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日记

橹声欸乃

作者:王国成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1539  电脑原创
级别: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5

  我15岁那年,春分来得特别早。河岸的柳条刚抽新芽,堂叔便在我家门槛上磕了磕旱烟杆:“走,带你学摇橹去。”

  走过大岭,见河埠头拴了条老木船,船帮上结着去年的青苔。堂叔解缆绳时,橹柄磕在船舷上,发出空荡荡的回响。我学着他的样子,攥住碗口粗的橹柄,却像抱了条活蹦乱跳的草鱼,木橹哧溜一声,从掌心滑脱,溅起的水花惊飞了岸边的白鹭。堂叔抱起橹,对准铁橹栓,双手扶着,让我再摇橹。我一手握住橹柄,一手抓紧橹绳,脚摆成八字状,反复使劲,体会学摇橹。

  开始,我总是盯着堂叔手下的橹栓,怕又滑下来,他说:“耕田看牛头,撑船看船头!”于是,我把目光移到船头的远方。一而再,再而三,忙得我一头汗。穿的鞋子不合脚,碍使劲,就把鞋子也脱了。我心里还是有点紧张,点头看自己的脚趾头,弓着扒在船舱板上,使尽了吃奶的劲。堂叔说:“放松一点,一下一下平稳用力。”我按他说的那样体会,渐渐找到了窍门。等我再次回头时,他的双手已经离开橹栓了。我心里暗暗高兴,这就说明,我已经会摇橹了。他又教我,怎样使巧劲,怎样避让,怎样改变航道。

  两天过后,就开始用我了。我们窑厂卖砖瓦,用板车拖到河埠头,装上,我清点一车一车的砖瓦数量。装得差不多时,我解缆,堂叔撑船,我们就把一船船砖瓦,送到十里八里外的村庄。河道两岸,油菜花一片片,金灿灿的。有人用长柄双面刀,将紫云英一刀来一刀去,砍倒在田里,这是春天最好的肥料。土地翻新后,紫云英就在田里发酵。远处,传来耕田的呟喝声。我正欣赏着春天的美景,堂叔发话了:“我摇累了,你来摇一会,我抽几口烟。”

  我立马派上了用场。从船头走到船尾,扶橹摇船。堂叔坐在船头,抽着旱烟,欣赏着两岸的一丛丛柳丝,他用船歌鼓励我:

  一根橹绳甩下河哟,

  嘿唑嘿!

  两岸青山相对出啰,

  呀嚯嘿!

  摇过九湾十八滩呐,

  嘿唑嘿!

  勿见阿妹来搭船哎……

  呀嚯嘿!

  快要过桥洞了,他在船帮磕了磕旱烟,过来换我摇橹。他让我站一边,教我怎样过桥洞。我觉得有点难度,他却开导说:“船到桥头自然直,不是碰就是擦。”而他,却不碰不擦,稳稳过来了。原来,技术不好的人,才会碰擦。

  航道好的河段,我换堂叔摇橹,这样,他能轻松喘口气,抽袋烟。燕子,剪着春风,从我们头顶飞过。很快,我们到了亚南村。

  我纵身一跳,下得船来,将船拴在河埠头。买家去召集搬砖瓦的帮忙人了,卸货由他们负责。趁空闲,我坐在河埠头歇会儿,两脚悬在青石板间。埠头的台阶下,有村妇在洗海鲜。一条黄鳝头直直地从水中冒出来,啪的一声,将带鱼肚肠咬住,那动作,就在一瞬间,不见了踪影。我们老家,多数人会有外号。像蒋介石父亲,外号就是埠头黄鳝,可见是个活络头子。

  买主喊来了帮忙人。我起身,清点砖瓦数量,记账,结算收款。这些,于我而言,很轻松。

  回来的时候,我们在柴桥镇上带了一点货。轻船熟河,我摇橹比堂叔多。他就坐在船头,唱起了《摇橹谣》:

  日摇橹,夜摇橹,

  摇过三江六码头;

  摇得鱼儿满舱跳,

  摇得月亮落船头……

  堂叔盘腿坐在前舱板上,悠然自得地抽着旱烟。快到柴家桥了,他过来摇船。

  我坐前舱板往后看,河面粼粼的波光在他黝黑的脸上游走,腰胯与手臂拧成一道优美的弧线,橹片破开水面,如同春燕剪开柳帘,好一幅劳动时光的美景。

  日头依山尽时,我们到了河埠头,拴好木船,堂叔担起买的货,我背着备而未用的蓑衣,晃晃荡荡,过岭回家。

  那年春天结束的时候,我手掌的纹路里永远嵌进了木橹的纹路。后来走过许多江河,总觉得没有哪条船能像老木船那般通晓水性。或许因为它的魂魄里,还游动着那个春天被打碎的月光,以及少年初次降服木橹时,胸腔里擂鼓般的心跳。

【审核人:雨祺】

99Ai聊天   收藏   加好友   海报   41分享
点赞(0)
打赏
标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成长日记

查看更多成长日记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