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日记

我的新兵班长

作者:康维英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3044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10篇, 月稿:10

  1991年冬天,我戴上大红花,生平第一次坐火车。经过20多个小时的硬座,一路颠簸到达军营。这一折腾让我对坐火车的好奇与奢望彻底消失了,幼年时那些关于远方的憧憬,在这一刻戛然而止。

  新兵班长,是我踏入军营后接触到的第一个“大官”。都说班长是军中之母,兵之头将之尾,正是我军旅生涯的领路人。常言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班长的军事素质,直接决定了新兵的军事水平,什么样的班长,就能带出什么样的兵。

  我的新兵班长叫陈传进,来自安徽霍邱县,身形瘦瘦黑黑,看起来还有些斯文,说话时甚至带着点腼腆,一点都不像是个军人。初次见到班长是在新兵分班的时候,我们背着60多斤的行装,从驻地火车站步行10多里,一路灰头土脸,终于到了新兵集训地——教导队。那是一座陈旧的干打垒砖瓦房,外墙的石灰皮剥落大半,露出斑驳的砖块。新兵班长们早已等候多时,他们的脸和手都黑红黑红的,那是典型的高原红,二十来岁的小伙子,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了五六岁。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是从高原青海过来参加集训的,新训团是临时组建单位,人员都是从各个支队抽调而来。

  经过一路奔波,大多数新兵都疲惫不堪,像喝醉了酒似的,东倒西歪。在班长们的帮助下,我们提着背包集合列队,等着点名分班。连长拿着花名册点名,按一二三四班的顺序,点到名字的就跟着自己的班长回班。随后,按照班长的指示铺床铺、打扫卫生,那时我真切地感受到,班长的权力可真大,他安排什么,我们就得做什么。

  我来自农村,身体素质还算不错,比城市兵更精神些,这点苦对我来说不算什么,不像城市兵那么娇弱。开饭后,班长问:“谁跟我去打开水?”看着其他战友疲惫的样子,我自告奋勇地跟了上去。去打水的路上,我小跑着跟在班长身后,心里满是好奇。班长肩上一粗一细的军衔,走起路来挺胸抬头,精神抖擞。我也学着他的样子大步走,可总觉得浑身别扭。后来经过训练,我终于能和班长走得一样自然了,那时我才知道,那年班长是下士军衔。

  休整一周后,紧张的军事训练正式开始。别看班长平时斯斯文文的,喊起口令来却气势如虹,声若洪钟,军事素质更是没话说。训练时,他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严格要求,绝不放过任何瑕疵。课间没完成好的训练科目,就得加班加点练,直到达标为止。每次他吹口哨让我们加班训练,我们心里都满是埋怨。班长却说:“你们练不好,丢的不只是自己的脸,往小了说,丢的是班长的脸;往大了说,万一上了战场,丢的可是自己的命!”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我心里,成为我坚持训练的动力。训练不到一个月,团部开始抽调临时公务员、卫生员、报道员,很幸运,我被调到团部当报道员。主要工作是办简报,去基层连队收集训练信息,团部开会、会操、大型活动时负责照相,也就是所谓的“基层采访”,回来后再编稿。一开始我还觉得挺神气,可后来才发现这活儿不好干。这是编外工作,本职工作还是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班长在训练任务上对我从不松懈,因报道任务耽误的训练时间,必须补回来,尤其是晚饭后,成了班长给我“开小灶”的主要时段。

  那时候办简报可不像现在有电脑这么方便,定稿后要刻在腊板纸上,再用油印机印出来,最后还要装订分发,每周一期。写稿编稿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就因为这个,我还差点出了大问题,幸好班长及时提醒。当时每个连队都有评比,除了军事训练,政治工作也很重要,主要看简报上稿量、橱窗专栏、党团活动,这些都是由分管的中队指导员主抓,大家都非常重视。

  有一天,班长单独把我叫过去。我以为又是要“开小灶”,扎起腰带就往操场跑。班长打了个手势,我又赶紧回来。他左右看了看,神神秘秘的,确定周围没人后,凑到我耳边小声问:“二连指导员的稿子,你是不是一篇都没用过?”我一脸茫然,问:“二连指导员是谁?”他说:“董××。”我想了想,说:“我不记得他有没有投稿。”班长刮了下我的鼻子,说:“就你牛,走,跟我去看稿件。”我把班长带到团部办简报的办公室,找出废稿一看,前三期里,这位指导员的稿子一共有8篇,可一篇都没用过。我刚想解释,说这些稿子没新闻性,都是些正常的学习训练内容,没什么特点,而且……。还没等我说完,班长直接把稿件抢过去,看都没看就说:“必须用,不然有你好受的。”看班长这么严肃,我知道自己闯祸了。那天晚上,我偷偷加班,把印好的50本简报全部作废,重新排版、刻印。第二天,班长第一时间拿着班里分到的简报来找我,问怎么只有董指导员的1篇。我说有2篇,班长着急地说找不到,我指了指“二连供稿”四个字,班长笑了,说:“你小子变机灵了。”同一期简报刊用同一个人的两篇稿件不太合适,全团1000多人,每次收稿上百份,再加上领导讲话、工作动态,版面有限,根本编不了几篇稿子,还不能重复,压力确实不小。现在想想,自己一个新兵蛋子,竟敢“枪毙”指导员的稿子,他可是个大官啊,当时要是没班长提醒,被指导员穿小鞋可就惨了。后来,班长还一一列出各中队连长、指导员、排长的名字,让我以后机灵点。当时我没太理解,到了老兵连才明白班长的良苦用心。训练和工作还在继续,班长还是一如既往地严格,我也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无论是队列、器械、射击,还是五公里越野,别人能做到的,我绝不落后。当然,我也有闹情绪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工作多,训练时间少,动作差不多就行,可班长从不放过。每次他让我出列“示范”,我都觉得在战友面前很没面子,就跟他对着干。他举起皮带,说:“信不信我抽你!”但皮带始终没落下来。事后,他会把我单独叫出去,耐心地做思想工作:“这不是针对你,对自己的放纵就是对敌人的仁慈。现在不加强训练,保卫祖国就没本事。一旦国家需要,没有过硬的本领,就会造成不必要的牺牲。”在新训军事科目考核中,我的各项训练科目达标,几乎科科优秀。

  因为我工作的特殊性,班长在生活上特别关照我,对我也格外宽容。他经常问我训练累不累,饭有没有吃饱,我因为工作原因经常错过饭点,他就隔三岔五去连队隔壁的中灶——新兵团领导食堂,找老乡要馒头给我,因为我是北方人,爱吃面食。闲暇时,班长还会教我们洗衣服,在伙食团帮厨时,教我们怎么洗菜、炒菜、蒸馒头。

  记得有一次,我心情不好,约了老乡偷偷喝了酒。我们这点小动作,自然瞒不过班长。他把我们叫到营房后面,不分青红皂白把老乡训了一顿:“以后再带他喝酒,我给你处分!”其实是我约人家喝的,害他挨骂,我心里挺过意不去。当时班长要求新兵新训期间是不允许喝酒抽烟的。

  三个月后,班长完成训练任务,回到了原单位,我们下到老连队,开始了新的军营生活。班长住在团部外面的一营,我分到了团政治处,基本没时间见面。有一次外出,我偶然遇到了班长,他还是那么黑瘦黑瘦的,穿着一身便服,他告诉我,他要退伍了。那次匆匆一别,我就再也没见过这位对我严格要求又关爱有加的老班长、老大哥。虽然离开时我们留了地址和他家的电话,可那时部队没有座机,手机更是没听说过,也没有QQ和微信。那些年,国家改革开放飞速发展,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很多老城都改建了,原来的住户大多搬离,一旦失去联系,再想找到就难如登天。

  直到今天,我还是没能联系上班长。说实话,是我一拖再拖,现在信息这么发达,我却一直没主动联系,总觉得没什么值得炫耀的成绩向班长汇报,想着等有机会再说,就这样一次次打消了联系的念头。如今我已自主择业了,和班长也分别30多年了。我相信班长一定生活得很幸福,我想告诉他,我很想念他,感谢他对我的严格、关爱和包容。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相信很快就能联系上班长,期待我们再次重逢的那一天。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88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成长日记

查看更多成长日记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