口令,改变着航向和航速,最后与沱江号保持着同航向、同速度运动,死死咬住它不放。
沱江号虽然是1艘450吨的中型猎潜舰,但是,比起75吨的556艇大了6倍。沱江号上有7门火炮,最大的口径为76.2毫米,最小的也有20毫米。我方火力又少又小又弱,最大火炮口径只有37毫米。
面对着占有绝对优势的强敌,华克毅的感觉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心里竟然特别的宁静和舒畅。这是由于刚才发射的炮弹发泄了他的满腔怒火?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是,有一点他非常清楚,就是要把沱江号敲掉!
宫艇长喊:“给我狠狠打!”炮弹曳光飞驰,把沱江号紧紧罩住。那门76.2毫米炮也不吭声了。指战员的意志和决心,是无形的最大战斗力!
沱江号不断冒起一团团火光,看样子没有还手之力了。华克毅则穷追不舍。
此刻,宫毓滨一面指挥着火炮射击,一面观察着海战势态。
“信号兵!”宫艇长突然呼叫秦卫邦,“立即向指挥艇报告,敌舰在你艇170度左右!”
557、558两艇接到报告,迅速赶到,会同556艇,再次向沱江号发起了猛烈攻击。
这下,沱江号被打懵了,腿也打瘸了。看它的肩膀1高1低,带着千疮百孔的躯壳,歪歪扭扭向台湾方向爬行。但是,这艘作恶多端的沱江号,连上帝都不宽容它。不一会儿,沱江号葬身海底。
华克毅从指挥台走下来,明月已从云层里钻出来,趁着月光,他从艇首绕到艇尾,仔细查问和观察。然后,风趣地说:“我说嘛,这些熊兵们打不到我们的。”
甲板上,炸开了一阵笑声。那笑声,和大海一样奔腾、粗犷、豪放。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